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愛建電子周報】NVIDIA推出Jetson AGX Thor 超級電腦

2025-09-02 15:16

(來源:愛建證券研究所)

-愛建電子行業周報-

本報告發佈於2025年09月02日

投資要點:

PCB持續領漲。本周(2025/8/25-8/29)SW電子行業指數(+6.28%),漲跌幅排名3/31位,滬深300指數(+2.71%)。SW一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五分別為:通信(+12.38%),有色金屬(+7.16%),電子(+6.28%),綜合(+5.90%),電力設備(+3.99%),漲跌幅后五分別為:紡織服飾(-2.87%),煤炭(-2.76%),銀行(-2.13%),交通運輸(-1.55%),輕工製造(-1.30%)。本周SW電子三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三分別是:印製電路板(+16.93%),數字芯片設計(+9.07%),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8.67%);漲跌幅后三分別是:模擬芯片設計(-0.27%),半導體設備(-0.12%),面板(+0.09%)。

2025年8月26日,NVIDIA宣佈推出功能強大的新型機器人超級電腦——NVIDIA Jetson AGX Thor開發套件與生產模塊,旨在為製造、物流、建築、醫療保健等領域的下一代通用及人形機器人提供算力支持。該超級電腦基於NVIDIA Blackwell GPU打造,配備128GB內存,可提供高達2070 FP4 TFLOPS的AI算力,能輕松運行最新AI模型。

NVIDIA Jetson系列為嵌入式AI計算核心產品線,聚焦機器人及邊緣智能設備算力支撐,並且持續發展迭代。2014年NVIDIA發佈首款嵌入式系統移動超級計算機Jetson TK1,奠定基礎;2015-2018年NVIDIA相繼推出TX1(Maxwell GPU,1 TFLOPS運算力)、TX2(Pascal GPU,支持邊緣高清視頻處理)、AGX Xavier(適配複雜場景AI應用);2019年起,NVIDIA推動Jetson系列向「小型化+高性能」迭代,推出全球最小AI超算Jetson Xavier NX(Volta GPU+雙NVDLA 引擎),適配便攜設備等場景;2021-2022年Orin系列進一步推動嵌入式AI發展;2025年8月推出的Jetson AGX Thor,進一步強化嵌入式AI超級計算機的算力支撐。

NVIDIA Jetson Thor機器人計算平臺包含核心模組與開發者套件,其中Jetson AGX Thor開發者套件以Jetson T5000為核心,集成帶豐富接口的參考載板、主動式散熱器及電源適配器,形成完整開發平臺。歷經十余年迭代,Jetson系列性能實現質的飛躍,以新一代旗艦T5000與前代旗艦Orin對比來看,二者硬件架構與算力差異顯著:T5000採用Blackwell GPU架構(Orin為Ampere),搭載2560個CUDA核心與96個Tensor核心(Orin分別為2048個、64個),AI算力達2070 TFLOPS(FP4精度),較Orin提升約7.5倍;CPU方面,T5000為14核Neoverse V3AE(最高2.6GHz),Orin為12核Cortex-A78AE;功耗上,T5000支持75/90/120W模式(最高130W臨時功耗),Orin為15W-60W。

Jetson AGX Thor支持NVIDIA Isaac GROOT N1.5等VLA模型及主流LLM、VLM,為機器人生成推理提供核心支撐——支撐機器人模擬動作、預測后果、生成運動策略,提升系統靈活性與推理能力。性能層面,其生成推理速度較Orin提升5倍,疊加FP4與推測解碼可額外實現2倍加速;處理16個同時請求時,Qwen 2.5-VL-3B、Llama 3.2 3B的TTFT均低於200ms,TPOT均低於50ms。此外,Jetson AGX Thor支持Blackwell原生FP4與推測解碼,Qwen 2.5-VL-7B模型推理速度較Orin(W4A16)提升3.5倍,對LLM/VLM/VLA整體改進達5倍,具體模型Token輸出速度亦有顯著提升(如Qwen 3-32B提升4.7倍)。

投資建議:我們持續看好AI行業從AIGC向具身智能的升級發展,未來在機器人行業將會成為AI終端最為重要的硬件載體。國內電子行業中與國際AI巨頭合作最為緊密的PCB供應商將會持續受益於全球AI產業鏈的快速發展。

風險提示:1)國際貿易摩擦加劇2)下游需求不及預期3)技術升級進度滯后

  1.  NVIDIA推出Jetson AGX Thor 超級電腦 

  2025年8月26日,NVIDIA宣佈推出功能強大的新型機器人超級電腦——NVIDIA Jetson AGX Thor開發套件與生產模塊,旨在為製造、物流、建築、醫療保健等領域的下一代通用及人形機器人提供算力支持。該超級電腦基於NVIDIA Blackwell GPU打造,配備128GB內存,可提供高達2070 TFLOPS(FP4精度)的AI算力,能輕松運行最新AI模型。

