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3:15
【文/羽扇觀金工作室】
2025年上半年,中國上市系支付機構迎來業績大考,整體表現呈現顯著分化。據不完全統計,拉卡拉、移卡、連連數字等8家主要機構上半年合計營收逾90億元,其中,3家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而過半機構營收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市場「內卷」加劇、交易規模增長面臨瓶頸、利潤空間持續承壓,正倒逼機構深挖垂直場景、探索「支付+科技」轉型,並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突破。然而,出海賽道雖被視為「新藍海」,其擁擠度與複雜性也日益凸顯,挑戰並存。
境內市場「內卷」加劇,多數機構業績承壓
從已披露的半年報來看,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內卷」依然是主旋律。上半年,拉卡拉、嘉聯支付、隨行付、海科融通、合利寶等5家機構營收同比下滑。其中,行業龍頭拉卡拉營收26.5億元、淨利潤2.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1%、45.3%。嘉聯支付營收9.49億元,同比減少12.9%,淨利潤8850萬元,同比下降65.6%。隨行付母公司高陽科技的支付及數字化服務板塊營收8.01億港元,同比減少10%,並出現虧損8333萬港元。海科融通營收7.25億元,實現虧損0.95億元。合利寶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40%至3.74億元。
當前看,國內支付市場趨於飽和、套現監管趨嚴、機構向「真商」轉型導致價格戰、費率持續壓縮,疊加商户活躍度不足及消費復甦疲軟,是業績下滑的核心原因。此外,合規與風控投入、人力與技術運維成本的剛性上升,進一步侵蝕了利潤空間。
收單規模整體縮水,更是部分機構營收不佳的主因。例如,拉卡拉上半年支付交易金額1.96萬億元,同比下降9.2%。嘉聯支付母公司新國都也表示,淨利潤下滑主要系收單及增值業務收入與毛利率同比下降所致。
「支付+科技」尋求突圍,部分機構逆勢增長
儘管整體承壓,部分機構仍實現逆勢增長。移卡、連連數字、國通星驛三家機構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其中,移卡營業收入16.42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期內利潤4137萬元,同比增長27%。國通星驛營收14.12億元、淨利潤3.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1%、21.4%。連連數字上半年營業收入7.83億元,同比增長26.8%,期內利潤一舉大漲531.9%至15.11億元,主要得益於公司經營性利潤同比大增85%以及近16億元的股權處置收益。
部分機構交易規模也保持增長。連連數字境內支付業務總支付額(TPV)達到1.9萬億元,同比增長27.6%。國通星驛上半年累計實現支付服務交易規模約1.05萬億元,其中掃碼交易筆數與金額快速提升,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超63%、38%。這背后,或有營銷投入加大、獲客能力提升的「功勞」。國通星驛母公司新大陸提到,公司在商户拓展方面增強了獲客能力,成功突破多個大型行業客户和連鎖品牌,月流水在50萬元以上商户的佔比較2024年末提升了近8個百分點。
為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許多支付機構正圍繞「支付+SaaS」、「支付+AI」進行突破。例如,拉卡拉將AI大模型注入商户服務平臺,在行業內首家推出商户AI錢包,通過AI智能體升級賬單查詢、設備答疑等高頻服務。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各家支付機構深挖垂直場景成為趨勢,通過「支付+」解決方案的打造以及SaaS商户經營場景的特徵提煉,挖掘商户綜合價值。合利寶母公司仁東控股也表示,支付機構將加速向支付+金融+科技綜合服務轉型,依託區塊鏈、AI等技術重塑行業格局。
跨境業務猛增成亮點,出海賽道漸擁擠
與境內支付業務的參差不齊形成對比,多數支付機構的跨境業務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成為上半年業績的一大亮點。拉卡拉上半年共服務客户超16萬家,同比增長70.4%,跨境支付交易金額371億元,同比增長73.5%。新國都跨境支付業務商户數量和交易金額快速增長,其中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分別增長169%和272%。合利寶跨境支付業務交易量約825億元,同比增長約159%。作為以跨境支付為主業的上市公司,連連數字全球支付業務支付交易總額達1985億元,同比增長94%。
政策支持、全球經濟深化以及國內增長瓶頸的倒逼,加之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數字化支付需求的興起,使得支付出海熱度不減,跨境支付費率遠高於國內,帶來巨大盈利潛力。連連數字首席財務官魏萍介紹,公司不斷拓寬全球支付業務服務邊界,從B2C業務逐步重點拓展到B2B及服貿業務,並深化歐美核心區域滲透,同時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及拉美等增量市場。在牌照佈局方面,新國都、移卡等機構也相繼獲得美國MSB、州級MTL等支付牌照。高陽科技半年報中甚至提到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革命性潛力,正結合客户場景及技術優勢加大研究與投入。
多重挑戰並存,海外拓展仍需時日
然而,出海並非坦途。目前,多數上市支付機構的海外業務體量尚不算大,出海過程中面臨各國監管差異、本地化運營難度、合規風險等諸多挑戰。新國都方面指出,首先海外本地團隊建設挑戰較大,團隊磨合與本土化運營效率提升需要較長周期;其次境外當地合規和監管要求複雜多變,各國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反壟斷、行業准入等領域的法律法規不盡相同,且部分地區政策調整頻繁;另外海外業務涉及供應鏈協同、資金跨境流動、技術與服務本地化適配等多個環節,如何實現資源的高效聯動與優化配置成為影響出海業務推進效率的關鍵問題。
跨境出口電商市場已經被頭部機構佔據,商户已經形成使用黏性,新入局者尚需時間進行合規(如牌照積累),開發新市場難度更大。儘管海外業務潛力巨大,但短期內或難以成為普遍性新增長點。對於初入賽道的機構而言,與深耕已久、持有較多牌照資源的老牌機構來説存在較大差距,還需要在牌照資源積累、運營路線、市場選擇、商户拓展等領域加以持續探索。
總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國上市支付機構在境內市場面臨重重挑戰,促使其積極轉型升級,擁抱AI、SaaS等新技術以提升服務能力。與此同時,跨境業務的蓬勃發展為機構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但海外市場的複雜性與競爭激烈程度也對機構的戰略佈局、合規能力及本地化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支付機構能否在「內卷」中找到差異化優勢,並在全球化浪潮中搶佔先機,仍需市場檢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