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連續十季度增長!學大教育2025上半年財報發佈:營收19.16億元,同比大增18.27%

2025-09-02 15:41

原標題:連續十季度增長!學大教育2025上半年財報發佈:營收19.16億元,同比大增18.27% 來源:投資界綜合

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悉數出爐,在教育賽道,學大教育(SZ:000526)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16億元,同比增長18.27%;歸母淨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42.18%。橫向上看,學大教育的業務優勢和壁壘持續夯實;縱向上看,學大教育已經連續十個季度保持增長,顯示出在複雜形勢下的強大韌性。

為什麼是學大教育領跑A股教育半年報?梳理財報可以發現,這得益於堅持長期主義和穩健增長的經營理念,以及將個性化教育領域優勢在其他領域快速複製的能力。

領跑A股教育半年報

A股教育上市公司的營收TOP10的格局相對穩定,但其中亦發生微妙的變化,凸顯學大教育的競爭優勢。首先,TOP10公司整體營收增長情況好於去年,但學大教育仍保持行業領跑。今年上半年,TOP10公司營收負增長的公司由5家減少到3家,營收增長超過10%的公司由3家增長到6家。在整體增長改善的情況下,學大教育繼續領跑,其18.27%的增速在TOP10公司中排名第3。相比之下,學大教育在去年高基數情況下持續高增長,顯示出較強的增長能力。

其次,學大教育在垂直領域穩紮穩打,單位模型的規模化增長明顯。學大教育的網點數量不如幾個公考巨頭,比如其個性化學習中心數量超過300個,但學大教育在垂直領域持續深化、重點佈局,一方面有意控制學習中心網點佈局,另一方面挖掘單位模型的增長潛力,專職教師數量超過5200人,比2024年底增加約30%,有收有放地實現規模化效應。

第三,學大教育的增長是長線、穩健增長,而非大起大落的波動式增長。「雙減」以來,學大教育的業績表現呈現出從調整到復甦再到高速增長的清晰路徑。2023年營收反彈,同比增長23.09%;2024年營收攀升,同比增長25.90%。多家券商研報顯示,看好學大教育2025年—2027年的增長走勢,特別是對2025年全年給出了繼續雙位數增長的預測。

從季度來看,學大教育更是已經連續10個季度營收增長,體現出學大教育的快速調整能力和穩健經營能力。這首先得益於學大教育快速轉型,找準核心業務方向,其次得益於學大教育堅持多主業發展,增長動能多樣化、長期化。

第四,學大教育的增長是盈利性增長,上半年的盈利表現甚至比營收表現更加亮眼。2023—2024年,學大教育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4億元、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35.24%、16.84%;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2.3億元,同比增長42.18%。特別是今年第二季度,抓住個性化教育業務的季節性高峰,盈利能力顯著提升。中國銀河證券研報認為,2025年以來,學大教育新增門店的半年爬坡期陸續結束,門店運營逐步穩定,毛利率逐季提升,費用率持續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學大教育雖然和別人比表現出眾,和自身比持續增長,但長期以來存在業績與市值的偏差。如此偏差,既與學大教育從美股私有化迴歸A股的坎坷經歷有關,其在資本市場一路走來備受艱辛,幾度面臨夭折,損耗了投資者信心,還與教育行業的政策走向有關。如今,多方面利空已經出盡,學大教育或將持續修復市值。

一方面,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部署,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系統躍升。在政策持續引領下,教育行業進入規範與創新並行的新階段。

另一方面,學大教育半年報披露:公司積極償還借款,已於報告期內償還借款本金人民幣0.99億元。截至報告披露日,公司對紫光卓遠的剩余借款本金金額為人民幣0元,本金已全部還清。學大教育從美股迴歸A股以來的全部23.5億元債務清償完畢,不僅優化了公司財務結構,更消除了長期制約發展的潛在風險,為其后續穩健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供有效個性化學習方案

學大教育的增長密碼,不僅體現在財報披露的賬面數據里,更體現在實打實的業務佈局里。目前,學大教育的業務包括個性化教育、職業教育、文化閲讀、醫教融合等四大板塊,呈現出個性化學習需求強勁、全日制業務第二增長曲線陡峭、職業教育站上風口、新興業務多樣化發展的格局。

個性化教育業務形成了多層次的佈局。目前,學大教育個性化學習中心超過300所,覆蓋100余座城市,專職教師超過5200人,並依託學大教育「雙螺旋」智慧教育模式,線上線下互補教學,讓全國的學生享受優質學習體驗。實現全流程個性化服務,為學生提供真正有效的個性化學習方案。