 同時,Jetson生態可滿足各類應用需求,幫助企業開發者縮短產品上市周期。研華科技、Aetina、ConnectTech、米文動力等硬件合作廠商,正打造具備量產條件的Jetson Thor系統,這些系統擁有靈活的輸入輸出接口、定製化配置,還提供多種形態規格。

1.1 NVIDIA Jetson系列發展史梳理

超級計算機迭代演進,NVIDIA Jetson系列表現突出。從2014年首款TK1到2025年新一代Thor,NVIDIA硬件與AI能力持續突破。以下是NVIDIA Jetson系列各代產品的梳理。

  2014年3月,NVIDIA在加利福尼亞州GPU技術大會上,推出全球首款嵌入式系統移動超級計算機Jetson TK1,可為開發者提供創建特定系統與應用的工具。2015年11月,NVIDIA推出Jetson TX1,其基於Tegra X1處理器打造,該處理器搭載256核NVIDIA Maxwell™GPU,運算能力達1TFLOPS。

  2017年GTC大會上,NVIDIA推出Jetson TX2模組,其基於NVIDIA Pascal™系列GPU構建,搭載8GB內存,內存帶寬達59.7GB/s,可實現邊緣場景下的高清視頻處理。2018年12月,NVIDIA又推出面向機器人與邊緣計算的Jetson AGX Xavier計算機,為複雜場景的AI應用奠定基礎。

  從2019年起,Jetson系列進一步向「小型化+高性能」方向迭代。2019年10月,NVIDIA推出全球最小AI超級計算機Jetson Xavier NX,其集成384核NVIDIA Volta GPU,配備雙NVIDIA深度學習加速器(NVDLA)引擎,適用於無人機、便攜式醫療設備、小型商業機器人等領域的高性能AI系統。2021年至2022年,NVIDIA又推出Jetson AGX Orin與Jetson Orin NX等系列產品,進一步推動了嵌入式AI超級計算機的發展。

  2025年8月26日,NVIDIA宣佈推出功能強大的新型機器人超級電腦——NVIDIA Jetson AGX Thor開發套件與生產模塊,進一步推動超級計算機發展。

1.2 NVIDIA Jetson參數性能實現卓越發展

  英偉達發佈的Jetson Thor機器人計算平臺包含核心模組與開發者套件,其中Jetson AGX Thor開發者套件以Jetson T5000為核心模組,集成帶豐富接口的參考載板、主動式散熱器與電源適配器,形成完整開發平臺。

  經過十余年迭代,Jetson系列的核心性能實現質的飛躍——以新一代旗艦Thor T5000與前代旗艦Orin為例,二者在硬件架構與算力上的差異尤為顯著。

  從核心性能升級來看,Jetson Thor T5000依託最新Blackwell GPU架構,搭載2560個CUDA核心與96個Tensor核心,其AI算力(FP4精度下)直接飆升至2070 TFLOPS,較上一代Jetson AGX Orin提升約7.5倍;在功耗方面,其最高臨時功耗(TMP)達130W。

1.3 Jetson AGX Thor推動邊緣人工智能發展

  Jetson AGX Thor支持各類生成式AI模型,包括NVIDIA Isaac GROOT N1.5等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還覆蓋主流大型語言模型(LLM)與視覺語言模型(VLM),這些模型正是機器人平臺實現生成推理的核心基礎。生成推理對機器人平臺至關重要,藉助這類模型,機器人可模擬動作序列、預測后果、依語言或視覺線索推理,並生成高級計劃或低級運動策略,讓系統更靈活、適應性強且具備人類水平推理能力。

  在生成推理的性能支撐上,NVIDIA Jetson Thor加速速度較Jetson Orin提升5倍,憑藉FP4和推測解碼還能額外實現2倍性能加速;同時可無縫處理多個生成式AI模型與大量多模態傳感器輸入,保障實時響應能力,其運行Qwen2.5-VL-3B VLM和Llama 3.2 3B LLM、處理16個同時請求時,兩模型首次令牌時間(TTFT)均遠低於200毫秒,每輸出令牌時間(TPOT)均遠低於50毫秒。

  Jetson Thor還支持Blackwell原生FP4與推測解碼,在Qwen2.5-VL-7B模型上,藉助FP4量化及Eagle推理解碼技術,其推理速度較Jetson Orin(W4A16)提升3.5倍;其對LLM/VLM/VLA均有更高加速,整體較Orin改進達5倍。

