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9:17
作者 | 東臺
2025上半年哪些器械賽道最賺?
01
132家器械企業利潤大公佈
9家企業營收增超20%
截至9月2日,A股132家醫療器械企業公佈2025上半年業績情況。
2025上半年營收排名前五分別是:邁瑞醫療(167.43億元)、聯影醫療(60.16億元)、英科醫療(49.13億元)、新華醫療(47.90億元)、魚躍醫療(46.59億元)。
今年器械「一哥」邁瑞醫療經歷了上市以來的最艱難時刻,營收和淨利潤均沒能維持增長,不過市場體量仍遠超其他醫療器械企業。邁瑞表示,經其初步測算,第三季度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將實現轉正。
上半年,維持高增長的企業不算多,惠泰醫療、大博醫療、聖湘生物、萬東醫療、瑞邁特、春立醫療、山外山、海泰新光、佰仁醫療等企業營收增長超過20%。
淨利潤排名前五分別是:邁瑞醫療(50.69億元)、魚躍醫療(12.03億元)、聯影醫療(9.98億元)、九安醫療(9.2億元)、新產業(7.71億元)。
九安醫療、英科醫療、惠泰醫療、大博醫療、艾德生物、理邦儀器、威高骨科、瑞邁特、春立醫療、佰仁醫療、偉思醫療、山外山、天臣醫療、邁普醫學、ST凱利、樂心醫療、三友醫療、微電生理、康泰醫學等企業淨利潤增長超過20%。
02
2025上半年,這些器械賽道表現強勢
骨科:走出至暗時刻,淨利潤全線正增長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黑暗時刻,骨科市場正在重回增長軌跡。今年上半年,骨科企業業績表現亮眼。大博醫療(+76.69%)、威高骨科(+52.43%)、春立醫療(+44.85%)、三友醫療(+2083.64%)、ST凱利(+44.88%)全部實現了淨利潤正增長,其中大博醫療以12.10億元營收和2.44億元歸母淨利潤居於骨科板塊首位。
此前,由於骨科市場已經頗為成熟,耗材集採的力度也更大。集採后,骨科市場價格水分被擠出,生產、流通、服務等環節也發生了重要變化。
在過去的兩三年間,骨科企業們各顯神通,通過開拓新市場、新業務板塊,強化成本管控及費用管控等手段,增強盈利能力。對於集採降價所帶來的增長危機,骨科企業們似乎已經順利過關。
電生理:手術量雙位數增長,房顫佔比提升
仍在成長階段的電生理市場,上半年繼續保持較好增長。據企業披露,今年二季度以來電生理行業手術量較Q1有所提升。整個電生理行業手術量增速為雙位數,房顫增速較高,在各層級中心的手術佔比都進一步增加,非房顫(室上速)增速較低,預計個位數增長。
其中,惠泰醫療實現營收12.14億元,同比增長21.26%;歸母淨利潤4.25億元,同比增長24.11%。惠泰預計,公司全年三維手術量將超2萬台。隨着脈衝產品的准入,電生理設備推廣也在加速,年末預計會達到450台。
微電生理營收2.24億元,同比增長12.80%;歸母淨利潤3266.81萬元,同比增長92.02%。該公司三維電生理手術覆蓋醫院1000余家,累計完成手術超8萬例,國產廠商中排名第一。
電生理領域,革命性的PFA已在海外市場快速廣泛應用,國內市場的臨牀應用速度雖然不及海外,但也值得期待。目前,新獲證的脈衝產品可能面臨醫保對接和術式收費問題。未來PFA是否會改寫國內電生理市場,還有待觀察。
結構性心臟病:市場潛力較大,增長預期清晰
2025年上半年,國內結構性心臟病行業在技術創新、產品註冊和商業化推進方面繼續取得顯著進展。同時,該行業也正在經歷競爭加劇和價格調整挑戰。(注:相關企業較多在港股上市,未列入上述業績匯總中)
上半年,心泰醫療收入3.30億元,同比增長32.4%;歸母淨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29.8%。目前,心泰醫療旗下涵蓋先天性心臟病封堵器產品、卵圓孔未閉及左心耳封堵器產品、主動脈及外周封堵器械、心臟瓣膜在研產品、機械循環輔助產品、通路類產品。
佰仁醫療營收2.48億元,同比上升30.1%;歸母淨利潤為7140萬元,同比上升102.9%。其中,人工生物心臟瓣膜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88.96%,市場佔有率提升。
啟明醫療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虧損同比下降34.7%。上半年完成國內瓣膜植入量總計約1950台,以VenusP-Valve 為主的海外業務收入達40.7 百萬元,同比增長35.3%。
心通醫療淨虧損2.2百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57.8百萬元)顯著收窄。目前,VitaFlow Liberty®及Alwide® Plus的全球商業化正在推進,AnchorMan®左心耳封堵系統及AnchorMan®左心耳導引系統國內商業化進展也在推進中。
整體而言,結構性心臟病仍有較大尚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市場潛力較大,行業增長預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