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08:37
要説近期酒界的「頂流」,吳向東和他的牛市啤酒一定榜上有名。
自珍酒李渡8月8日推出「牛市News」精釀啤酒(以下簡稱「牛市啤酒」)以來,這款啤酒就持續佔據熱搜,話題不斷、曝光量居高,銷量節節攀升,堪稱「出道就是頂流」。
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數據顯示,牛市啤酒上線后,迅速衝入啤酒類銷售榜單前列,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啤酒品牌之一。據京東商智統計,8月1日至8月13日期間,牛市啤酒成交金額高居京東啤酒品牌首位;8月27日,該品牌位列京東「200元以上啤酒熱賣榜」第二,並已連續15天穩居前三。另據天貓生意參謀統計,上市當天,牛市啤酒斬獲天貓平臺啤酒品牌銷售額第一。
有行業觀察人士稱:「老吳這波營銷高明啊。消費升級大勢下,市場願意為高端啤酒買單,精釀火爆就是證明,88元的定價反而提升了品牌價值。」
不過,高熱度背后,也存在一些質疑的聲音,《華夏酒報》梳理發現,質疑聲主要集中在定價策略、工藝創新及跨界嘗試等方面,其中:
定價策略方面,精釀是近年來啤酒行業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從艾爾、果啤到茶啤,精釀啤酒早已深入人心,但牛市啤酒聚焦高端精釀市場,定價88元,在當前消費預期偏弱的環境下,能否得到市場的持續認可,還有待觀察。
在釀造工藝方面,牛市啤酒的研發歷時三年,精選全球優質原料——包括美國雅基瑪山谷啤酒花、加拿大與澳大利亞兩稜大麥芽、德國與比利時高級酵母,以及莫干山優質泉水,並採用頂部發酵艾爾工藝、惰性封閉離心澄清系統及法國橡木萃取等技術,但其在啤酒產品中首創提出「陳釀」概念,這與行業追求「鮮啤」的傳統認知相悖。如何讓消費者認識到牛市啤酒的品質優勢,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此外,作為白酒企業跨界推出的啤酒產品,不同品類之間,流通渠道、營銷模式與消費人羣都存在差異,牛市啤酒能否真正站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能否撬動高端白酒客羣,並轉化為穩定的復購者,尚需時間的檢驗。
這些問題,對於擁有30年行業經驗的吳向東而言,不可能沒有預判。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他依然堅定推進?
這還要從一次看似平常的飯局説起。
2019年,吳向東在一次宴飲后點了兩杯啤酒,發現其帶來的清醒與舒暢,完美中和了白酒的濃烈。這次「白+啤」的體驗觸動了他的直覺,在善於洞察趨勢的企業家看來,這代表着一個尚未被滿足的消費場景——白酒與啤酒並非割裂的賽道,它們可以在同一場合銜接、互補。
事實上,像吳向東這樣選擇「白+啤」飲用方式的人並不在少數。很多消費者在白酒微醺后,依然渴望啤酒帶來的清爽與暢快。儘管市場上啤酒種類繁多,卻鮮有品牌明確針對這一複合場景提出解決方案——既滿足白酒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又提供啤酒獨特的爽快體驗。
正是從這個真實的飲用習慣出發,吳向東看到了打造牛市啤酒的深層邏輯:它不只是一款精釀啤酒,更是一種場景化、解決方案型產品。它要切入的不僅是口味賽道,更是一個長期被忽略的「白酒飲后場景」。
因此,即便明知跨界艱難,吳向東仍堅定推進,並提出,「要把新的一種悦人悦己的生活方式帶給大家。」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藴含了其對品牌構建與消費升級的深刻理解。在他看來,產品不只是用於消費,更是連接人與生活方式的媒介。在啤酒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僅做出一款好喝的啤酒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主張,甚至是一種情感共鳴,這也是牛市啤酒對行業的價值所在。
面對行業調整期,清醒識別問題、理性歸因只是第一步,真正決定品牌能否穿越經濟與市場周期的,是找到那個堅定而可持續的「戰略錨點」。對牛市啤酒而言,這個錨點或許並不侷限於啤酒本身,而在於能否成功構建一個以「品質生活」為核心的文化符號,打破消費者對啤酒的傳統認知邊界。
「山山難越山山越,川川無路舟自渡!」產業的演進從來不是在順境中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應對挑戰,甚至迂迴探索中實現的。
與其糾結牛市啤酒能否一直「牛」,不如深入現象背后,理解其產品邏輯與產業邏輯:它是否切中了消費升級中的新需求?是否建立了差異化的釀造體系與品牌敍事?是否在紅海市場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藍海航道?
這些問題,正是牛市啤酒能否從「熱搜」走向「長紅」的關鍵。而答案,或許就藏在每一位舉杯者的體驗之中,藏在時間與市場的沉澱之下。只要持續創新、真誠溝通、堅守品質,其一定會成就一個真正「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