2.全球產業動態

2.1

 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

  8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6大重點行動(涵蓋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8項基礎支撐能力(包括模型研發、數據供給、算力統籌、開源生態、人才建設等),分三階段明確目標:2027年人工智能與6大領域深度融合,智能終端及智能體普及率超70%;2030年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重要增長極;2035年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階段。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從試驗階段轉向價值創造,新場景加速落地、市場需求旺盛,但存在認知分歧、供需不暢、落地受阻等問題。《意見》旨在引導社會充分認識其生產力變革價值,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賦能,培育新質生產力。

  具體領域:消費提質上,拓展個性化消費場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等智能終端,探索與元宇宙等技術融合;產業發展上,推動企業人工智能全流程應用與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智能原生模式並向農業領域延伸;基礎支撐上,建設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推進算力統籌、芯片攻堅、數據產權完善,優化人才評價體系與引才機制。

  落實方面,國家發改委統籌協調,防範盲目跟風佈局,明確階段重點並動態更新;完善法規與金融支持政策,鼓勵開放場景示範;培育產業生態,同時加強安全風險防範與就業影響評估。

2.2

英偉達發佈202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8月28日,英偉達發佈202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Q2營收467.43億美元,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6%;淨利潤264.22億美元,同比增長59%、環比增長41%。

  此外,公司對2026財年第三季度業績作出展望,預計當期營收將達540億美元,誤差浮動不超過2%。

  分業務來看:數據中心業務Q2營收411億美元,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5%;遊戲和AIPC業務Q2營收43億美元,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14%;專業可視化業務Q2營收6.01億美元,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8%;機動車業務Q2營收5.86億美元,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3%。

  關於當前業務核心進展,英偉達管理層表示:「Blackwell作為全球市場高度期待的AI平臺,實現了非凡的代際突破——其中Blackwell Ultra正全速提升產能,市場需求亦保持旺盛。英偉達NVLink機架級計算技術具有革命性意義,其推出恰逢推理AI模型推動訓練與推理性能實現數量級提升的關鍵階段。當前AI競賽已全面開啟,當前AI競賽已全面開啟,而Blackwell正是這場競賽的核心支撐平臺。

2.3

戴爾科技發佈202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8月29日,戴爾科技集團發佈2026財年Q2財報。Q2財報核心數據:營收298億美元(同比+19%,創歷史新高);運營利潤18億美元(同比+27%);non-GAAP運營利潤23億美元(同比+10%);每股攤薄收益1.70美元(同比+38%)。

  管理層表態:Q2營收、盈利均強勁增長,營收達歷史新高;本財季運營現金流25億美元,向股東回饋13億美元。

業績指引:

1)2026財年全年:營收預計1050-1090億美元(中間值1070億美元,同比+12%);GAAP每股攤薄收益中間值7.98美元(同比+25%);non-GAAP每股攤薄收益中間值9.55美元(同比+17%);

2)2026財年Q3:營收預計265-275億美元(中間值270億美元,同比+11%);GAAP每股攤薄收益中間值2.07美元(同比+26%);non-GAAP每股攤薄收益中間值2.45美元(同比+11%)。

2.4

寒武紀公佈2025 H1財報

  8月26日,寒武紀發佈2025年上半年(H1)財報。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達28.81億元(同比+4347.82%);利潤總額、歸母淨利潤等核心盈利指標均實現同比扭虧為盈。

  業績大幅增長的核心原因在於: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續攀升,公司通過技術合作推動應用落地,進而依託應用落地擴大市場規模,最終實現營業收入顯著增長。同期,公司維持較高強度研發投入,上半年研發投入4.56億元,同比增長2.01%;具體來看,硬件端正推進新一代智能處理器微架構與指令集研發,軟件端則完成基礎系統軟件平臺的優化迭代。

  此外,公司擬開展的募投項目,將進一步增強大模型芯片技術與產品實力,提升智能芯片領域長期競爭力,並構建相關軟件平臺以優化軟件生態的開放性與易用性;項目補充的流動資金可滿足公司營運需求,為持續技術創新提供支撐。

2.5

深圳國際電子展暨嵌入式展elexcon開幕

  8月26日,第22屆深圳國際電子展暨嵌入式展(elexcon 2025)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開幕。展會聚焦嵌入式AI與邊緣計算、存儲、功率半導體、電源、元器件及SiP/先進封裝,為AI時代行業提供全棧技術與供應鏈支持,同時搭建工程師及技術決策者交流平臺。

  展會首日同步舉辦2025第七屆中國嵌入式技術大會,高通、瑞薩、Arm、NXP、雷賽智能、火山引擎等企業代表發表演講。其中,高通管理層探討物聯網趨勢下AI、計算與連接技術的核心作用,分享技術/產品/生態佈局實踐,重點介紹2025年2月推出的「高通躍龍」品牌及工規級IQ系列,闡述其憑邊緣側AI、高性能低功耗計算與連接技術,支持工業及嵌入式物聯網、網絡和蜂窩基礎設施。

