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更高標準履責 書寫共生共贏篇章——細讀2025年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報告

2025-09-02 11:07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煤炭工業)

  2024年以來,煤價下行,市場承壓。面對能源保供與低碳轉型重任,如何迎難而上,以更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書寫共生共贏篇章?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京組織召開2025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全面展示行業社會責任實踐及貢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梁嘉琨指出,煤炭行業堅持為國擔當,奉獻價值,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懈努力,煤炭人要不斷超越自己,將煤炭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守仁表示,「十四五」以來,煤炭行業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在能源保供、科技創新、綠色轉型、責任管理、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創新引領築牢能源基石

  確保安全高效供能,事關國計民生,是煤炭行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當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一場喚醒傳統產業、夯實能源基石的基因革命正在進行。

  在國能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載重超300噸的無人駕駛礦卡通過5G網絡接收指令,精準裝載礦石,全程無需人工操作。整個礦山系統響應速度達0.001秒,實現近40台設備協同作業。

  據國家能源集團企業管理與法律事務部副主任王利政介紹,截至2024年11月底,該集團露天煤礦無人駕駛礦卡運行里程已超760萬公里。2024年,該集團鐵路裝備公司推出全球首列碳纖維複合材料重載列車,空返能耗降低10%;物資公司建成國內首個採購「智能無人評價系統」,效率提升30%。

  2024年,陝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煤礦智能安全保障管控平臺實現全面運行,19處煤礦建成「千眼」視頻智能監控系統;安全周期超千天的煤礦達18處,國家級安全高效煤礦佔比95%,安全隱患整改率達99.9%。

  在龍煤集團,隨着5個智能化採煤工作面、32個無人值守生產輔助系統建成,1251台(套)關鍵設備更新,採煤機械化率提升至99.5%,高危崗位人員壓縮了90%。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研發出一體化智能安全監控系統,推動示範煤礦監控值班效率提升50%;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發揮測繪地理信息專業優勢,創新構建「人防+技防」地質災害防治雙機制;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入研發費用27.35億元,在智能開採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潞安化工集團推行「無視頻監控不作業」,「電子圍欄」系統全面投用;淮北礦業集團開展安全科技支撐行動,實現建企66年來首個安全年;鄭州煤礦機械集團智慧園區入選全球「燈塔工廠」……2024年,煤炭行業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有力保障了安全高效供能。

  《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5)》(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煤礦平均單井(礦)規模提升至140萬噸/年以上,12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成為生產主體,大型企業採煤機械化程度達99.32%;建成安全高效煤礦1238處,產量佔比提升至71.2%,安全生產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低碳轉型取得積極進展

  加強能源安全保障的同時,煤炭行業正在加速低碳轉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行業協調部主任鐵旭初表示,2024年,煤炭行業全面加強煤炭全鏈條清潔高效利用,綠色技術廣泛應用,低濃度瓦斯利用、低階煤分質分級等技術示範取得積極進展。

  「為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難題,我們推動現代煤化工與煤電、新能源深度耦合,形成多場景和高端、多元、低碳產業發展模式。」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煤)宣傳中心主任殷丹丹介紹,2024年,中國中煤陝西公司煤化工二期項目、鄂能化公司10萬噸級「液態陽光」項目開工建設,大屯公司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漁光互補項目併網發電。

  《藍皮書》顯示,煤炭行業通過煤電聯營,推動用能方式轉型升級。截至2024年底,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總裝機4.4億千瓦,佔全國燃煤電力裝機比重37.4%,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超過2億千瓦。

  皖北煤電集團培育打造「煤電聯產+新能源」示範基地。2024年,該集團錢營孜礦、五溝礦、任樓礦、恆源礦分佈式光伏項目全部併網發電,錢營孜電廠5G+智慧電廠項目入選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行業典型應用案例」。

  煤化工是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轉變、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抓手。《藍皮書》顯示,2024年,煤化工技術持續取得突破,硅烷、碳化硅、石墨烯、煤基特種燃料等產業培育取得重要進展;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產能分別達到931萬噸/年、74.55億立方米/年、1972萬噸/年、1143萬噸/年,榆鄂寧現代煤化工集羣入選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

  在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煤炭清潔轉化利用步伐加快。寧夏煤業公司總會計師仵建軍介紹,2024年,該公司打通聚烯烴彈性體成套工藝技術全流程,煤制聚丙烯入選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錄;300萬噸級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年減少碳排放量50萬噸、產出工業級二氧化碳10.82萬噸。

  《藍皮書》指出,2024年,礦區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礦區「含綠量」與「含金量」實現雙提升。

  爲了推動碳減排,華電煤業集團建成首個煤炭企業碳排放三維可視化智能分析協同管控平臺、首個服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煤質數據庫。昊華能源公司高家梁煤礦建成煙氣余熱回收系統,採暖季減少碳排放量3000噸,年節水量約8000噸。

  瓦斯防治是推動碳減排的有力手段。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研發的煤礦瓦斯精準抽採與高效利用成套技術在多個礦區成功應用。晉能控股集團建成國內領先的低濃度、超低濃度瓦斯發電集羣,實現了廢棄資源的規模化清潔利用。

