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吳晨報0902】【行業】汽車【個股】中信博、中國船舶、中聯重科、愛爾眼科、海瀾之家、伯特利、保隆科技、宏華數科

2025-09-02 07: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歡迎收聽東吳晨報在線音頻:

注:音頻如有歧義以正式研究報告爲準。 

行業

汽車:

2025Q2業績綜述

國內/電動化承壓,全球化/智能化可圈可點

報告摘要:

當前時點汽車板塊如何配置?我們認為汽車行業或又進入了新的十字路口階段:汽車電動化紅利進入尾聲,汽車智能化正在「黎明前黑暗」,機器人創新在產業0-1階段。參考歷史上2011年/2018年汽車產業在新舊切換階段,依然是能夠去佈局結構性行情。下半年我們總體建議加大「紅利風格」的配置權重。

【紅利&好格局主線】客車(宇通客車)/重卡(中國重汽A-H/濰柴動力)/兩輪(春風動力/隆鑫通用)/零部件(福耀玻璃+星宇股份+新泉股份+繼峰股份)。 

【AI智能化主線】乘用車優選港股(小鵬汽車-W/理想汽車-W/小米集團-W)/A股(賽力斯/上汽集團/比亞迪);零部件優選(地平線機器人-W/中國汽研/德賽西威/伯特利/黑芝麻智能等)。

【AI機器人主線】零部件優選(拓普集團+精鍛科技+福達股份+旭升集團+愛柯迪等)。

風險提示:貿易戰升級進一步超出預期;全球經濟復甦力度低於預期;L3-L4智能化技術創新低於預期;全球新能源滲透率低於預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風險增大。

(分析師 黃細里)

個股

中信博(688408)

2025年中報點評

Q2出貨環比提升

毛利率因結構變化略有下降

在手訂單充足

事件:公司25年H1營收40.4億元,同19.6%,歸母淨利潤1.6億元,同-31.8%,毛利率17.1%,同-2.3pct,歸母淨利率3.9%,同-2.9pct;其中25Q2營收24.8億元,同環比+58.6%/+59%,歸母淨利潤0.5億元,同環比-38.4%/-56.8%,毛利率15.9%,同環比-1.8/-3pct,歸母淨利率1.9%,同環比-3/-5.1pct,業績略低於預期。

Q2出貨環比提升、固定比例提升使得毛利率下降。光伏支架業務收入38.74億元(不含柔性支架),其中跟蹤支架收入28.76億元,銷售量6.75gw,固定支架收入9.98億元,銷售量5.97gw,我們測算Q2跟蹤出貨約4gw,固定約3.8gw,環比大幅提升。但跟蹤支架佔比74%,同比下降12.8pct,使得毛利率略有下降;公司25Q2資產減值0.29億,信用減值0.66億,影響利潤。

在手訂單充足、費用同比略有上升。截至25Q2末,公司在手訂單約72.9 億元,其中跟蹤約58.9億元(我們測算對應約13-14gw),固定約12.1億元,柔性約1.6億元,其他0.3億元。公司25年H1期間費用4.2億元,同+32.9%,費用率10.4%,同+1pct,其中Q2期間費用2.3億元,同環比+60.1%/+18.8%,費用率9.2%,同環比+0.1/-3.1pct;25年H1經營性淨現金流-13億元,同+6.4%;25年H1資本開支1.8億元,同+99.2%;25年H1末存貨14.5億元,較年初+2.4%。

投資建議:由於上半年光伏行業競爭依然激烈,公司盈利承壓,我們下調25-27年盈利預測,預計25-27年歸母淨利潤7.18/9.13/11.25億元(原預期25-27年8.33/10.59/12.82億元),同增14%/27%/23%,給予26年16xPE,對應目標價67元,基於公司行業地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訂單交付不及預期,競爭加劇等。

(分析師 曾朵紅、郭亞男)

中國船舶(600150)

