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5:32
常斌,啟承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黑馬加速導師。
曾負責京東集團的戰略投資,於2016年創辦啟承資本,專注消費投資,助力新一代消費冠軍。已經投資了十月稻田、鍋圈食匯、源氏木語、植護、果子熟了、零食很忙、錢大媽、薛記炒貨、海馬體、M Stand、林清軒等知名品牌。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常斌總是啟承資本的創始人。他是消費賽道里面少有的,既懂零售本質,又能踩準時代節奏的投資人。
今天,我們有幸請常斌總來到創業黑馬,聊一個所有創業者都比較關心的話題:
感覺商場的人越來越少了,但為什麼東西還在不停的打折?中國消費是真的不行了嗎?
常總帶來的答案,可能完全超出你的想象。按照過往的風格,他不會講宏觀趨勢,而是從真實的投資案例直接切入。
比如,他投過的錢大媽、零食很忙、十月稻田,為什麼能夠在冷清的市場中逆勢增長呢?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正在做消費零售領域做品牌,或關心未來的生意該往哪走。這一期內容,或許會給你非常紮實的啓發。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的啟承資本創始人常斌的觀察和思考。
01
線下商場門可羅雀,大家都不願花錢了嗎?
羅浛予:常斌總,不知道您有沒有這種體感,現在走進商場,會發現人越來越少,甚至連一些剛需用品都在降價。這背后,代表着一種什麼樣的消費趨勢?
常斌:現在確實可能處於一個轉變時刻。有些商場周末也門可羅雀,好像穿着三個顏色的外賣小哥還多一點。但是有一些的商場,比如上海的大悦城、北京的合生匯等,人羣擁擠的也受不了。這説明,其實在不同的場合里,消費者羣體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分化。
究其原因,如果商場還像原來那樣千篇一律,大家可能就沒有那麼喜歡。但如果你持續鋭意創新,持續從消費者的需求中找商機。無論是什麼樣的新業態,都有機會能贏得用户喜愛。
以超市為例,我相信過去幾年,中國線下的很多超市,其實都面臨着不小的挑戰。但近幾年,我們中國很多超市老闆都跑到許昌去看胖東來是怎麼做的。
前段時間,我們團隊也去到了東北,看到了比優特等。總體看下來,中國消費市場這麼大,大家都在一個轉換期。如果你還在用過去5年、10年那種老方法做事情。今天消費者對你的信任和選擇就會降低。
另一方面,我們中國消費市場也在發生一些很大的結構型變化。從消費者的信心角度來看,過去兩年,一二線的市場其實相對是承壓的。金融、互聯網、教育等行業,在過去幾年遇到了一些挑戰,大家普遍其實壓力會大一點。
但是我們也看到,三線四線城市的普通消費者,他們的消費信心還是蠻好。
這兩年,你可能也能看到,很多高線城市的人,陸續願意搬回到二線,甚至三線城市。其中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今天回到低線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感會更好。過去幾年發展最快的一些業態,比如瑞幸、蜜雪冰城、鍋圈、鳴鳴很忙,這些萬店的連鎖集團,可能有60%以上的店都開在三線以下的城市,也就是所謂的下沉市場。
現在,我們已經旗幟鮮明的把下沉市場叫做:中國正在冉冉升起的主流市場。
羅浛予:您提到的消費分化或新主流市場,會映射到您所在投資領域的實操中嗎?或者説,您投的哪些項目,已經體現出您的這一套投資理念?
常斌:2016年,從京東出來開始創辦啟承資本時,就在思考:中國新一代的零售會是什麼樣?
