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1:59
【文/觀察者網 柳白】在多倫多郊外一小時車程的購物廣場,一棟兩層藍玻璃建築夾在水療館和烤肉店之間,夏日陽光在窗面上反射出耀眼光芒。
這里是加拿大航天企業Canadensys Aerospace總部。辦公室牆壁貼滿了太空模型圖和星際海報,身着防靜電服的工程師們正操作着造型奇特的設備。
該公司首款自行研製的月球車,正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組成部分。這也是加拿大史上首次參與月球任務。
加拿大月球車任務首席科學家戈登·奧辛斯基坦言,有關月球主權與資源歸屬的地緣政治問題開始浮現。美國前些年通過了一項旨在「保護阿波羅登月遺址」的法律,「因為他們擔心中國可能會拔掉美國國旗,或者拿走阿波羅着陸器的零件」。
Canadensys目前正在為NASA主導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研製多個月球車原型。Canadensys公司總裁兼CEO克里斯蒂安·薩拉伯格表示,最終版本將在發射前不久完成組裝,每個組件都經過嚴格測試以確保能承受月球的極端環境。
「把這輛探測車送上月球,是公司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真正推動人類走出地球。」薩拉伯格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研究月球,探索這個被認為有望成為深空探索前哨基地的星體,是「合乎邏輯的第一步」。
為實現這一目標,月球車將承擔尋找水源、測量月球表面輻射水平、嘗試熬過多個「月夜」,為未來載人任務做準備。
這款重35公斤的月球車最早將於2029年發射,將着陸在月表最惡劣的南極區域。目前月球車尚未命名,加拿大航天局正在通過網絡徵集名稱。
温度是主要挑戰之一:月夜温度可驟降至-200°C,白晝則飆升至100°C。薩拉伯格指出:「最大的工程挑戰不僅是抵禦低温,更是要應對極寒與酷熱之間的劇烈波動。」
車輪設計是另一大難題。月球表面覆蓋着黏性月壤(破碎岩石和塵埃的混合物)。薩拉伯格解釋道:「地球土壤經過風化作用呈現圓潤顆粒,但月壤全是尖鋭稜角,像魔術貼一樣容易堵塞機械裝置。」
在月球表面尋找水尤其令人興奮,因為在20世紀NASA主導的阿波羅任務之后,人們普遍認為月球是完全乾燥的。
但后來,研究人員重新分析了阿波羅樣本,發現了水的痕跡。同一時期,軌道探測器也在月球上空探測到水的存在。
不過,這一發現尚未在地面得到驗證,仍存在許多疑問。
奧辛斯基表示,運輸中最重的往往是水,如果能在月球就地獲取,將開啟新的可能性。「這越來越接近科幻場景了。」奧辛斯基説,水分子分解產生的氫可用於火箭燃料,月球未來有望成為「太空加油站」。
報道注意到,太空探索歷來是國際合作的領域,即便是諸如美俄這樣的對手,也在國際空間站項目開展合作。
但奧辛斯基指出,形勢正在變化:隨着永久性月球駐留成為可能,有關月球主權與資源歸屬的地緣政治問題開始浮現。
「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誰才能擁有月球和它的資源。」
奧辛斯基注意到,美國前些年通過了一項旨在「保護阿波羅登月遺址」的法律,「因為他們擔心中國可能會拔掉美國國旗,或者拿走阿波羅着陸器的零件」。
2020年12月31日,特朗普在第一總統任期簽署了《保護人類太空的一小步法》,宣告美國正式立法保護阿波羅登月時代美國政府在月球上留下的歷史遺蹟和人造物件。美國由此成為世界上首個頒佈國內法以保護其太空遺產的國家。
美國焦慮的背后,是對自身太空霸主地位動搖的深層恐懼。
科技媒體「Ars Technica」記者埃里克·伯傑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在航天政策圈內引發震動。
伯傑在提及中國多次成功測試登月相關硬件(包括一款載人登月器原型),以及 SpaceX「星艦」此前經歷的一系列挫折后,得出了一個令人清醒的結論:「現在很有可能是中國將在本十年內‘擊敗’NASA,重返月球,並至少贏得這場新太空競賽的初期階段。」
「這一結論足以讓人整個十年都心情受挫。」美國太空領域作家惠廷頓認為,或許伯傑「過早認輸了」,但他確實敲響了警鍾,未來某個時刻,人們可能會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自1972年12月以來首批登上月球的人講着中文。
美國政客們更是「想象力」豐富。
今年2月,在華盛頓舉行的商業太空會議上,美國得克薩斯州國會議員、眾議院科學、太空與技術委員會主席布魯斯·巴賓大開腦洞,他臆測:月球上可能會出現用中文書寫的「不得擅入」的標誌。
巴賓稱:「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表面,而且我們要趕在中國之前做到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一名中方研究人員曾在節目中披露,中國和美國正在討論如何保護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足跡,以及首批登上月球的人類留下的其他痕跡。
在央視網當時播出的一檔紀錄片中,當主持人提到「玉兔號」車轍是否會軋了阿姆斯特朗的腳印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正高級研究員、副總工程師李洪波表示,「暫時」不會出現這個情況。
但李洪波透露,自從中國登月探測器降落到月面,派出了「玉兔」這樣的月球車進行勘探以來,美國政府談判小組就「非常熱心地」想跟中國專家討論一個問題——如何保護人類在月球上的歷史遺蹟,其中就包括阿姆斯特朗的腳印和阿波羅11號飛船宇航員插在月球上的國旗。
在李洪波看來,這反映了中國崛起為全球航天領軍者之一。
「就是當你強大了,就會有人來找你協調。之前是不會有人來提這些問題的。」她補充道,「當登月只是美國獨家的技術能力的時候,他不用去考慮月球上的礦產歸誰,也不用去考慮誰有可能破壞掉我的歷史遺蹟。因為你們都上不去,都沒有可能性。」
「但正是因為中國可以登月了,所以美國突然發現,這個礦產資源歸誰的問題,需要討論了。這個歷史遺蹟保護的問題,需要討論了。因為我們強大了,所以我們發現,這些問題浮出水面了。」李洪波説。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