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3:20
自2024年4月起,中金前任總裁吳波因工作變動辭職,此后公司董事長陳亮一直代為履行總裁職責。
而在歷經16個月的空缺后,中金總裁一職終於塵埃落定。
前不久,中金公司正式公告,任命51歲的王曙光為新任總裁,這位在中金體系內成長27年的「老將」從基層投行崗位一路晉升,最終執掌這家中國頂級投資銀行。與此同時,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不再代為履行總裁職責,標誌着公司新一輪領導班子的全面落地。
王曙光的職業生涯是一部「中金奮鬥史」。
1998年,這位清華大學工學碩士畢業后便加入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從基層崗位起步,逐步成長為核心管理層成員。2010年,36歲的他晉升董事總經理,先后擔任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負責人、中金資本管理部聯席負責人、投資銀行部負責人等關鍵職務。2022年,他進入公司最高決策層——管理委員會,並於今年8月正式出任總裁,完成了從中金「新生」到「掌門人」的蜕變。
此次人事變動發生於中金業績顯著回升的關鍵時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同比暴漲94.35%,投行、投資等業務板塊全面復甦。王曙光的上任,被視為中金鞏固投行龍頭地位、深化新經濟領域服務的重要戰略佈局。
這位兼具本土經驗與國際視野的新總裁,將如何引領中金在全球化競爭中再攀高峰,市場正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中金公司創始元老之一的丁瑋紀檢部門帶走調查,一起失聯的還有中金資本多名業務骨干。
此次王曙光升任總裁,而元老丁瑋被查,形成鮮明對比,也引發了市場對於中金公司未來發展的關注。
和之前的幾位總裁一樣,王曙光是名副其實的老「中金人」。
從1998年在清華大學碩士畢業並加入中今后,王曙光用27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場「中金式蜕變」。
如今,這位50歲的「老中金人」,如今正式成為該公司新任總裁,也成為證券行業高管梯隊中又一位脫穎而出的「70后」領軍者。
在現有券商掌門人隊伍中,王曙光屬於相對年輕者。隨着多位「60后」高管陸續退休,像他這樣一批「70后」「80后」正逐漸走向行業舞臺的中央。
王曙光1974年11月出生,1996年獲得清華大學理學學士學位及經濟學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同年加入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
從投行部基層崗位起步,他一步一個腳印,積累了豐富的投行實務經驗。
在中金公司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成立之初,王曙光便擔任該部門負責人,長期服務於中國新經濟領域和新興企業的發展,助力了包括寧德時代、金山辦公、君實生物、小鵬汽車、聯影醫療等多個新經濟企業的境內外上市項目。他憑藉着對新經濟企業的深刻理解,帶領團隊在新經濟領域的投行業務中取得了突出成績。
2010年,36歲的王曙光晉升爲董事總經理,開始擔任領導職務,此后出任多個重要部門負責人,包括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負責人以及中金資本管理部聯席負責人等,主導中金資本的國際化業務以及併購投資等相關業務,推動中金資本在跨境併購領域不斷積累經驗。
2022年是王曙光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7月他接過中金投資銀行部負責人的重任,全面掌管公司核心業務板塊。
在他主導投行業務期間,中金在科技企業IPO、跨境融資等領域持續領跑,尤其是在科創板、港股市場的項目儲備與完成質量上,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同年12月,王曙光成為黨委委員,2023年1月進入中金公司最高決策層——管理委員會,參與公司整體戰略規劃與決策,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
在中金公司的27年里,王曙光參與了眾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資本市場交易,項目涵蓋A股IPO、再融資、兼併收購、境外IPO等多個領域。比如,他牽頭完成了建設銀行、中國北車、中國西電、陝鼓動力、彩虹集團、金風科技等超千億元A股及H股股本融資項目。