如果沿着原來京東、美團的發展軌跡,會不會出現一些線上新業態,來替換掉原來的線下業態。就像我們現在買電器手機,就會選擇直接從京東或線上買,不去線下門店買。
但是在2017年,一個特別偶然的機會,我們開始瞭解到錢大媽,以及這種業態對消費者的價值。
投資錢大媽和鍋圈,其實都是我們啟承剛創業起步時,就找到的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賽道和商業模式。
那時候,我有個好朋友跟我説,他母親生活在深圳,自從樓下開了一個叫錢大媽的店以后,她再也沒有去菜市場或大超市買過菜。為此,我們專門飛到深圳,在錢大媽的門店待了一個下午。一個六七十平米的店里,他們有肉菜魚等一日三餐的基礎食材。我們就問消費者,你為什麼來這家店買菜呢?他説,這的肉和菜品質很好,就在我的樓下,這比我去超市近。
我們等到晚上7點鍾,還發現更有意思的事情。當時錢大媽有個賣法叫:不賣隔夜肉。他們每天晚上7點以后,門店所有的東西,每半小時就要降一折。所以,晚上七八點鍾的時候,店里非常熱鬧。大媽們都不去跳廣場舞,就等着買打折的東西。晚9點鍾結賬時,貨架就全空了。
這讓我們看到,中國線下業態里,還有一次非常棒的投資發展機會:就是用更好的商品,更方便、更有效率的模式。
當時,錢大媽差不多有200多家店,我們投資后,在短短几年時間,僅在廣東就開到了2000多個店,做到了百億收入。這進一步證實了:中國線下消費還是大有可為。你要用新的模式來做,甚至有機會開始向千店連鎖、萬店連鎖邁進。
后來,我們在2020年,又沿着這個路徑遇到了鍋圈,在全國範圍內做冷凍食品的連鎖體系。在2017年,投資了用高品質做中國版711的新佳宜。2020年,又遇到了零食很忙。他們與趙一鳴合併后成立了鳴鳴很忙集團,在2024年年底已經超過15000家店,有550多億收入。這是中國零售歷史上最快的成長速度。
這些企業零售,都是在圍繞社區場景,服務消費者的一日三餐和他們基礎的食品需求。將來可能會出現幾十個這樣的品類冠軍。
所以,沿着這個路徑,我們開始意識到,中國線下專業品類的萬店連鎖,其實是一個特別好的創業賽道,未來會培育出更多賽道冠軍,他們都可能做到百億收入。
02
資本助力,
是不是萬店連鎖的必要條件?
羅浛予:常老師,有很多創業者跟我説過,網上老講社區萬店,但不是每個創業者都能做萬店連鎖的。有人認為,社區萬店背后要做到品質好、專業化、門店數量大,就意味着一定要有資本強推助力。
所以,資本助力,是不是萬店連鎖的必要條件?
常斌:其實不是。
萬店連鎖背后的真正核心,是商業模式設計。
比如,零食很忙,這一路走過來,不用任何融資,也可以做到今天這個規模。
他們設計的商業模式,對消費者很友好,對產業也很友好。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效率,做出了今天的規模。
今天我們創業真想做到「萬店規模」,基本要有百億營收。
百億是什麼意思?
開超市的話,已經是中國超市前20的水平。如果我們都以這個為目標,那確實是很高的。
但是我們倒過來去看,其實每一個萬店創始人,都搭出了一個行業生態體系。
今天我們的萬店,是萬店加盟連鎖體系。
這就意味着,在他們這個體系里,每一家都有幾千個創業者,包括供應鏈的鏈主和商業模式的發明者,一起來去服務用户,並共享生態體系中的收益。
我們已經看到,很多越來越專業的中小規模企業,已經在做萬店連鎖,甚至他們還能做一些跨業經營。
所以,我們説中國過去這幾年,無論是社區萬店體系,還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奶茶,咖啡,以及連鎖餐飲帶過來的連鎖化體系。
這個連鎖化體系本身,對我們普通創業者來説,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
羅浛予:總結一下:
第一,做好萬店,不一定非得要靠資本助力,但他要掌握招商加盟連鎖體系的能力。
第二,普通創業者來講,可能不一定非得自己打造一個萬店連鎖體系。
也可以加入到某一個萬店連鎖體系的生態里面,去變成一個專業的經營商,這個可能也是一種比較好的創業方式。
但招商加盟這個業態魚龍混雜,有非常多的品牌,有些加盟商搞一陣子就捲款跑了。
從您的角度來看,怎麼去辨別一個品牌未來是否具備做萬店連鎖的可能?
常斌:確實,我們前幾年一提到招商加盟,就跟「割韭菜」聯繫在一起。
因為再往前一點的時候,很多人都想開店,一些加盟商就開始收一次性加盟費,原來這種非常松散的的商業模式,是以賺人錢為組合的。
但是這兩年大家明顯能看到,市場上出現了非常高質量和長久的招商加盟連鎖體系。
首先,成功的萬店連鎖體系,確實得有一個非常棒的產品體系。
也就是説,你這個店是給消費者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價值。比如,產品好、服務好、性價比高,而且還很方便,讓消費者願意來。
其次,咱們需要從根上辨別的,就一件事情:這個錢從哪掙?