2025年中報點評

Q2歸母淨利潤+80%符合預期

南北船合併已步入收官階段

2025Q2歸母淨利潤+80%,在手訂單飽滿

2025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12%,歸母淨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09%,核心主業船舶造修與海工實現營收386億元,同比增長13%。單Q2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18%,歸母淨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80%,業績位於預告中值,符合市場預期。公司在手訂單飽滿,截至2025年6月末,累計手持民船訂單2649萬載重噸/2335億元,同比增長12%/17%,后續隨高毛利率訂單交付繼續確認,業績增長可持續。

毛利率同比大幅改善,費控能力穩步提升

2025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毛利率12.2%,同比增長4.0pct,銷售淨利率8.3%,同比增長4.3pct,核心主業船舶造修與海工毛利率11.7%,同比提升4.1pct。受益於高毛利率民船訂單確認、公司精益管理推進,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改善。2025上半年公司期間費用率5.0%,同比下降0.3pct,其中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為0.06%/3.10%/3.21%/-1.35%,同比分別變動0.0/-0.3/-1.0/+1.0pct,費控能力穩步提升。

存量更新+供給剛性支持造船業景氣度,南北船合併收官中船實力進一步增強

根據克拉克森數據,截至2025年8月底,較2024年同期,新造船價格指數為186.2,同比-1.5%,維持高位,全球船廠在手訂單量3.9億載重噸,同比+11%,較2025年初下降1%。受2024年基數較高、美國301和船舶法案影響,2025年1-7月船舶全球新簽訂單5779萬DWT,同比下滑54%,其中中國船廠新簽訂單3531萬DWT,佔比約61%,龍頭地位穩固。分船型,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輪新簽訂單2781/1320/1206萬載重噸,同比分別變動+23%/-66%/-73%。展望后續,需求端,環保政策趨嚴、船齡增長約束下,存量更新需求中長期存在,供給端,產能剛性支撐船價,造船業周期高點已過但遠未結束。8月13日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發佈公告,向中國重工異議股東實施其所持異議股份的現金選擇權,中國重工股票自8月13日起連續停牌不再復牌,標誌南北船合併步入收官。中國船舶作為存續公司,中船系下船舶總裝核心上市平臺,將整合雙方資源、消除同業競爭並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全球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維持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預測為74/99/124億元(暫不考慮吸收合併中國重工),當前市值對應PE分別為23/17/13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原油價格波動等。

(分析師 周爾雙、韋譯捷)

中聯重科(000157)

2025年中報點評

Q2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50%超預期

新興業務板塊開拓卓有成效

Q2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50%超預期,看好下半年公司收入增速加快

2025H1收入248.5億元,同比+1.3%,歸母淨利潤27.6億元,同比+20.8%,扣非歸母淨利潤19.3億元,同比+30.1%。單Q2公司收入127.4億元,同比-0.2%,歸母淨利潤13.5億元,同比-1.3%,扣非歸母淨利潤10.5億元,同比+49.6%,超市場預期。分國內外來看,2025H1國內收入110.4億元,同比-11.6%,出口收入138.1億元,同比+14.7%,出口收入佔比提升6.5pct至55.6%。分產品來看,土方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收入分別為42.9/48.7/83.7億元,同比分別+22.1%/+15.7%/+1.2%,貢獻主要業績增量; 高空機械/農業機械收入分別為25.9/19.9億元,同比分別-34.5%/-15.2%,主要系高機&農機國內景氣度下行影響短期承壓。展望下半年,我們認為國內外土方產品景氣度有望維持,非挖產品加速回暖,公司收入增速有望加快。

盈利能力保持穩健,盈利質量明顯提升

 2025H1公司銷售毛利率28.1%,同比+0.2pct,銷售淨利率11.7%,同比+1.3pct;單Q2銷售毛利率27.6%,同比+0.1pct,銷售淨利率10.9%,同比-1.0pct,扣非歸母淨利率8.3%,同比+2.7pct。費用端,2025H1公司期間費用率16.7%,其中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為8.4%/4.1%/5.7%/-1.5%,同比分別+1.0/-0.6/+0.4/-2.1pct,財務費用率下降主要系匯兌收益。現金流來看,公司25H1經營活動淨現金流17.5億元,同比+112.5%,盈利質量明顯提升。