  本次展會吸引全球400余家供應商參展,同步舉辦15余場論壇(覆蓋AI算力、智能駕艙、新能源汽車三電技術、先進封裝等議題);開展首日超萬名專業觀眾入場,現場AI玩具、機器人及AI眼鏡生態專區受關注。

2.6

SK海力士宣佈開始量產321層QLC NAND閃存

  2025年8月25日,SK海力士宣佈開發出321層2Tb QLC NAND閃存並啟動量產,成為全球首家突破300層以上QLC NAND技術的企業,該產品集成度居現有NAND閃存首位,經客户驗證后計劃明年上半年進入AI數據中心市場。

  為強化成本競爭力,產品容量設為2Tb;針對大容量NAND因信息存儲多、管理複雜易降速的問題,公司將內部獨立運行的平面(Plane)架構從四平面擴至六平面,提升並行處理能力以緩解性能瓶頸。

  該產品不僅高容量,性能亦大幅提升:數據傳輸速度翻倍,寫入性能最高提56%,讀取性能提18%;同時數據寫入能效提23%以上,在低功耗需求突出的AI數據中心領域競爭力更強。

  SK海力士計劃先將該NAND應用於PC SSD,再拓展至數據中心企業級SSD(eSSD)與手機嵌入式存儲(UFS);此外,依託堆疊32個NAND晶片的獨有封裝技術,產品將實現集成度翻倍,進軍AI服務器超高容量eSSD市場。

  SK海力士NAND開發管理層表示,此次量產既強化高容量存儲產品組合,又保障成本競爭力,未來將以「全方位面向AI的存儲器供應商」身份,進一步滿足AI需求增長與數據中心高性能要求。

3. 本周市場回顧

3.1SW一級行業漲跌幅一覽

  本周SW電子行業指數(+6.28%),漲跌幅排名3/31位,滬深300指數(+2.71%)。SW一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五分別為:通信(+12.38%),有色金屬(+7.16%),電子(+6.28%),綜合(+5.90%),電力設備(+3.99%),漲跌幅后五分別為:紡織服飾(-2.87%),煤炭(-2.76%),銀行(-2.13%),交通運輸(-1.55%),輕工製造(-1.30%)。

3.2 SW電子三級行業市場表現

  本周SW電子三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三分別是:印製電路板(+16.93%),數字芯片設計(+9.07%),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8.67%);漲跌幅后三分別是:模擬芯片設計(-0.27%),半導體設備(-0.12%),面板(+0.09%)。

  本周SW電子行業漲跌幅排名前十的股票分別是:東田微(+46.92%),隆揚電子(+44.48%),捷邦科技(+32.62%),深南電路(+32.07%),東芯股份(+28.47%),艾比森(+27.46%),領益智造(+26.03%),瑞芯微(+25.65%),博通集成(+25.18%),愛克股份(+24.05%)。

  漲跌幅排名后十的股票分別是:晶賽科技(-15.93%),天津普林(-15.69%),芯源微(-11.90%),燦芯股份(-11.09%),奧尼電子(-10.92%),大為股份(-10.72%),恆爍股份(-10.36%),蘇州天脈(-9.99%),惠倫晶體(維權)(-9.91%),聯建光電(-9.78%)。

3.4 科技行業其他市場表現

費城半導體指數(SOX)本周漲跌幅為-1.49%;恆生科技指數本周漲跌幅為+0.47%。

中國臺灣電子指數各板塊本周漲跌幅分別是:半導體(+2.42%),電子(+3.03%),電腦及周邊設備(+2.25%),光電(+4.72%),網路(+1.53%),電子零組件(+7.80%),電子通路(+4.49%),資訊服務(+0.80%),其他電子(+3.35%)。

1)國際貿易摩擦加劇

2)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3)技術升級進度滯后

免責聲明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愛建證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本訂閲號不是愛建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平臺,所載內容均節選自於愛建證券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所推送觀點和信息僅供愛建證券研究服務客户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愛建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爲準。若您非愛建證券研究服務客户,請勿訂閲、接受、轉載或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信息。愛建證券不會因訂閲本平臺的行為或者收到、閲讀本公眾號推送內容而視為客户。任何未經愛建證券同意或授權而對本平臺內容進行復制、轉發或其他類似不當行為均被嚴格禁止。對於使用本平臺包含信息所引起的后果,愛建證券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法律聲明

本平臺為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所(下稱「愛建研究」)依法設立、運營的唯一官方訂閲號。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微信平臺所載內容僅供愛建證券客户中專業投資者參考使用。若您非愛建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接受、轉載或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信息。愛建證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內容而視其為客户,且由於僅為研究觀點的簡要表述,客户需以愛建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爲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