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00:3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低温奶龍頭仍未走出低谷。光明乳業近日發佈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2.53%,這家老牌乳企與伊利、蒙牛的差距越拉越大。據統計,近三年光明乳業中報的營收持續下滑,已退回至2020年同期水平。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光明乳業採用上海市場為主、全國市場為輔、其他品類做補充的發展模式,目前來看沒有太多的破局方法。
競爭加劇
光明乳業交出一份業績承壓的半年報。財報顯示,在乳製品行業需求承壓、同質化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下,光明乳業上半年營收約124.72億元,同比下滑1.9%;歸母淨利潤約2.31億元,同比下滑22.53%。對於營收和淨利潤雙降的原因,光明乳業在財報中並未説明。但從其披露的上半年主要經營數據(未經審計)看,可能與區域市場疲軟有關。從地區看,上海大本營下滑6.93%、外地市場下滑1.52%。
可以看出,近年來光明乳業在「穩固上海,做強華東,優化全國,樂在新鮮」的戰略下,營收取得顯著的增長效果,從2015年的近200億元增至2021年的約300億元。但從近三年財報來看,光明乳業的營收呈現出下滑趨勢,2022—2024年營收分別約282.1億元、264.9億元、242.8億元,分別同比下滑3.39%、6.13%、8.33%。
今年上半年,光明乳業不斷推出系列創新產品,其中在液態奶市場推出包括光明新鮮牧場A2INF牛乳、納濾高蛋白如實、蘆薈多多風味發酵乳、光明優加益固、舒睡調製奶粉等產品,在冷飲板塊推出「菠蘿沙沙」「荔浦芋頭奶昔杯」「優倍鮮奶雪糕抹茶味」等夏日新品。但從業績反饋來看效果並不明顯,今年上半年,光明乳業的液態奶營收約66.06億元,同比下滑8.64%。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認為,「在上海市場,光明乳業面臨蒙牛、伊利等全國性品牌的強勢競爭,這些品牌通過更廣泛的產品線和營銷投入搶佔市場份額。此外,本地新興品牌和進口乳製品也在細分領域形成擠壓,導致光明在大本營的營收出現下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光明乳業漸失全國紅利,在基礎白奶領域,基本上被伊利、蒙牛兩大全國性巨頭壟斷。雖然低温乳製品、奶酪等細分賽道仍有增長空間,乳企都在佈局,光明乳業的主要優勢也在低温領域,但隨着君樂寶、新乳業等全國性龍頭,燕塘乳業、衞崗乳業、輝山乳業等區域性龍頭的不斷蠶食,光明乳業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營收壓力下,光明乳業加大ToB端業務的開拓力度。今年2月,光明乳業與Manner咖啡聯動,在全國1200多家門店推出「光明致優娟姍拿鐵」。同時,光明乳業還加強在零食量販渠道系統的合作,特渠網點持續拓展。
收購拖累
近年來,光明乳業通過收併購、投資入股等方式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延伸,但這類資產的投資回報卻不盡如人意。
在國內,2021年,光明乳業曾作價約6.12億元併購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西牛」)60%股權,以拓展西部市場。2022—2024年,小西牛扣非淨利潤分別為8718.52萬元、7923.28萬元、1.04億元,業績承諾完成率分別為103.1%、82.56%、95.22%,三年合計實現扣非淨利潤2.7億元,業績承諾完成率93.32%。小西牛在業績承諾期內未能完成業績承諾的主要原因是乳製品消費短期承壓,市場競爭加劇。
在海外市場,2010年,光明乳業收購第一家境外子公司——新西蘭新萊特,開始邁向全球化。作為新西蘭排名第三位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新萊特為光明乳業提供優質奶源,主要從事工業奶粉、嬰兒奶粉、奶酪、液態奶生產和銷售。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光明乳業在境外市場的營收分別為74.39億元和39.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1%和1.92%。但同時,新萊特還未扭虧,今年上半年淨虧損6300萬元。去年,新萊特淨虧損達到4.5億元,還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去年6月,光明乳業全資子公司光明乳業國際向新萊特提供貸款1.3億新西蘭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8日,a2牛奶公司宣佈收購雅士利在新西蘭Pokeno的工廠,此前a2在華銷售的奶粉主要由新萊特代工。公開信息顯示,新西蘭Pokeno工廠投資高達11億元,年產能5.2萬噸。此番收購后,光明乳業的代工生意或受影響。據瞭解,a2牛奶公司旗下英文標籤奶粉生產將從新萊特逐步轉移至新西蘭Pokeno工廠,預計2027財年開始,2028財年完成。
張玥表示,「a2牛奶公司收購雅士利新西蘭工廠后,可能會逐步減少對新萊特的代工依賴,這對光明乳業的代工業務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不過,新萊特作為光明乳業的重要子公司,擁有成熟的生產技術和質量體系,短期內a2牛奶公司的過渡需要時間,因此影響可能有限。長期來看,光明可能需要拓展其他代工客户或調整業務結構,以應對潛在訂單減少的風險」。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也表示,「考慮到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光明乳業自身的生產能力及客户基礎,其仍有能力通過拓展其他合作機會來彌補這一變化帶來的潛在損失」。
對於報告期內營收淨利下滑原因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光明乳業及相關負責人發出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