通常,認真做加盟的門店,之所以能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是因為他們全都在后端的供應鏈上,做了非常大的投入。
這讓他們能利用自己的規模經濟,進而擁有一個「利潤區」。
比如説,咱們都很熟悉的鍋圈。
鍋圈在眾多產品背后,是很多優秀的工廠。這些工廠的優秀產品,可以直接通過門店帶給消費者。
沒有中間商,加價率很少,質量還更好。這種效率的提升,才讓他們有機會能掙到利潤區。
再比如,我們熟悉的蜜雪冰城,三、五塊錢一杯檸檬水,他們怎麼掙錢?也是因為蜜雪冰城在上游下了非常大的力氣。
但在這個過程中,想掙快錢的老闆,和想掙長錢的老闆,其商業模式和戰略思考,還是很不一樣的。
03
我們熟悉的日常品類中,
還有沒有大的創業機會?
羅浛予:剛纔我們聊到社區萬店連鎖體系,在未來消費時代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這個賽道中還有非常多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是可以去創新和升級的。那做品牌或者核心做產品的公司,還有沒有大機會呢?
常斌:過去幾年,我們也重點投了一批中國新一代的國民品牌。中國的京東、天貓、拼多多、抖音等的平臺能起來,就意味着中國可能會有一批新品牌,將借力這些線上基礎設施,蓬勃發展起來。
從2020年前后,我們投了一批公司,今天都發展的非常好,包括十月稻田、植護、源氏木語、德爾瑪、林清軒等。他們的創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成長路徑:
就是他們在做品牌的時候,不是從當時的線下渠道起家,而是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借力阿里、京東這樣的基礎設施,在線上打造了一個自己的產品和品牌。今天走到線下渠道里,又變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品牌。
比如,我們在2020 年發現,京東上排第二和第三的,都是比較熟悉的金龍魚和福臨門,但排名第一的品牌居然叫十月稻田。當時他們的市佔率已有20%多,而且賣的比這些大品牌還貴。
所以,我們就去拜訪了他們品牌創始人——王兵和趙文君夫婦。
他們當時跟其他做糧食生意的人,很不一樣。別人可能都是想辦法,要麼把糧食批發出去,要麼通過沃爾瑪、永輝這樣的線下渠道出貨。
但他們在2012年-2013年的時候,就註冊了十月稻田這個品牌企業。一開始就到京東去做更好的大米品類,只用了七八年時間,就已經做到了十億的銷售規模,而且還有過億的利潤。更重要的是,他其實已經在線上,悄悄的做到了品類第一。這在當時是讓我們非常非常欣喜的一個點。
於是,我們在2020 年變成了十月稻田的股東,短短三年,就從一個銷售額10億的公司,變成了接近50億的公司。2023年,十月稻田在香港上市完成了上市,成為我們新一代農產品品牌中第一個上市的公司。這些,還是很鼓舞我們的。
因為這意味着,你即使在非常耳熟能詳的品類里,也可以用更好的產品,選擇這些新興的渠道。你可能是比巨頭更善於經營這樣的渠道,這將是有非常好的機會,能讓你做到幾十億的收入,還有機會變成上市公司。
羅浛予:除了十月稻田,咱們再聊聊食品飲料。這幾年飲品賽道也很熱,新品牌也非常多。您投過的飲品項目里,吸引您的主要是哪些維度?
常斌:這兩年,食品飲料行業里的確有非常多的創新,就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在持續升級。
比如,有個品類叫無糖茶,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就做的非常成功。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創始人堅守了10年才讓這個品類跑了出來。也有像三得利這樣,耕耘了幾十年的公司。
但是我們在兩三年前,非常清晰的注意到「果子熟了」。這是一個由90后女性創業者創立的品牌,這家公司的實力可能遠不及大公司,但90后創業者也有自己最獨特的優勢,就是對消費者需求的獨特洞察。
當我們提到無糖茶,可能會想第一時間想到烏龍、鐵觀音、龍井,但這些茶是有點苦澀的。很多女性客户會覺得,雖然你很正宗,但好像沒那麼契合我。而我們90后的女性創業者,就洞察到了消費者也想喝茶,但希望有更多的香氣,比如能不能用花香去做一個系列產品。比如,梔子味的烏龍、竹香味的烏龍、櫻花味的龍井,不苦不澀,還有一些刺激。
這就是她對年輕女性,非常重要的一個洞察。這款產品推出來,也就兩三年的時間,已經悄悄的在無糖茶賽道里,變成了非常大的一隻黑馬,直接跑到了行業第二、第三的位置。
04
新一代國民品牌,到底新在哪里?
羅浛予:您能不能試着總結一下,所謂新一代國民品牌,新一代到底「新」在哪里?這些願意消費的「國民」又在哪里?