學大教育在全國多個省市佈局超過30所全日制培訓基地,包括無錫爭氣學校、天津南開全日制基地、西安全日制基地、深圳城院、華博高考復讀學校等,全日制培訓基地致力於為高考復讀生、藝考生等學生羣體提供無干擾、無顧慮、無隱患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全程安排個性化的教學進度和授課內容,使學生獲得高效的學習體驗。

此外,學大教育在大連、寧波等地結合當地教育發展需要,興辦具有個性化教育特色的全日制雙語學校。在校生人數超7500人,包括大連文谷2所,寧波慈溪文谷1所,蘇州常熟文谷1所,駐馬店高中1所。以「成績成長成才」為目標,以「優質輕負」為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用科學的工具和方法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學大教育學校在教學成果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已經有多個校區成爲了所在地區民辦學校的標杆。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學齡人口出現「排浪式」變化,學前、小學適齡人口已經達峰,初高中適齡人口則在迎峰度峰,到2032年以前,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都將持續增長,每年高考報名人數料將持續超過千萬。如此規模的基礎教育在讀人數,帶來K12教育市場需求強勁,紅利明顯。

個性化學習中心是學大教育的傳統優勢業務,這不是指簡單的一對一輔導,而是從理念到產品設計到課程搭建的全鏈條個性化服務,憑藉強大的教學產品快速搭建和設計能力,學大教育把個性化教育複用到全日制培訓基地、全日制雙語學校新業務上,在強勁的K12教育需求下,成為一支陡峭的第二增長曲線。

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生態

學大教育的職業教育業務涵蓋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及產教融合、職業技能培訓三個板塊,充分依託自身教學教研積累和外部產業資源,通過聯合辦學、校企合作、投資舉辦等模式,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發展新生態。

學大教育收購了沈陽國際商務學校、珠海市工貿技工學校、東莞市鼎文職業技術學校、大連通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託管運營了西安市西咸新區絲路藝術職業學校等。與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安數字經濟職業學院等多所職業院校以及行業頭部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合作項目涵蓋共建產業學院、二級學院,實習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校企合作等多個方面。

學大教育的職業教育業務,一手抓自身優勢,強化文化課升學優勢,全面打通職業院校學生成長成才和升學就業的通道;一手抓外部資源,引進產業界合作伙伴,以「專精特新」和「緊缺人才」為導向,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

低空人才培養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該領域人才緊缺,在國家戰略需求牽引下正在進行超常學科專業佈局。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6所「雙一流」高校申請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本科新專業。近日,120所高校申請設立低空技術與工程學科。然而,低空領域不僅需要高素質科技攻關人才,也需要大量現場工程師和產業技能人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任務就落在了職業教育的肩上。

學大教育聯合北斗伏羲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等,結合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拓展「低空+應用+服務」協同發展體系,落實「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化部署,實現「產—學—研」共同體深度融合,強化低空產業發展、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構建良好產業結構和人才結構推進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業績延續性值得期待

近年來,教育公司破界發展蔚然成風,特別是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稟賦,藉助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取得特色化、差異化突破。

學大教育基於在教育行業超過20年的深耕,着力打造全民閲讀體驗升級的全新文化業態。目前,公司開業句象書店、繪本館在內的文化空間共計14所,構建集圖書借閱、咖啡輕食、閲讀指導、文化活動等於一體的複合型業態。

醫教融合業務聚焦於兒童青少年健康管理領域,主要為0—18歲兒童青少年提供發育成長和學習關鍵能力的評估、篩查、干預和康復服務。截至目前,公司成立的千翼健康子品牌正式步入醫教融合領域,業務佈局包括自營二級康復專科醫院許昌千翼康復醫院等。

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強大動力。2025年4月,學大教育自主研發的「星圖」大模型正式獲得監管部門備案批准,成為少數幾家擁有自主大模型並通過政府合規審查的教育企業之一,未來有望逐步賦能既有業務環節,推動人效提升、毛利率優化及費用率下降。

在教育領域,學大教育擁有完備的智能化教學服務系統,可實現「備、教、評、管」四大教學流程的閉環管理。在文化和醫療領域,學大教育具備為兒童青少年提供精準的閲讀評測和推薦、分齡式測評、個性化成長導航的技術手段。

多家券商研報指出,在政策利好、旺季效應、數字化轉型的多重驅動下,學大教育核心業務增長具備持續性,新業務拓展亦有望持續貢獻增量,業績延續性值得期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