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09:02
回顧上半年,大健康行業一邊持續釋放需求潛力,一邊加速轉型升級。
在政策賦能、消費需求升級等多重驅動下,大健康消費市場需求始終強勁,但底層驅動邏輯逐漸轉變: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單一解決方案,而是追求多元化、差異化的體驗。這一轉變對供給側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動企業創新轉型。
當然,這也帶來了新的變革機遇,有望讓那些率先洞察趨勢並加速轉型的企業換取更優的生態位,鎖定長期增長的機會。
燕之屋或許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鞏固純燕窩品類優勢的同時,燕之屋上半年加大力度佈局「燕窩+」和「+燕窩」品類,持續推動消費場景與消費人羣的雙重突破。儘管這類新品類需要時間和資源投入來完成市場培育,短期難以帶來顯著的業績增量,但拉長周期看,其價值已較為清晰。
我們透過燕之屋的財報及業績交流會更看到,其具備紮實的基本面支撐,並對轉型方向確定性及團隊的執行力抱有充分信心。
這些線索共同印證,燕之屋正在走一條需要耐心但正確的路。
1、「轉型周期」下壓力與韌性並存,驗證品類延伸能力
從業績視角來看,零售市場整體消費需求偏弱,疊加「轉型周期」開啟,帶來一定增長挑戰,但燕之屋的業績整體仍保持相對穩健的態勢。
上半年,燕之屋實現收入10.1億元,同比小幅下滑,其中電商收入佔比提升至62.36%,而淨利潤同比增長28.98%至7745萬元,利潤增幅亦在可比公司中處於靠前位置。
這種穩健還體現在,燕之屋持續鞏固領先的行業地位,而且是品牌、渠道多維度的領先。上半年,燕之屋取得「高端燕窩銷售第一」、「溯源燕窩進口量榜首」、「品牌力指數榜首」以及「中國燕窩專營門店數量第一」等多項權威認證。
同時,新品類「小燕濃燕窩粥」繼續兑現成長潛力。這款產品將燕窩從傳統滋補場景切入早餐、代餐等高頻消費場景,並自2023年推出以來持續實現銷售增長,在較短時間站穩品類第一的位置。上半年,其實現銷售額4382萬元,同比增長6.28%,618大促期間在天貓、京東雙平臺燕窩粥品類穩居銷售額榜首。
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檢驗了燕之屋對燕窩相關細分市場機會的精準捕捉能力,對相關品類的強勁運營能力,以及「品類延伸」策略的可行性與正確性。
可以説,這為燕之屋的戰略轉型注入了根本信心。
2、三大路徑並行,賦能轉型升級的穩步推進與收效
從策略上來分析,燕之屋正通過「產品向新」、「渠道向寬」、「品牌向上」三大路徑推動核心戰略實行,帶動戰略轉型收效。
這其中,「產品向新」背后,燕之屋擁有兩大布局錨點,或將由此構建能夠滿足多元需求且具有研發壁壘的產品生態。
一方面,燕之屋推進純燕窩及新品類創新,覆蓋更多細分場景與人羣。比如,上半年燕之屋推出「超臨界鮮熱燕窩」,同時滿足消費者對熱燕窩的天然需求及即食需求。並且,燕之屋開始佈局「燕窩+益生菌」品類,創立品牌YANPEP燕窩肽,推出口服燕窩肽、燕窩肽膠原蛋白精華飲等系列產品,提供了一種兼具功能性、適口性與便利性的複合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燕之屋早在2008 年成立燕窩研究院,在燕窩全鏈路研究上積澱深厚,並在上半年取得新突破,為品類拓展築牢技術基礎。僅上半年,燕之屋攜手多家國內科研機構和高等學府完成多項燕窩及燕窩肽研究。其中燕窩肽即燕窩的小分子結構,代表着燕窩功能化發展的新方向,燕之屋相關研究成果兩次登上國際SCI 期刊,證明燕窩肽具備抑制黑色素的合成、美白作用,以及促膠原合成及皮膚修復等生物活性,效果優於生物合成唾液酸。
燕之屋亦獲得了「全球首個明確功效及應用的燕窩肽自主發明專利授權」市場地位證明書。
這種兼具領先性與稀缺性的技術能力,顯然也為燕之屋構築起較難複製競爭優勢。
「渠道向寬」方面,燕之屋圍繞線下、線上以及KA與海外等渠道全面推動佈局升級,持續優化銷售網絡,也為品類構建起深度觸達消費者的體系。
截至上半年,燕之屋線下銷售網絡涵蓋712家門店,在燕窩專營門店數量上領先行業,廣泛覆蓋核心消費羣體,同時推動「關小店開大店」、進駐核心商圈等改革舉措,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費體驗;強化對下沉市場的佈局,逐步構建核心縣域網格化體系等。線上則重點加碼抖音直播業務,持續滲透年輕消費羣體。
在此基礎上,燕之屋通過定製燕窩粥、即食燕窩等產品成功入駐Ole、天虹、華潤萬家、元初等KA渠道,並先后在美國紐約、新加坡等地開設海外門店。
「品牌向上」方面,上半年燕之屋則依託鞏俐、王一博組成的代言人矩陣,廣泛觸達消費者羣體,以及跨界合作餐廳與酒店,推出「燕窩下午茶」及「燕窩宴」,賦予品類更豐富的內涵,包括社交屬性。
在這套系統性的打法下,燕之屋的品類拓展也具備了多重支撐,顯現出較強的確定性。
所以總的來説,相信時間會證明,燕之屋的價值終將在行業轉型升級中進一步凸顯,贏得更廣闊的健康消費生態位。
3、具備估值修復的契機和空間,靜待長期價值釋放
迴歸資本市場角度來看,今年以來伴隨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等,港股市場整體流動性持續改善,估值修復動能顯著增強。展望后市,各大機構依然看好港股市場機會,特別是科技、新消費板塊。
而聚焦港股科技、新消費領域,目前已涌現出諸多牛股,但熱鬧背后一些公司的估值已處於較高水平,自然容易進入市場分歧階段。相較於已被充分挖掘的龍頭,像燕之屋這樣兼具穩健基本面與成長潛力的「滄海遺珠」,反而擁有估值安全墊,以及較大的潛在估值修復空間。
燕之屋自身也在展開回購,而且回購價格高於當前股價,用「真金白銀」進一步傳遞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提升股東回報的積極態度,以及公司財務狀況穩健、價值被市場低估的信號。7月末,燕之屋已完成首次回購,斥資426.2萬港元回購50.12萬股公司股份,每股回購均價8.50港元。
所以總的來看,當下的燕之屋具備估值修復的契機和空間,展現更強的投資吸引力。后續燕之屋若能逐步交出業績改善的財報,印證自身成長邏輯,其更有望開啟全新的「價值增長」敍事,當下對其不妨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