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0:58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國芯片設備供應商迎來結構性機會,儘管本土半導體企業股價近期創下四年新高,但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亞太股票基金經理奧利弗·考克斯仍看好其上游設備領域。
這位管理着21億美元資產的基金經理指出,中國半導體設備商具有"賣鏟人"優勢——無論下游芯片廠商競爭格局如何變化,設備需求都將持續受益於產業升級浪潮。其管理的基金今年表現超越95%同業,印證了這一判斷。
市場數據顯示,聚焦本土芯片企業的上證科創板50指數(即Star50)8月飆升28%,續創歷史新高。這一漲幅與監管導向形成共振,中國當局近期明確要求企業減少對英偉達H20芯片的依賴,進一步催化了國產化替代進程。
不過高估值隱憂已現,該指數當前市盈率達62倍(基於未來一年預期收益),較其五年平均水平高出50%,而同期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市盈率僅為24倍。
"我們對直接從事芯片生產的上市公司保持謹慎,它們的估值已充分反映預期,且需面對需求持續性、產能目標達成等現實問題。"考克斯以寒武紀科技(688256.SH)為例,這家公司股價自去年12月以來翻倍,市盈率突破200倍,上周一度成為A股最貴個股。
據瞭解,中國芯片龍頭寒武紀科技上周三股價一度飆升10%,觸及1465元人民幣(約合204.62美元),盤中超越貴州茅臺成為A股最貴個股,儘管最終回落但仍凸顯市場資金流向的深刻轉變。這家2016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半導體企業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近120%,其崛起折射出中國投資者正從消費股向科技股加速調倉。
相比之下,考克斯更關注設備供應商領域,其管理的另一隻基金持有北方華創科技集團(002371.SZ)股票——這家北京企業今年股價上漲30%,同期中微半導體設備漲幅達18%。
在人工智能領域,考克斯強調需區分資本支出受益者與AI應用部署者。他指出,中國雲計算服務商今年總投資約500億美元,僅為美國前四大超大規模廠商3300億美元規模的六分之一,顯示資本支出仍存較大提升空間。儘管發展階段落后美國數年,但DeepSeek等企業新模型的推出被視為積極信號,預示盈利增長具備持續性。
關於中美技術競爭,考克斯認為雙方可能達成"折中方案"——中國或繼續採購舊版英偉達芯片,同時堅定推進半導體自給率目標。這種動態平衡既為國際設備商保留市場空間,也持續推動本土設備供應商的技術迭代需求。在產業升級與地緣博弈交織的背景下,設備環節的"賣鏟人"邏輯正成為機構投資者捕捉結構性機會的關鍵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