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6:52
又一家企業撤離港股。
8月29日下午4時,隨着香港聯交所上市地位的正式撤銷,北京建設(控股)有限公司走完了它作為上市公司的最后一段旅程。
這家背靠北控集團、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境外投融資平臺,最終以私有化的方式悄然退場。
北京建設成立於2009年7月,是北控集團成立后於境外設立的投融資平臺。其以「融、投、管、退」為業務模型先后投資了住宅、商業、物流和工業地產類項目,並啟動了食品供應鏈業務為新業務。
北京建設最初是通過借殼上市實現融資的。2009年,北控集團收購元升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並更名為北京建設(控股)有限公司,實現借殼上市。上市后,北京建設在2013年接連收購上海凡宜、外高橋控股等資產。
財務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北京建設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已持續虧損7年,總虧損額超過25億元。其中,2024年,北京建設實現營業收入8.65億元,同比下降41.1%;歸母淨利潤虧損5.37億元,上年同期虧損9.0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7.7分。
5月20日,北京建設發佈停牌公告。經過近一個月的籌劃,6月18日公司發佈皓明控股(要約人)宣佈對北京建設的私有化計劃,擬以每股0.14港元價格收購其所有計劃股份,較停牌前每股0.04港元溢價2.5倍。
據瞭解,計劃股份是指除北京建設控股股東以外的公眾股份,佔比30.9%,應付的最高現金代價約為3.02億港元。計劃生效后,要約人、北控置業香港、京泰實業及Illumination將分別直接持有約55.5%、36.26%、6.99%及1.25%的已發行股份,上述公司背后實控人均為北控集團。
北京建設方面稱,由於市場環境充滿挑戰,公司業績承壓,該建議將有助於公司實施長期戰略;公司已失去上市平臺優勢,股本融資能力有限;該建議將有助於精簡公司治理、企業及股權架構,提高管理效率及節約成本。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交投活躍,IPO熱潮持續升溫;然而在資本盛宴的另一面,多家企業卻因種種原因黯然退市,形成鮮明對比。
從港股上市公司過往退市情況來看,主要可分為兩類退市原因。一類是公司因為股價低迷、內部重組等原因,被控股股東私有化從而退市;另一類是公司因為年報「難產」、長期停牌等原因,被強制摘牌退市。
據統計,今年已有37家上市公司從港股退市。其中,地產行業的退市者最多,有9家,包括5家俬有化(ESR、首創鉅大、融信服務、復星旅文、北京建設)及4家被取消上市地位(上置集團、中泛控股、銀城國際控股、中國恆大)。
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曾在第二屆香港資本市場論壇上發表演講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強企業管治是重中之重。在金融市場日趨多變和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汰弱留強,投資者只會追逐具有良好企業管治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