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聚力數字金融創新 開拓轉型發展新路徑

2025-09-03 07:09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金融領域正經歷着深刻變革。把握時代機遇,加快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切實提升金融體系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是當前金融機構踐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以技術創新為引擎,打破傳統經營模式的桎梏,近年來,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以下簡稱「農行北京分行」)以數據價值為核心,優化業務流程與服務模式,推出更智能、更便捷、更精準的金融產品,在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客户體驗、強化風險防控等方面實現突破性進展。從機制搭建到技術攻堅,從服務升級到生態共建,農行北京分行積極推動金融「五篇大文章」協同融合發展,書寫出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機制技術雙輪驅動

  提升數字金融「硬實力」

  數字金融的深耕細作,離不開穩固的「地基」。深知數字化轉型不是單點突破的「突擊戰」,而是系統推進的「持久戰」,農行北京分行從組織架構到技術底座,構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撐體系,讓數字基因融入金融服務的每個細節。

  在組織機制層面,農行北京分行早在2019年便成立數字化轉型推進委員會及專項辦公室,打造「委員會領導決策、轉型辦牽頭抓總、專推辦按版塊推進、全行協同作戰」的「四維聯動」架構。這種「頂層設計+基層落地」的模式,保障各項舉措精準對標總行戰略,貼合北京地區特色。與此同時,農行北京分行制定數字化轉型相關工作機制,「數字化轉型委員會議事規則」「數字金融實施方案定期反饋機制」的實施,讓轉型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形成「決策—執行—反饋—優化」的閉環管理。

  技術底座的搭建,則是農行北京分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該行以「數據要素+數字技術」為雙輪,打造了兼具效能與安全的金融科技底座。在數據應用方面,「風鵬e共享平臺」堪稱精準服務的「智慧大腦」——通過「篩選、布放、執行、回收、優化」五步閉環,為客户構建統一畫像,讓一線客户經理告別「廣撒網」式營銷,轉而實現「一人千面」的精準觸達。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服務客户超35萬人次,在手機銀行、業務到期提醒等業務中,服務轉化率顯著提升,做到數據讓服務更精準。

  數智看板的推廣則讓「用數」變得「一目瞭然」。這個集「零代碼拖拽」「海量模板」「安全防護」於一身的可視化工具,打破了數據壁壘,讓分行、支行、網點各級人員都能通過圖表直觀掌握經營動態。無論是決策層需要的「全景儀表盤」,還是網點急需的「考覈進度條」,都能通過拖拽組件快速生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數字工具解放了雙手,我們更能把時間花在客户服務上。」一線員工的切實感受正是農行北京分行數字金融發展的最好印證。在豐富數字金融服務的同時,該行在內部上線一體化業務運行平臺,將對公貸款放款從「網點分散操作」變為「總行集中處理」,影像資料代替紙質材料,系統審覈代替人工覈對,不僅縮短了客户等待時間,更讓客户經理從繁瑣的手續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精力服務客户。結合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農行北京分行積極優化對公開户新流程,整合相關係統功能,實現對公開户盡職調查數字化和開户流程一體化,滿足企業開户「一次成」需求,大幅提升客户與基層行滿意度。

  風險防控領域,農行北京分行同樣展現出數字智慧。組建跨條線電詐模型團隊,積極研發對公賬户電詐監測模型,充分挖掘「渠道判斷、信息查詢」等可疑特徵開展數據建模分析,發揮「機控」優勢,及時識別涉詐賬户、攔截異常交易,提升資金風險防控能力,守護客户資金安全;貸款信用風險監控精準識別模型從財務、資金流等方面開展監測,實現以風險線索或風險客户清單的形式發送經營行進行具體覈查、開展處置工作。2025年該模型通過烽火平臺發佈預警940條,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概率。這種「數據站崗、模型巡邏」的模式,既守住了金融安全的底線,也為業務發展撐起了「保護傘」。

  場景服務多維賦能

  激活數字金融「生命力」

  數字金融的終極目標,是讓服務更貼近需求、更融入生活。農行北京分行以「客户滿意、員工滿意」為出發點,將數字技術嵌入企業經營、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温度的數字金融場景,讓「智慧金融」從概念變為可觸可感的體驗。

  在對公服務領域,農行北京分行緊跟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步伐,為企業提供智能化財資管理服務。農銀睿達司庫服務方案如同企業的「智能財資管家」,通過「一張網、一個庫、一個池」的管理模式,讓央企、市屬企業等集團客户實現資金「看得見、管得住、調得動、用得好」。全面提升財資管理精細化、集約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農業銀行積極貫徹國務院國資委關於加快司庫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打造農銀睿達「1+12」集團級司庫全域服務架構,農銀睿達司庫服務推出以來,已服務企事業單位近400家,上線賬户近3000户,年結算量超10萬億元。

  農行北京分行作為某央企的主要結算銀行之一,積極參與其區塊鏈支付體系建設,並實現行內業務系統與該央企的區塊鏈平臺對接。該項目主要依託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術特點,搭建區塊鏈建設資金平臺,對項目、合同、支付等多類數據整合分析,通過資金穿透式智能監管組合模型實時測算,從技術上保障款項及時支付,有效維護農民工、中小企業的權益,助力構建良性生態。聚焦民生問題,農行北京分行推出「安心預付資金監管平臺」為預付資金裝上「安全鎖」,實現預付資金全流程監管,有效防範商户「捲款跑路」問題。上線以來,該平臺對接全市各級行業及預付費管理部門,已形成行業監管和屬地監管兩種模式,落地預付費模式商户近400户。

  對市民而言,農行北京分行的數字服務更體現在「衣食住行醫」的方方面面。掌上銀行「首都生活」城市專區引入多元化的「線上+線下」資源,充分選取客户「所想」「所需」「所要」的商品和服務,為北京地區客户提供全覆蓋、多層次、差異化、有質量的「金融+非金融」特色服務。依託掌銀App內北京城市專區平臺,持續開展助農銷售,為京郊商户、農户拓寬了線上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展「周四玩秒殺」優惠活動,不僅為農行北京分行的鄉村振興金融工作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能夠助力商户和農户實現增收。從上線至2025年二季度末,線上渠道共銷售商品(含農產品)訂單超41萬筆,銷售金額超1230萬元。

  為改善就醫環境,提升患者滿意度,農行北京分行聯合東城區金融辦、東城區衞健委創新推廣「信用+醫療」模式,提供「先看病后付費」服務。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首都醫保患者提供信用就診服務,極大提升患者就醫效率和體驗。而智慧人社平臺更是涵蓋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職業傷害保險等北京市全量社保待遇的發放功能,讓養老金、失業保險等「民生錢」精準到賬、即時到賬,成為市民心中可靠的「數字保險箱」。

  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金融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舉措。「數字金融的長遠發展,既要靠技術迭代,更要靠人才支撐。」農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人才培養與生態共建作為「長效引擎」,三年來,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對人才的需要,從規模、素質、能力等多個層面加強隊伍建設,通過專業培訓、專題研究、專業實踐等方式力爭打造一支德才兼備、務實高效的數字金融專業人才隊伍,為數字化轉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展望未來,農行北京分行將緊緊圍繞全面推進數字化時代下的智慧銀行建設目標,突出數字賦能,抓實智慧銀行建設;突出隊伍建設,夯實數字經營能力;突出安全合規,完善風險防控機制,讓數字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便利民生生活、助力城市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首都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農行力量。文/李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