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5:43
9月2日訊,港股機器人板塊午后大幅拉漲,微創機器人、力勁科技漲超11%,優必選漲超4%,小米集團-W漲超3%。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分析人士認為,與一則傳聞有關。據一些機構流傳出來的信息,某機器人龍頭上市公司與特斯拉舉行了會議,特斯拉對明年機器人產能指引給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期。不過,該傳聞並未得到有關方面的證實。
機器人爆發
這個板塊的爆發可能與一則市場傳聞有關。據市場上流傳的信息指,某機器人龍頭上市公司今天應該與特斯拉舉行了會議,特斯拉對明年的產能給出了非常樂觀的指引。該傳聞指,特斯拉要求該公司明年一季度做好產能爬坡的準備,明年三季度單周產能可能達1萬台。有機構指,這個指引非常「恐怖」。目前這則傳聞尚未被有關方面證實。
不過,據9月2日的報道,特斯拉在美國勞動節假期發佈了第四版「宏圖計劃」,強調其Optimus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潛力,並在一段宣傳視頻中首次展示了Cyber SUV模型。馬斯克認為,特斯拉80%屆時的價值將來自於Optimus。按照特斯拉的規劃,該機器人預計將在2026年初投入商業化應用。
趨勢向好
今天午后整個市場的情緒的確是受到了機器人的帶動,使得整個市場的跌幅出現明顯收窄。那麼,機器人產業究竟處於何種階段?未來趨勢又將如何?
今年4月初,特斯拉官方微博展示了Optimus人形機器人新進展,其步態更加穩定,擺臂動作更顯輕盈。特斯拉強調,該機器人的AI技術與電動車同源,具備持續進化能力。
馬斯克彼時也表示,首臺Optimus已下線,並掌握「人形機器人的所有王牌」,包括現實世界AI能力和電動車相關技術。量產成本預計為2萬至3萬美元,今年試生產規模或達5000至10000台,2026年目標產量提升至5萬台。
不過,市場情緒仍存在分歧:基於預測交易平臺Kalshi的數據,用户認為,特斯拉Optimus在2027年前上市的概率僅40%。
中信建投此前的研報表示,特斯拉進一步明確2025—2026年Optimus量產預期,與產業鏈進展節奏相匹配。人形機器人行業處於爆發式增長的量產元年,來自於主機廠的量產推進、新品發佈、大模型更新等催化不斷,產業鏈積極推進零部件性能升級和成本降低,產業發展趨勢愈發明朗。
中信建投還在最近的研報中表示,為實現物流分揀作業,泛人形機器人(非完全人形)需要具備多模態感知和端到端大模型能力。當前硬件端泛人形機器人已經達到物流場景商業化的門檻,但國產具身模型端距離真正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間。從經濟性來看,在2年收回成本的假設下,泛人形機器人的投入產出比與分揀工人已經持平。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機器人在物流場景會逐步從demo場景轉向交付客户試用,等客户驗證后明年有望迎來爆發增長。同時海外由於人工成本更高昂,將會是物流場景落地的首選。
中信證券認為,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重要的新一代智能終端產品,有望在技術發展、配套基礎設施、法規體系等多個層面得到支持,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重點推薦具身智能產業鏈具備高技術壁壘的細分龍頭及新技術帶來的潛在顛覆性機遇,建議關注新進玩家帶來的交易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