  「減碳是發展剛需,增綠是回饋社會福祉。」內蒙古伊泰集團董事王三民表示,該集團秉持「挖一方煤田,還百姓一方綠水青山」的理念,2024年環保投入超8億元,其中1.4億元用於採區環境治理。

  陝煤集團陝北礦業公司在韓家灣採煤沉陷區內栽種樟子松6.2萬株,在韓家灣高新農業示範園種植沙地柏64萬株,新增綠化面積200畝。位於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井田範圍內的太平國家濕地公園,鳥類達167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珍稀鳥類13種,國際瀕危鳥類7種。

  2024年,礦區生態環境實現了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藍皮書》指出,開灤南湖、徐州潘安湖、撫順西露天礦、北京曹家坊礦等礦區修復治理模式入選全國典型生態修復案例,開灤煤礦、中興煤礦、萍鄉煤礦等一批工業遺產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深化改革增強內生動力

  2024年以來,面對保供、轉型與市場三重壓力,煤炭行業企業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革新管控模式,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山西焦煤集團於2024年5月實現線上支付結算系統與寶鋼股份採購系統數據共享,助力煤鋼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華陽集團全面推廣智慧供應鏈數字化平臺,推動採購流程更加便捷高效;實施「綠色採購」戰略,採購節能環保技術裝備。

  華電煤業集團把2024年定為「改革攻堅年」,針對多產業協同難題,為17家基層單位建立個性化臺賬,向基層授權40項,構建「矩陣式」考覈體系,激發基層創新活力。

  河南能源集團在不以犧牲安全和長遠利益為代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挖掘各環節潛力。2024年,該集團商品煤成本同比下降14.73%,人均工效同比提高7.5%,實現營業收入1210億元、利潤36億元,上繳税費90.85億元,穩住了生產經營基本盤。今年6月,該集團實現中小企業賬款清零,築牢了企業信用根基。

  在夯實經營基礎的同時,煤炭企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將企業發展成果充分惠及職工。

  淮北礦業集團堅持每年簽訂一次工資集體協議,每三年簽訂一次集體合同,職企雙方平等協商,從源頭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2024年,龍煤集團頂住市場下行壓力,實現營業收入260.4億元,納税總額31.8億元,新增就業人數1.5萬人,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同比增長3.1%,發放職工助困資金1321萬元、走訪慰問一線職工1.26萬人次。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化薪酬分配製度改革,礦井單位「三條線」工資收入比由2023年的1∶1.7∶2.73提高至2024年的1∶1.9∶2.92;投入安全費用4.01億元,投保安全責任險419.01萬元,為職工築牢安全防線。

  2024年,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推進「大區制、大部制」改革,壓減基層機關科室34個,清退井下外包隊伍3300余人,招錄大學畢業生107名,促進人力資源結構優化。

  在全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的同時,煤炭企業積極反哺社會。

  潞安化工集團招聘6000余人;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定向招聘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畢業生;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研發智慧農機智能調度平臺系統,助力農業現代化;華陽集團建立「公司+電商+農户」幫扶模式,促進地方農產品銷售;國能準能集團加大消費扶貧力度;伊泰集團累計幫扶46個村鎮,幫扶資金達2589.77萬元,受益人數達4967人次……從促就業到保民生,2024年,煤炭企業多措並舉,寫好共生共贏篇章。

  完善治理提升行業價值

  2024年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提出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20周年,也是中國ESG披露元年。ESG發展越來越迅速,與重要政策要求、資本市場認同、信息披露質量的關聯越來越緊密,煤炭企業已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實現從合規履責到戰略履責的轉變。

  國家能源集團組織舉辦首屆ESG管理創新技能競賽,中國中煤把社會責任和ESG納入可持續發展規劃,開灤集團構建「1357」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體系……2024年,煤炭企業在責任實踐、責任管理、責任品牌等方面積極作為、創新探索,亮點頻現。

  《藍皮書》顯示,煤炭行業上市公司高度重視ESG管理,45.45%的企業搭建起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的管理體系。其中,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業已建立ESG管理體系。

  同時,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積極推動ESG理念深度融入企業運營全流程。其中,56.82%的企業積極識別、評估並管理企業經營活動對環境、社會及治理各維度利益相關方產生的廣泛影響;29.55%的企業將ESG理念深度融入企業戰略決策、日常運營與風險管理全流程,建立長效機制;22.73%的企業開展覆蓋管理層至一線員工的系統性ESG培訓。

  在社會責任/ESG信息披露方面,10家企業已連續發佈報告10次以上。值得一提的是,8家企業在發佈中文版報告的基礎上,響應國際利益相關方需求,發佈英文版報告,踐行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藍皮書》指出,2024年,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與ESG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但行業整體ESG評級評價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鍾宏武建議,應組建ESG專責部門,集中精力推進ESG工作,加強監督管理。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教授王鵬程提出,煤炭企業應加強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加強信息披露系統與財務系統融合。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行業協調部處長唐秀銀表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從2012年至今,已連續組織舉辦14屆全國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活動,累計吸引超465家(次)企業參與發佈。爲了推動煤炭企業履責擔當,該協會已連續5年編制發佈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並於2022年編制發佈煤炭行業社會責任指南。未來,該協會將通過靶向培育與標準化實施指引,全面提升煤炭行業全鏈社會責任實踐效能與責任競爭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