在併購業務方面,王曙光參與了建設銀行12億美元收購美銀亞洲、北京控股116億元收購北京燃氣資產、國家電監會180億元電力資產出售、華為與3COM公司合資項目、美國艾默生公司60億元收購深圳華為公司安聖電氣公司項目等超過500億元的兼併收購項目。此外,他還在中國聯通A股配股、金風科技首家中小板公司ATOH、泰格醫藥AtoH等累計超過200億元募集資金規模的再融資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曙光的晉升,充分體現了中金在人才自主培養與梯隊建設方面的系統戰略。自朱雲來以來,中金公司20多年曆任總裁多數來自內部提拔,且大多具備深厚的投行背景,王曙光正是這一傳統的延續。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證券公司面臨的市場環境日趨複雜。在王曙光看來,國內投行要想將自身打造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投資銀行,須充分發揮本土資源優勢,圍繞中國客户「走出去」以及全球客户「走進來」提供專業化、全流程的跨境投融資服務。近年來,他在推動中金業務多元化、國際化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特別是在財富管理和跨境業務佈局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曙光此次出任總裁,正值中金公司發展的又一個關鍵時期。隨着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進入深水區,證券行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如何保持中金在高端投行業務領域的傳統優勢,同時在新興業務領域實現突破,將成為他面臨的重要課題。
基於他二十七年來對公司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市場經驗,業內普遍預期他將推動中金在保持穩健經營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創新轉型步伐。
2024年4月,中金公司總裁吳波辭職,此后該職位一度空缺長達16個月,期間由董事長陳亮代為履行相關職責。隨着王曙光就任,他將與來自銀河證券的「空降」董事長陳亮組成新搭檔,共同引領中金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
中金公司成立三十年來,先后有十余位高管擔任總裁一職。早年階段,總裁多由摩根士丹利委派,且以外籍人士為主。自2002年朱雲來出任總裁起,中金公司逐漸轉為以內部提拔為主要遴選方式。這些總裁大多具備深厚的投行業務背景,這與公司自創立之初就將投行業務作為發展重點,並致力於建設國際一流投行的戰略定位密切相關。
朱雲來被視為中金內部培養的標杆人物,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確立了在中國投行領域的領先地位。其后接任的畢明建、黃朝暉,同樣是通過內部晉升、具有豐富投行經驗的專業人士。而此次新任總裁王曙光,更是在中金投行部門擁有超過二十年的深厚積累。
縱觀中金公司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其核心管理層多數源自內部晉升,這一人才戰略不僅形成了穩定的領導梯隊,更構建起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和戰略延續性。從首任總裁到最新接任者,中金公司的領導權交接始終保持着對內部經驗的倚重和對企業基因的傳承。
內部選拔機制在中金的實踐中並非偶然,而是基於其業務特性的深思熟慮。
投資銀行業務高度複雜,需要管理者既精通專業技藝,又深刻理解中國市場特質與國際業務標準之間的平衡。如同王曙光這樣從基層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往往歷經多個市場周期的考驗,在處理複雜項目與風險管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他們在公司內部經過系統培養和多重歷練,對中金的運營模式、風險文化和客户網絡有着極為深入的理解,這種深度融入的特質是外部空降高管難以在短期內具備的。
中金公司的內部晉升體系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和階梯性。
以王曙光為例,其職業生涯跨越了分析員、項目負責人、部門主管到公司管理層等多個階段,幾乎經歷了投資銀行業務的所有關鍵崗位。
這種循序漸進的培養模式使得內部管理者能夠全面把握公司各項業務的運作細節,建立起跨部門的協調能力,並在長期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管理哲學和領導風格。與此同時,公司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會為潛力人才設計有針對性的歷練機會,包括重大項目管理、跨境業務拓展和創新業務試點等,為他們未來承擔更大職責做好準備。
投資銀行業作為高度依賴人力資本的行業,企業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內部培養的管理者往往是企業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他們通過言傳身教將中金的核心價值觀——專業主義、客户至上和穩健經營——代代相傳。這種文化連續性在保持團隊穩定性、維護客户關係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特別是在市場波動時期,內部晉升的領導層更能凝聚團隊共識,穩定軍心,帶領公司渡過難關。
從王曙光的成長路徑也可以看出,中金的內部培養機制特別注重實踐歷練與戰略視野的結合。管理者在晉升過程中不僅需要展示出色的業務能力,還要表現出戰略思維和領導潛力。
此次升遷,不僅印證了王曙光個人實力,也體現了中金公司持續推進干部專業化的人才戰略。
在王曙光的帶領下,中金公司有望進一步鞏固其在國際化投融資與資本市場服務方面的優勢,尤其在科技企業IPO、跨境併購和投行出海等領域或迎來新佈局。
