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22:31
(來源:e車網軌道交通資訊)
8月28日,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中國通號實現營業收入146.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2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鐵路領域83.2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87%;城軌領域39.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85%;海外領域9.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92%;工程總承包及其他領域14.8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9.93%。
2025年上半年,累計新籤合同總額175.6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6.44%,其中:鐵路領域11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64%;城軌領域37.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51%;海外領域18.7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7.16%;工程總承包及其他領域7.4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3.74%;低空經濟領域新籤合同額0.3億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國通號在手訂單1175.63億元。
2025年上半年,在鐵路弱電系統集成市場,中國通號承攬珠肇、深汕、石雄等重點高鐵建設項目,市場佔有率持續領先;此外,中國通號還承攬了成渝中線成都樞紐成都站改建信號設備採購、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鐵路信號設備採購、阜陽至蒙城至宿州(淮北)鐵路信號設備採購、將淖鐵路增建二線項目信號設備採購、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配套電務車載設備集成、京哈高鐵北京至沈陽段安全標準示範線建設、鄂爾多斯達拉特經濟開發區三垧梁鐵路專用線、成都局管段國家骨通信網和鐵路專用通信光纜工程、哈密東站擴能改造、石衡滄港城際鐵路衡黃段信息系統等多個重點項目,支撐鐵路市場穩健發展。高鐵改造項目承攬合同額14.8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4.86%,進一步搶佔市場轉型先機。
在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集成市場,中國通號中標雄安新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通信信號系統集成和沈陽地鐵9號線、廈門地鐵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信號系統集成等項目,市場佔有率穩固首位;此外,中國通號還承接武漢地鐵1號線、北京地鐵5號線等相關專業改造工程,推動城軌市場新籤外部合同額回升向好。
在海外市場,中國通號市場經營佈局持續發力,承攬迪拜地鐵藍線項目通信系統、信號系統、綜合監控系統、維護管理系統(MMS)及虛擬化雲平臺供貨集成安裝項目、澳洲PerthHCS改造項目等重大工程,中標阿爾及爾地鐵1號線AINNAADJA-BARAKI段擴建等項目,保持良好經營態勢。
在工程總承包及其他市場,中國通號繼續加速退出市政房建業務,本報告期,中國通號市政房建新籤合同額壓降至2.12億元,佔新籤合同總額比例為1.21%,新產業等其他市場新籤合同額5.36億元,主責主業更加聚焦,整體業務結構趨於優化。中國通號積極開闢國內低空經濟市場,在全國34個城市開展49處場景服務,以無人機巡檢業務為主,累計飛行時長約1.7萬小時,飛行架次約3.6萬次,飛行里程超50萬公里。
在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統搭建、無人機智能巡檢等方面,在青島、雄安、石家莊等地完成15個平臺部署。與紫金山實驗室深化合作,成立通號紫金通信科技(南京)有限中國通號,「一塔一城」低空通信方案在神華鐵路、包頭廣播電視塔完成試驗,在雲南怒江、江蘇南京等地部署試用。感知與反制系統在雄安發佈,並在高鐵沿線率先應用,在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地部署14套,累計識別7500余架「黑飛」無人機。
與中信集團合作在青海鹽湖礦區打造低空智能巡檢;與中國郵政合作在舟山開啟島際物流運行試飛;深入應急救援領域,完成「應急使命·2025」演習;在東營黃河入海口開展「低空+文旅」無人機試飛活動等。組織召開城市軌道交通與低空交通協同發展研討會,加快構建「軌道+低空」協同發展生態。
報告期內,中國通號以「智能控制」為根技術,聚焦軌道交通和低空經濟「雙賽道」,鞏固拓展軌道交通通信信號工程設計、列控系統裝備、工程技術服務「三位一體」全產業鏈優勢,構建低空空域管控、無人機制造、服務運營「三業一態」產業格局,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集團,增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功能。
在國內鐵路市場,過萬公里高速鐵路進入大修改造期,普速鐵路新建里程逐漸增多,同時將重點圍繞既有線電化、標準提升和擴能改造等持續推進通道項目改擴建;
在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市場,到2025年末,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預計達到1.3萬公里左右,其中上海和北京預計分別形成1000公里左右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十四五」時期預計將維持較高投資水平,有力支撐軌道交通市場穩健發展。
中國通號紮根於中國軌道交通控制系統領域,深度參與相關領域標準制定、自主化系統研發與應用、相關工程建設及系統升級維護等,對我國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政策、運行模式、市場環境等市場要素具有深刻的理解,對市場變化有較強的前瞻預判能力,經營資源調整能力強,能夠較快適應行業變化並引領行業發展。
中國通號生產運營模式在報告期內未發生明顯變化,訂單獲取方式主要通過公開招標,生產原材料的獲取主要採用集中採購,繼續依靠高效成熟的設計集成、設備製造及系統交付業務模式為客户提供軌道交通控制系統一體化全方位服務或定製化的專業服務。
場景應用示範方面,攜手中信集團、中國郵政等央企推動湛江至海口「空鐵聯運」、高山農業物流、舟山島際物流、青海鹽湖礦區巡檢等典型場景應用,在貴州榕江打造「村超+低空」新業態,同時也向應急救援、城市治理、文旅管理、「軌道+低空」協同發展等場景不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