主業迎來國內外共振,新興業務板塊開拓卓有成效

7月國內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隨車起重機/塔式起重機銷量同比分別+6.8%/+72%/+9.3%/-42%,非挖出現明顯拐點。新興板塊來看,①土方機械:完善微小挖型譜、提升中大挖性能、引領超大噸位礦山技術,具備全場景產品矩陣,2025H1出口土方收入同比+33%;②高空作業機械:公司匈牙利工廠正式開工,規劃產能20-30億元,推出多款叉裝車、桅柱產品、車載等新品。③農業機械:推出300馬力大型拖拉機,200馬力段中高端拖拉機市佔率進入行業前三。④人形機器人:公司已全新開發了 3 款人形機器人,包括 1 款輪式人形機器人與 2 款雙足人形機器人,已有數十臺進入工廠作業,在機械加工、物流、裝配、質檢等環節開展試點,加速產業化落地。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維持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預測為50.4/61.0/73.8億元,對應當前市值PE分別為13/10/9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國內行業需求回暖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出海不及預期。

(分析師 周爾雙、黃瑞)

愛爾眼科(300015)

2025年中報點評

屈光客單提升

關注新術式推廣、組織變革、海外發展

投資要點

事件:公司發佈2025年半年報,2025H1公司實現營收115.07億元(+9.12%,同比,下同),歸母淨利潤20.51億元(+0.05%),扣非歸母淨利潤20.40億元(+14.3%)。25Q2公司實現營收54.81億元(+2.47%),歸母淨利潤10.01億元(-12.97%),扣非歸母淨利潤9.80億元(+4.03%)。

25H1經營數據:診療量快速增長,控費成效明顯。2025H1,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34億元(+20%)。銷售毛利率下降0.88pct、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1.47pct、管理費用率持平,毛利率下降原因系24Q3收購醫院毛利率較低、新建醫院及屈光等設備升級帶來折舊攤銷增加、醫保政策變化導致白內障等價格降低。2025H1門診量924.8萬人次(+16.47%),手術量87.9萬例(+7.63%)。屈光/視光/白內障/眼前段/眼后段項目收入同比+11.14%/14.73%/2.64%/13.06%/9.02%,毛利率分別下降1.07/1.74/1.16/0.96/0.59pct。

核心業務:屈光客單價回升,白內障集採影響消化。1)屈光業務:引進蔡司新一代設備VISUMAX800及微創手術SmilePro,客單價同比上升,扭轉價格戰傾向。2)老花手術佈局:成已在多地開設老視門診並將成立老視學組,借鑑歐洲和美國經驗,可能是未來潛在革命性增長點。3)白內障業務:25H1靠手術量拉動增長。受醫保DRG/DIP結算政策影響,25H1手術單價同比下降7.57%。另一方面晶體集採影響消化,預計下半年價格同比基本持平。4)全面加快AI+眼科應用佈局,已整合28個高質量眼科專病數據集。

組織架構調整,提高整體經營效率。2025年1月公司成立組織變革領導小組,推動專業化、年輕化團隊建設,整合資源、提升效率。1)調整架構,優勢省份帶動發展;2)優化同城多院「各自為政」模式,轉為以省區/城市為單位管理;3)CEO、業務院長等職位,培養任用年輕干部。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維持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為40.98/46.80/53.50億元,,對應當前市值的PE為30/26/23倍。我們預計隨着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眼科醫療行業依然具備良好的發展空間,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醫院擴張或整合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政策變化不確定性風險。

(分析師 朱國廣、冉勝男、蘇豐)

海瀾之家(600398)