如今,正值中金30周年生日。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公司已經從一家專注於大型國企海外上市的投行,成長為業務多元、國際領先的綜合性金融機構。中金公司的成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映射了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輝煌歷程。
中金公司自誕生之初就肩負着連接中國與全球資本市場的使命。1997年,成立僅兩年的中金公司便在香港設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並完成了中國電信(香港)(現為中國移動)的海外首次公開發行,開創了大型央企改制並於海外上市的先河。
此舉不僅是中金公司的里程碑,更是中國金融開放的重要一步。此后,中金公司深度參與了眾多關乎國計民生的特大型企業的融資改制,在中國企業海外IPO總承銷金額中長期保持領先地位。
近年來,中金公司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
2025年5月,其阿聯酋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分公司正式開業,成為中資券商在海灣地區設立的首家持牌分支機構。此舉標誌着中金公司的國際網絡進一步拓展,已覆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東京、越南、迪拜等全球重要金融中心。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業務收入佔比已高達31.37%,顯示出其強大的跨境服務能力。通過加強全球資源整合,中金公司已覆蓋境外央行及主權類機構超90家,上半年合計引入外資規模約1300億元,切實服務於「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資本流動。
中金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28.3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歸母淨利潤人民幣43.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達4.2%,公司總資產達人民幣6998億元,歸母淨資產為人民幣1188億元。這份亮眼的業績,得益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活躍度提升,特別是港股市場的大幅升溫,更離不開中金自身多元業務的均衡發展和戰略定力。
作為長期以來的投行業務巨頭,中金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鞏固了其領先優勢。報告期內,投行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49.70%,在境內外股本融資領域繼續保持領先,中資企業全球IPO及港股IPO承銷家數均位居市場首位。公司成功完成多個標杆項目,包括寧德時代、海天味業、三花智控等知名企業的發行上市。尤其在寧德時代H股IPO項目中,中金創新引入長線基金,成功打破港股市場對「A+H股」發行折價的傳統格局,有力維護了中國資產的定價權。
私募股權業務方面,中金繼續夯實市場龍頭地位。截至報告期末,公司通過多元方式管理的私募股權資產規模達4898億元,依然位居券商私募子公司首位。2025年上半年,中金與多地政府、國內外產業集團及金融機構合作,共同設立多支直投基金和母基金,為科技創新與區域產業發展注入長期風險資本。憑藉專業投資能力,公司系統性地佈局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綠色金融方面,中金公司境內綠色及其他ESG債券承銷規模排名行業第二,並協助財政部發行首筆離岸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券。普惠金融領域,公司對早期企業的投資筆數佔比接近30%,同時成功協助發行大規模「三農」專項債券。上半年,中金圍繞科技創新主題設立超過10支基金,對科創企業完成直接投資超70筆。
展望未來,中金公司表示將繼續發揮連接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橋樑功能,深入落實金融「五篇大文章」。公司仍將秉持「植根中國,融通世界」的理念,穩步推進國際化佈局,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
隨着王曙光的上任,這位在公司擁有27年豐富經驗、深度理解投行和國際業務的老將,有望引領中金公司鞏固其核心競爭優勢,拓寬業務護城河,朝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的目標穩步邁進。
中金公司的發展史,是一部中國投資銀行業的進化史,也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縮影。從助力中國企業勇闖全球資本市場,到今日自身國際化網絡遍佈世界;從最初的股權承銷獨秀,到如今多元業務引擎共同驅動,中金公司不斷超越自我。面向未來的新徵程,依託中國經濟的沃土,憑藉其深厚的積澱和清晰的戰略,中金公司正展現出更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增長潛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王濤,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