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理想連續盈利背后:三大支點重塑長期穩定增長模型

2025-09-02 17:40

(來源:北京商報)

「激烈競爭」是2025年車市繞不開的關鍵詞,在此背景下理想汽車繼續交出一份「亮眼」的財務成績單。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理想汽車營收302億元,環比增長16.7%;淨利潤為11億元,環比增長69.6%,實現連續11個季度盈利。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理想汽車不僅穩住利潤表,還繼續擴大在中高端市場的佔有率,蟬聯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展現出盈利穩定性。

這份成績背后,並非是理想單一車型的偶發爆款,也非階段性成本收斂的短暫利好,而是建立在「產品結構+技術底座+組織能力」協同演進之上的體系化成果,這種協同效應在產品佈局、技術研發和組織管理三個維度形成了閉環。從產品佈局到技術護城河,從組織能力到用户價值,理想正通過一整套面向「高質量增長」的經營系統,重塑新造車的盈利邊界。

增程守城,純電開疆

理想汽車能實現連續盈利,最直接的底層支撐在於其差異化清晰、結構穩定的產品組合。在多數新勢力仍徘徊於「只做純電」或「轉型純電」的技術選擇時,理想堅持「增程+純電」並行戰略,構建起覆蓋多元場景與客羣的產品矩陣。

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在財報會上明確提到:「我們會繼續強化增程車型在北方市場的銷售策略,主打冬季續航穩定,鞏固基本盤;同時加速純電產品在南方市場的滲透,以節能、空間、智能等賣點吸引用户。」

2025年9月理想i6發佈后,理想汽車將形成「4款增程SUV+1款MPV+2款純電SUV」的多層級產品矩陣,覆蓋20萬元至60萬元價格帶,面向不同家庭結構、使用場景與城市分佈進行精準匹配。其中,L系列四款增程車型構建銷量基本盤,MEGA定位高端旗艦MPV,i8與即將上市的i6分別面向30萬-40萬元及25萬-30萬元純電SUV市場,形成雙技術路線下的多點支撐。

增程路線方面,理想L系列車型於今年5月完成全系智能煥新。9月10日,AD Max車型率先搭載VLA大模型,提升輔助駕駛與泊車體驗,夯實高端家庭用户基本盤。純電產品方面,理想董事長兼CEO李想在會議中表示:「理想MEGA已成為50萬元以上MPV和純電車的雙料銷量冠軍,而i8則憑藉‘先鋒造型+高智能體驗’,正逐步在30萬-40萬元區間建立標杆地位。」據瞭解,i8試駕滿意度高達97%,首個完整交付月目標衝刺8000輛以上,i6則將在今年9月上市,進一步完善純電佈局。

更重要的是,這一雙線結構不僅是產品策略,更是盈利結構。通過增程產品維持高交付規模與成本穩定性,純電產品則以智能體驗與技術疊加帶動均價上探,實現結構性毛利改善。2025年二季度,理想整體毛利率穩定在19%以上,正是雙路線產品協同帶來的盈利彈性體現。

AI全鏈路閉環,構建智能護城河

理想盈利邏輯的第二支撐點,來自其在AI層面的戰略自研與落地閉環。

2025年二季度,理想研發支出達28億元,全年預計將突破120億元,其中人工智能領域投入超60億元,投入強度位居行業前列。馬東輝表示,VLA(Vision-Language-Action)是「理想智能輔助駕駛的代際突破」,其端到端架構已在輔助駕駛端與泊車端同時展現出高性能表現,「用户反饋已難以區分是輔助駕駛還是人類駕駛」。

VLA作為全球首個上車交付的司機大模型,由理想自研團隊打造,具備空間推理、語義理解、路徑生成等能力,其參數規模已達到40億,遠高於前代產品。李想認為:「VLA是真正的AGI階段智能體,是通向L3甚至L4級自動駕駛的現實路徑」。

理想不僅自研模型,更進一步打造了端側算力體系。理想CTO謝炎透露,理想自研AI芯片已完成流片並進入車規測試,性能在運行大語言模型與視覺模型推理上,分別達到現有主流芯片的2倍和3倍,「我們設計的是數據驅動而非指令驅動架構,由理想自研編譯器調度運行效率更高」。

在訓練邏輯上,李想進一步解釋了理想為何押注「世界模型+強化學習(RLAIF)」路徑。「我們構建更復雜、更危險、更極端的虛擬駕駛環境,讓智能體訓練更難的數據場景,從而超越真實世界經驗的邊界。」李想表示。

從芯片到模型,從仿真到推理,理想形成了「模型—算力—系統」全鏈路閉環,而這套AI體系正是其智能化產品得以溢價與規模複製的關鍵。

重塑銷售體系,夯實盈利穩定性

理想的組織能力,正在成為其支撐盈利的第三根支柱。

針對銷售端調整,馬東輝表示:「我們今年將銷售體系調整為總部直管23個區域,並新增銷服運營、市場營銷兩個職能部門,同時建立雙序列晉升體系,重構門店選址邏輯,以幫助一線銷售提升收入、成長性與效率」。

這場變革背后體現的是直營邏輯從「人管人」向「系統管能力」的全面轉型:將高線城市中心店、商場店協同佈局提升「獲客+轉化」效率;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則通過「繁星店」模式快速下沉,壓縮成本、提升密度。目前,理想全國門店數量達550家,展位數量4400+,相較去年底均有顯著增長。

在能源體系上,理想構建了車企中最具密度與可達性的超充網絡。截至8月底,全國超充站超過3100座、充電樁超1.7萬個,年底目標擴展至4000座。李想表示:「相比其他品牌,理想實現了‘九縱九橫’高速貫通,平均150公里一站;一、二線城市平均3公里一樁,真正做到無焦慮補能體驗」。

馬東輝認為:「對理想用户而言,超充體驗的四大特徵是‘多、快、好、省’。並且我們已開放部分4C樁給其他品牌使用,但理想車主仍享有優先體驗與補貼價格」。

這種「直營網絡+能源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協同,構成了理想在用户運營、服務交付、成本控制上的綜合護城河。從產品落地到用户轉化,從獲客效率到體驗粘性,組織體系成為理想利潤模型的隱形放大器。

理想汽車之所以成為行業中為數不多的「穩定盈利者」,根源在於它走出了一條與大多數新勢力玩家不同的路線,不盲目壓價、不押注單一路徑,而是用更重的產品投入、更高的智能護城河、更紮實的直營網絡,構建起一個面向長期主義的增長模型。這種立足長期主義的發展模式,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突破盈利瓶頸提供了有益借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