常斌:説簡單點,新一代品牌主要新在兩個地方:
第一,你能不能根據消費者的最新需求,來設計和開發產品。
第二,你能不能用商業模式創新,把效率提高,讓消費者用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中國上一代產品更多是供給為核心,我只要能造出來,只要通過渠道能推到你面前,大家可能就買。但這兩年,供給已經是非常多了。所以,你能不能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做出品質更好的選擇?
那大家可能會説:那東西好了,不就貴了嗎?
其實,新一代國民品牌,很多起步就是從線上開始,就有機會跳過中國線下原來的層層分銷和加價。他們完全可以直接從工廠,借力於京東、天貓、抖音、拼多多等平臺,直接就賣到消費者的家里。
比如,原來的大米可能要周轉一年時間,我們今年可能吃的是去年的米。但今天10月稻田的很多大米可能從磨出來送到京東的倉庫,也就3到5天。可能你今天吃到的就是剛磨出來15天- 20天的新大米。你因此或許會認為這個產品的品質更高、性價比也更高。
新一代國民品牌,把供應鏈鏈條做短,效率提高,就會有機會把產品的價格降下來,讓性價比再度提升。
05
品牌要不要自建供應鏈
供應鏈企業能做品牌嗎
羅浛予:我們很多做供應鏈的創業者,原來是給別人做代工的。后來看到品牌賺了挺多錢的,現在也希望從供應鏈廠商轉型為品牌商。反過來,也有很多做品牌的黑馬學員會問我,要不要去自建工廠,從而形成自己的堅實壁壘。關於這兩種情況,您怎麼看?
常斌:這個問題的實質是什麼呢?當我們想做新一代品牌的時候,要想成功:
第一,你首先得有獨特的產品,跟別人有差異化。
第二,你有沒有機會做出一些壁壘,讓別人很難進入這個品類賽道。
要把一個產品賣得好,其實是有幾個環節一起協作。
首先,你可能今天對消費者要有深度洞察。你能不能以消費者的角度,開發出消費者更期待的產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二,我們今天要用合適的運營方法、價格渠道、生產製造,至少是這三個環節組合做完以后,還有一些額外的能力。比如,能跟消費者去溝通:為什麼去買這個產品?
所以,今天你要問做品牌的人該不該做上游供應鏈,或者供應鏈企業要不要做品牌。這完全都看大家有沒有機會,在剛纔説的這幾個能力里,多佔到幾項。
比如説,從供應鏈出發,如果你原來只能把產品做的好,性價比高。那坦率講,你很難做好品牌。那就需要加兩個能力:
第一,你對產業的洞察。能不能把用户的需求結合起來?
原來我們很多品類工廠是不接觸用户的,那麼今天你有沒有機會把用户洞察拿來,跟自己的產品開發能力相結合。
第二,今天其實很多品類里,已經可以直接構建通向用户的渠道,比如抖音、天貓、京東。你能不能用定價運營、內容運營、品牌運營的能力組合,讓產品多賣出一些溢價。
所以,我們説更主要的,看你有沒有多一些環節的能力。
我們很多品牌,原來也只是做產品開發營銷。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用户需求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大家沒法在上游找到合適的供應鏈。這時候,你就有機會能做出這樣的一條供應鏈,這就會給你一個很大的機會。
羅浛予:可不可以這麼理解,不管你是做是品牌的,還是做是工廠的,如果你能多佔幾個這樣的新能力,就有機會走的更遠。
常斌:也可以這麼理解。今天我們再想做一個品類,就剛纔説的這些核心能力,如果你只是單點強,其實已經不足夠了。今天你需要3到5項核心能力要都強。
總 結
羅浛予:今天常斌總分享的內容信息量非常之大,特別值得強調的有四點:
第一,消費市場正在分化,但不是沒有機會了。
一二線在降温,但三線以下的城市,正在成為主流市場。你要找的不是全國通吃的模式,而是精準匹配不同人羣需求的商業模型。
第二,社區連鎖的核心是:效率+剛需。
不管是錢大媽,還是零食很忙,他們能成功,本質不一定是因為資本助推,而是因為離用户近、產品靠譜、模式可複製。創業者不要盲目追求規模,而是要先把單點模型做透。
第三,新一代國民品牌崛起,靠的是:縮短供應鏈+用户洞察。
十月稻田能打贏傳統品牌,勝在能從工廠直接送到用户家里,直接砍掉了中間環節。你不是要做一個更貴的品牌,而是要做一個更有性價比的選擇。
最后,常總也提醒我們:消費的終極競爭不是價格,而是價值。
你能幫用户省時間、省心力、提供情緒價值,你就有了真正的護城河。
如果你正在消費領域創業,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你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