2025年中報點評

整體經營穩健,新業務增厚業績

投資要點

公司公佈2025年中報:25H1營收115.66億元/yoy+1.73%,歸母淨利15.80億元/yoy-3.42%,扣非歸母淨利潤15.66億元/yoy+3.83%,營收穩健增長,歸母淨利潤下滑主要系去年同期存在收購斯搏茲股權產生一次性投資收益導致基數較高,扣非淨利潤穩健增長。分季度看,25Q1/Q2營收分別同比+0.16%/+3.59%,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5.46%/-13.92%,Q2營收增速環比改善,歸母淨利潤承壓主要來自存貨減值損失及去年同期斯搏茲貢獻收益影響。

Q2電商渠道承壓,新業務及團購高增。1)分品牌看,①25H1海瀾之家系列收入83.95億元/yoy-5.86%/佔比74.7%,其中Q1/Q2分別同比-9.5%/-0.9%,Q2降幅收窄。②25H1團購業務收入13.43億元/yoy+23.70%/佔比11.9%,其中Q1/Q2分別同比+17.6%/+30%。③其他品牌收入15.00億元/yoy+65.57%/佔比13.3%,其中Q1/Q2分別同比+100.2%/+41.5%,受益於阿迪達斯FCC及京東奧萊新業態的快速拓展高速增長。2)分渠道看,25H1線上/線下收入分別同比+4.36%/+2.67%、分別佔比21%/79 %,其中線上Q1/Q2分別同比+19.8%/-5.2%,線下Q1/Q2分別同比-3.6%/+12%,Q2線上收入有所下滑主因公司調整電商戰略,從追求規模轉為重視利潤。線下新增門店貢獻增長,截至25H1末門店總數7,209家(較24H1末+252家),其中京東奧萊23家,阿迪達斯FCC門店529家,新業態穩步推進中,均已實現盈利。此外,海外市場表現亮眼,門店數達111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6億元/yoy+ 27.42%。3)分模式看,25H1直營/加盟及其他收入分別同比+17.15%/-4.81%,截至25H1末,直營/加盟門店分別為2,099/5,110家,較24H1+326/-74家。

毛利率穩中有升,費用率略增,經營現金流強勁。1)毛利率:25H1同比+1.15pct 至46.35%,其中主品牌/團購/其他品牌毛利率分別同比+2.20/-3.25/-9.58pct至48.32%/40.36%/49.07%,主品牌毛利率提升主因渠道結構變動,其他品牌毛利率下滑主因斯搏茲及京東奧萊並表影響。2)期間費用率:25H1同比+0.71pct至26.13%,其中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同比+0.37/+0.07/-0.06/+0.33pct至21.37%/4.25%/ 0.92%/-0.41%,銷售及管理費用率小幅提升主因斯搏茲及京東奧萊相關員工薪酬支出並表。3)淨利率:結合24H1投資收益推高基數,25H1歸母淨利率同比-0.73pct至13.66%。4)存貨:25H1末存貨102.6億元/yoy+7.4%。5)現金流:25H1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27.2億元/yoy+36.1%,經營質量健康。截至25H1末貨幣資金78.9億元、現金充沛。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考慮國內消費環境偏低迷,我們將25-26年歸母淨利預測值從31.27/34.59億元下調至24.34/27.44億元,增加27年預測值30.44億元,對應25-27年PE為14/12/11X。長期看,主品牌作為男裝龍頭有望維持穩健運營,斯搏茲及京東奧萊新業態有望打開第二增長曲線,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國內消費疲軟、新業務發展不及預期、存貨管理及跌價風險。

(分析師 湯軍、趙藝原)

伯特利(603596)

2025年中報點評

Q2毛利率環比提升但仍有壓力

電子/海外業務增速亮眼

投資要點

公告要點:公司公佈2025年中報,業績低於我們預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51.6億元,同比+30.0%,歸母淨利潤5.22億元,同比+14.2%,扣非歸母淨利潤5.09億元,同比+20.7%。其中2025Q2公司實現營收25.3億元,同環比+19.7%/-4.3%;實現歸母淨利潤2.5億元,同環比+1.8%/-6.8%;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4億元,同環比+5.8%/-8.4%。

