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3 00:11
來源:北京商報
一紙宇樹科技IPO「定檔」的公告,又在市場及產業端掀起千層浪花。
2025年9月2日下午,宇樹機器人IPO的關鍵進展與業務佈局細節被官方詳細披露。公告顯示,宇樹預計將於2025年10—12月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報文件,由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屆時將首次全面公開運營數據。
這份公告同步揭曉了其業務基本面——以2024年為例,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組件產品營收佔比分別達65%、30%和5%,其中四足機器人80%應用於科研、教育、消費等民用場景,人形機器人則100%聚焦民用領域,清晰勾勒出這家機器人企業的核心業務輪廓。
作為出貨量佔全球市場六到七成的四足機器人龍頭企業,宇樹的資本化進程備受矚目。市場對其IPO的猜測早在2025年春節后便開始發酵,當時公司特別發佈提醒稱,新股及老股交易均由融資負責人直接對接,否認存在中間人環節。4月,創始人王興興在被問及上市計劃時首次松口「后續有可能,不確定」;5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名稱變更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改動作被業內視作上市前奏;6月C輪融資官宣后,「首選A股、次選港股」的IPO路徑傳聞逐漸清晰,最終於7月18日以證監會輔導備案信息正式坐實。
而IPO推進背后,亦有資本力量的密集加持:公司於2025年6月完成C輪融資,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吉利控股等一線機構集體入局,此前更是早已吸引了紅杉中國、美團龍珠、順為資本等明星機構為其助力,最新一輪融資后估值攀升至超百億元人民幣。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王興興通過直接持股27.81%與間接控制6.81%股權,合計掌握34.62%的控制權,為公司戰略穩定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智元機器人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借殼」的迂迴路徑,宇樹選擇以正統的IPO模式將核心機器人資產推向資本市場,被業內視為更能直觀檢驗技術商業化的成色。
從行業維度看,宇樹IPO進程恰逢人形機器人賽道的資本爆發期。相關數據顯示,該賽道融資規模從2020年的15.8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7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5.6%,到2029年期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更進一步達到約45.5%。
2025年以來,行業加速進入上市衝刺階段:極智嘉、博雷頓等已完成上市,智元機器人借殼進程緊鑼密鼓,卧安機器人、斯坦德機器人等扎堆赴港遞表。作為賽道明星企業,宇樹2024年營收已超10億元,雖與優必選(2024年營收13億元)等同賽道公司相比仍有差距,但憑藉春晚機器人表演「出圈」、人形機器人格鬥競技等事件性營銷,宇樹在品牌認知層面已然極具市場辨識度。
此次披露業務結構數據的同時,宇樹進一步強調了「民用機器人」這一定位。相較於優必選側重工業場景的佈局,宇樹將四足機器人20%的工業應用僅限定於巡檢、消防等特定領域,其余八成的四足機器人以及所有人形機器人則避開工業場景,全部應用於科研、教育和消費領域。
戰略選擇或許對應着公司高層對商業化節奏的考量。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此前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落地的推進,需要重點關注核心零部件、整機集成和場景應用的深度融合。
隨着IPO申報文件的提交,宇樹的研發投入佔比、訂單轉化率等關鍵數據將揭開面紗,這不僅關係到公司估值定價,更將成為判斷人形機器人技術從「表演舞臺」走向「生活場景」真實進度的重要依據。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向宇樹科技諮詢,對方僅表示「請以官方發佈內容爲準」。
機器人落地潮湧前夕,宇樹的資本答卷或將為整個賽道的商業化路徑定下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