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報觀察 | 「中鐵系」走到分岔路口

2025-09-03 04:35

(來源:觀點網)

  觀點網 2025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周期。

  一方面,在一攬子政策的刺激下,是商品房銷售降幅不斷收窄,樓市呈現邊際改善態勢,但市場信心不足、需求端仍舊疲軟,行業整體仍處於築底階段。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寫入總體要求,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等成為城市工作重點任務,這些政策導向,都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部分房企選擇斂翼待時,但也有房企借勢轉型,發力新業務。作為「老對手」的中鐵建地產和中鐵置業亦是如此。

  前者在行業下行周期當中收斂聚焦,採取「以住宅開發爲主、其它產業為輔」的經營模式,參與政府保障房、回購房開發建設;而后者向「地產+基建」、「地產+產業」轉變,不斷發力康養文旅、產業地產等。

  思路決定出路,策略譜寫結局。近日,中鐵建地產與中鐵置業接連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從數據來看,不同的發展路徑,也引領着兩家企業走向截然不同的光景。

營收與利潤

  從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上半年,中國鐵建實現總營收下探5.22%至4891.99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收入207.55億元,同比減少34.21%。

  綜合來看,地產開發業務是中國鐵建所有業務版塊當中,降幅最為明顯的一個。

  此外,根據債券年報,中國鐵建的旗艦地產開發平臺中鐵建地產在期內實現營收121.48億元,降幅亦達到33.1%。

  對比之下,同期,中國鐵建的「老夥計」中國中鐵卻跑出了正增長的行情。

  財報透露,2025年上半年,中國中鐵的地產開發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6.14億元,同比增長7.83%。

  這一走勢與其地產開發主要平臺--中鐵置業的情況一致。期內,中鐵置業同樣錄得正增長,漲幅為6.41%至74.35億元。

  在營收表現方面,中鐵建向左,而中鐵置業向右,兩者交出了截然不同的成績。不過,在盈利表現方面,由於市場的持續下行,樓市銷售價格持續承壓,兩家企業均面臨利潤縮減與毛利下探的挑戰。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期內,中國鐵建地產業務實現利潤總額165.1萬元,同比大幅減少99.87%,該業務毛利率減少1.76個百分點至9.68%;其中,中鐵建地產實現淨利潤9077.42萬元,其中,歸母淨虧損為2.23億元。

  而中國中鐵的地產業務則實現毛利率9.15%,同比減少3.42個百分點;中鐵置業於期內錄得淨虧損9.93億元,歸母淨虧損10.13億元。

  查閲發現,中鐵建地產、中鐵置業的利潤下行主要受減值損失影響。

  一方面,前些年土地市場火熱之下,各大開發商搶地搶紅眼,而這些「麪粉」在如今的市場行情下,難以繼續維持高價,這也導致企業的利潤一點點被蠶食。

  另一方面,近兩年,樓市持續下挫,開發商不得不通過打折促銷、以價換量來回籠資金,這也導致行業利潤不斷壓縮。

  更重要的是,在地價、樓價下降的當下,房企手中「存貨」的價值也難免面臨縮水,大額計提之下,企業的賬面利潤岌岌可危。

  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中鐵建地產面臨信用減值損失3212.66萬元,同比減少51.77%,資產減值損失增長5%至1.05億元。

  而中鐵置業的信用減值損失為3228.67萬元,而去年同期為收益1011.94萬元;期內該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及2.26億元,同比擴大8.13%。

  信用減值損失主要受壞賬影響,而資產減值損失則主要受存貨跌價影響,房企對存貨計提大額減值,也是當下行業深陷虧損陰霾的重要原因。

銷售與土儲

  一直以來,二季度和四季度是中鐵建地產每年的銷售旺季。

  不過,由於上半年中鐵建地產整體新入市項目不多,導致其銷售不及預期。

  觀點新媒體查閲發現,今年4月及6月,中鐵建地產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國貿中國鐵建·西派海上迎來四批次、五批次加推,均實現日光售罄。

  除此之外,其在西安首開並加推了越秀鐵建樽樾、越秀鐵建高新璞悦以及中國鐵建花語博悦等項目,在安徽蚌埠、內蒙古包頭、河北保定也有不少項目,不過整體熱度並不算高。

  在這一推盤節奏下,上半年,中鐵建地產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額362.7億元,同比減少8.8%,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240.1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48%。

  中鐵置業在上半年推盤亦有所放緩,期內在貴陽新開高端改善住宅中鐵閲山湖項目,其次在昆明、蘇州等地加推了部分項目。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銷售額183.5億元,簽約面積103.6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加38.5%、9.1%。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銷售表現迥異,在新增土儲方面,兩家企業同樣南轅北轍。

  實際上,前幾年曾經大手筆搶地的民營企業們紛紛隱身,而中鐵建地產與中鐵置業等國央企、城投公司則成爲了當下的拿地主力,紛紛逆勢加碼。

  以2021年為例,中鐵建地產新增64個項目,新增土儲總建面共計2115萬平方米;同年,中鐵置業新增土地儲備530.2萬平方米,也是近五年來最多的一次。

  不過,而后幾年,兩家企業的拿地積極性明顯減弱。

  2024年,中鐵建地產新增房地產項目22個,權益總計容面積為199.8萬平米,權益合計土地價款為147.32億元,獲取土地平均溢價率為5.16%。期內,中鐵置業公司新增土地儲備41萬平方米。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中鐵建地產在拿地方面更顯謹慎,年內,其在北京通州梨園、上海送交、成都成華及武侯等地補倉,新增土地儲備10.96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9.41%。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相比之下,中鐵置業卻隱隱有發力之勢。財報透露,上半年該公司新增土地儲備2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9%,而這一數值是去年全年六成。

  1月,其與招商、華潤以91.52億元的代價拿下北京海淀朱房村0029地塊;2月搶得成都天新麓山板塊的兩宗純住宅地塊;5月以10.3億元的價格摘得西安曲江65.217畝住宅用地,成為西安樓面價地王……

  謹慎穩健的佈局或許步履堅實,發力奇襲也可能一戰功成……不同的發展思路,決定了兩家企業不同的走勢,但行業仍在發展,企業仍在向前,2025年期中考只代表階段性的成果,中鐵建地產與中鐵置業的前路幾何,仍充滿未知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