核心客户產銷提升,線控制動及輕量化產品增速較快。2025Q2公司營收同比增長且跑贏核心客户產銷,25Q2公司核心客户奇瑞/吉利產量環比-0.3%/+6.0%。分子公司看,25H1伯特利電子(線控制動業務)收入+52%;威海伯特利(輕量化國內產能)收入+7%;墨西哥工廠(輕量化海外產能)收入3.3億(去年H1零收入);萬達(轉向業務)收入同比-9%,國內輕量化業務及轉向業務拖累公司收入,而市場核心關注的制動和海外輕量化業務仍保持較好勢頭。

25Q2毛利率環比修復,線控制動及機械轉向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5Q2毛利率19.19%,同環比-1.6pct/+1.2pct, 25Q1公司受年降影響毛利率基數較低,Q2毛利率顯著修復但仍同比承壓,原因為:1)高毛利的輕量化業務收入增速較慢(同比+7.37%),且墨西哥工廠產能爬坡期毛利率不及平均;2)下游車企年降仍有影響。25Q2期間費用率為8.9%,同環比-0.2pct/+1.5pct,研發費用同環比+19%/+22%增長明顯,主要系公司不斷拓展新產品所致,期間費用率穩中有進。2025Q2公司歸母淨利率為9.98%,同環比-1.8pct/-0.3pct,同比下滑較多主要為毛利率同比承壓所致。

產能佈局與技術研發同步推進,築牢長期發展基礎。2025H1,公司新增 38 萬套 / 年卡鉗機加產能、30 萬套 / 年電動助力轉向(DP-EPS)產能及 174 萬件 / 年輕量化鑄造產能,有效提升核心產品供給能力。技術轉化方面,WCBS1.5、WCBS2.0 線控制動系統在多個項目上實現批量供貨;年產 60 萬套電子機械制動(EMB)產線正有序建設,前瞻佈局下一代技術產品,為線控制動國產替代加速提供支撐。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考慮到下游客户競爭趨於激烈,我們維持公司2025-2027年營收為129.2/155.0/183.8億元,同比分別+30%/+20%/+19%;下調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為14.4/17.4/20.8億元(原為15.5/18.8/22.9億元),同比分別+19%/+21%/+20%,對應PE分別為20/17/14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乘用車需求不及預期,海外工廠建設不及預期。

(分析師 黃細里)

保隆科技(603197)

2025年中報點評

毛利率/所得税壓制Q2業績

看好Q3業績拐點出現

公告要點:公司發佈2025年中報,業績低於我們預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50億元,同比+24.1%,歸母淨利潤1.3.5億元,同比-9.2%,扣非歸母淨利潤0.98億元,同比-17.0%。2025Q2營業收入為20.5億元,同環比+20.23%/+7.34%,歸母淨利潤為0.40億元,同環比分別-50.8%/-58.5%,扣非歸母淨利潤為0.17億元,同環比分別-68.9%/-79.8%。

基盤業務穩定增長,新業務增長勢頭強勁。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業務傳感器/空氣懸架業務收入分別為3.7/6.4億元,增速分別為+18.7%/+50.2%,公司受益於中國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持續向前,但同時整車廠激烈的價格競爭或影響行業盈利水平。成熟業務中TPMS業務收入增速為+22.69%,延續公司在該細分領域的領先地位,汽車金屬管件/氣門嘴業務公司市場份額較高,格局較為穩定,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分別為-0.94%/+5.92%。

毛利率同環比下降,新業務放量利潤短期承壓。2025H1毛利率為21.8%,同比-5.37pct,主要受主機廠年降壓力、海運費提升等外部因素擾動,同時公司智能懸架等新業務高增長(智能懸架業務營收25H1同比+50.22%),但該類業務尚處於產能爬坡期,或拉低整體毛利水平。費用端,2025年上半年期間費用為6.4億元,同比-2.3%,管理費用同比-0.14億,主要系公司管理效率優化,財務費用同比-0.29億元,受益於匯兌收益增加,其中2025Q2研發費用為1.59億元,同環比+14.0%/+20.0%,匹配公司構建長期競爭力戰略,築高行業壁壘。2025Q2公司歸母淨利率為1.93%,同環比-2.8pct/-3.1pct,利潤短期承壓。

