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6:31
智通財經APP獲悉,日本金融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期待已久的「再通脹交易」,唯一缺席的是日本本土投資者。在外國投資者的主導下,日本股市在上個月創下歷史新高,日元也出現升值。外國投資者同樣是日本國債的重要買家,3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也因此創下歷史峰值。
數據顯示,自4月觸及低點以來,東證指數已上漲34.2%。里昂證券(CLSA)駐東京的策略師Nicholas Smith表示:「全球投資者是日本股市上漲的重要推動力。」他補充道:「幾乎看不到日本國內投資者在追漲。」
隨着政府支持性政策和企業改革幫助日本在將近三十年的低迷后重新點燃經濟增長,日本央行在今年進行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以來的首次加息,並削減了其龐大的日本國債持倉。
這一舉措推動了資產在債券和股票之間的輪動,令傳統工業股大幅走強,而高成長性股票相對失色。同時,在日本國債市場上,投資者更偏好短期債券而非長期債券。
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日本散户投資者在今年已撤出約230億美元資金后重返股市,那麼這波上漲行情可能還有更長的路要走。Bernstein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散户情緒自上周以來終於重新轉為正面,此前曾一度極度悲觀。」
策略師們認為,散户投資者的謹慎源於對美國關税如何影響日本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市場波動。但他們補充稱,盈利復甦、外國投資者的強烈信心以及散户資金的迴歸「三者結合對市場非常有利」。
今年以來,外國資金流入日本股市的力度是過去十年中最強的,有望創下自2013年「安倍經濟學」引發資金流入以來的最高水平。Nicholas Smith補充稱:「買入的不只是外國人,企業回購的規模甚至更大。」「這非常令人振奮,因為企業手中現金充裕,完全有能力進行更多回購。」
儘管股債市場大幅波動,但日元卻相對穩定。在過去兩年中,美元兑日元匯率「頑固」地維持在140-160的區間內,並沒有因為增長前景改善、投資者因更高債券收益率或股市回報而將資金大量投入日本市場而走強。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表示:「關鍵在於缺乏迴流資金。」他指出,這種缺乏主要是因為日本機構投資組合在大流行前大量投資於美國國債,但在美聯儲加息之后,這些投資幾乎「被套牢」。
簡而言之,日本資本仍停留在海外,而不是迴流本土追逐收益。分析師和交易員正密切關注,隨着日本金融市場全面啟動,這一趨勢是否會發生改變。
以下是展示日本資產輪動的一些圖表:
1、資產類別輪動
押注經濟增長更強勁的投資者正在撤出固定收益資產,轉而投入股市。日經225指數和東證指數今年已創下歷史新高。
2、價值股戰勝成長股
與其他國家的再通脹交易類似,日本價值股的表現超過了成長股。量化投資者通常將這一趨勢解讀為增長勢頭正更廣泛地擴散到整個經濟中。
3、套利交易
外國買家在日本國債中能夠獲得顯著超額收益。五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僅為3.86%,而相同期限的日本國債經美元互換后能提供5%的收益。這種債市「魔法」之所以可能,是因為美聯儲與日本央行之間巨大的利率差異。
4、日元對衝成本
上述套利交易僅對外國投資者有效。由於日本央行的利率相對較低,日本投資者若在美國進行有匯率對衝的投資成本更高。
5、日本的海外財富
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失去了「全球最大債權國」的頭銜,被德國取代。然而,日本仍有相當數量的金融資產在海外,這些資產在必要時可能被出售並帶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