海內外產能持續拓展,協同效應形成或改善盈利。公司合肥園區二期、上海臨港和上海松江新廠區的新建廠房已經陸續投產,為空氣懸架系統產品、傳感器、TPMS提供產能補充。海外方面,匈牙利生產園區將加速產能新建,進一步擴大公司傳感器和空氣懸架業務的產能規模和全球佈局。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由於公司傳統業務增速放緩,且新產品放量對整體毛利率有所影響,我們下調2025-2027年營收預測為87/103/125億元(原為91/111/135億元),同比分別+24%/+18%/+22%;下調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為4.1/5.7/7.5億元(原為5.1/7.2/9.2億元),同比分別+35%/+41%/+31%,對應PE分別為20/14/11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產品落地不及預期,乘用車價格戰超出預期。

(分析師 黃細里)

宏華數科(688789)

2025年中報點評

Q2歸母淨利潤同比+25%

持續受益於數碼印花滲透率提升

事件:2025年8月29日,公司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

Q2歸母淨利潤同比+25%符合預期,持續受益於傳統印染設備向數碼噴印設備轉型

2025H1公司營業總收入10.4億元,同比+27.2%;歸母淨利潤2.5億元,同比+25.2%,扣非歸母淨利潤2.3億元,同比+18.7%。單Q2公司營業總收入5.6億元,同比+25.0%;歸母淨利潤1.4億元,同比+25.1%;扣非歸母淨利潤1.3億元,同比+17.2%。業績與預告一致,符合預期。2025年上半年,分業務看,(1)數碼噴印設備:銷售收入6.7億元,同比+42.8%,主要受益於傳統印染設備加速向數碼噴印設備轉型,公司訂單量增長較快,業務規模持續擴張,其中高速機singlepass機型銷售佔比提升顯著;(2)墨水:銷售收入2.7億元,同比+14.8%,隨着公司數碼噴印設備市場保有量和銷量的穩步提升,墨水銷售規模持續增長。展望未來,隨着低端外貿訂單向非洲、南美轉移,國內傳統印染產能出清,數碼印花替代加速、墨水產能釋放,公司收入端有望維持較快增長。

盈利能力維持高位,費用管控力優異

2025H1公司銷售毛利率43.8%,同比-2.1pct,銷售淨利率25.5%,同比+0.03pct;其中Q2毛利率44.6%,同比-1.4pct,銷售淨利率27.1%,同比+0.8pct。分國內外,2025上半年公司國內毛利率42.6%,同比-4.5pct,我們判斷主要受行業內價格競爭影響,公司採取「保份額、降利潤」策略,主動降低設備與耗材價格,避免因短期利潤損失丟失市場份額;海外毛利率45.2%,同比+0.6pct。費用端,2025H1公司期間費用率15.4%,同比-1.2pct,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同比分別+0.2/-0.3/-0.1/-1.0pct,費用管控能力優異。2025H1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0.8億元,同比增長79.5%,盈利質量大幅提升。

募投項目逐漸達產,關鍵耗材自主可控

(1)數碼印花設備: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募投項目「年產2,000套智能化工廠」已投產,2025年上半年效益9000萬元;「年產3,520套智能化生產線」計劃2025年三季度投產。(2)墨水: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宏華數碼新材料有限公司承建的「噴印產業一體化基地項目」(年產4.7萬噸數碼噴印墨水及200台工業數碼噴印機)目前廠房基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正處於設備選型、安裝與調試階段。該項目投產后,有望進一步貫通公司在數碼噴印領域的全產業鏈協同體系,實現關鍵耗材領域的自主可控。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維持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為5.4/6.9/8.7億元,當前市值對應PE分別為25/20/16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數碼印花行業滲透不及預期,核心零部件對外依賴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宏觀經濟風險。

(分析師 周爾雙、黃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