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陽光諾和2025中報:業務結構優化 研發投入持續加碼構築競爭壁壘

2025-09-02 08:15

8月28日,陽光諾和(688621)發佈2025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0億元,同比增長4.87%。分季度來看,第二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73%,環比大幅增長55.72%。

從業務構成來看,陽光諾和的傳統優勢領域——藥學研究服務、臨牀試驗和生物分析服務依然貢獻了主要收入來源。其中,臨牀試驗和生物分析服務實現收入2.7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9.05%,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陽光諾和新興業務板塊開始貢獻顯著收入。知識產權授權業務實現收入1億元;權益分成業務收入733.71萬元,同比增長119.73%。分析人士指出,這兩項業務的高速增長,標誌着公司正從單純的服務收費模式,向「服務費+權益分成」的更高價值模式轉型。

研發創新與技術突破:構築競爭壁壘 核心管線進展顯著

研發投入對於CRO(合同研究組織)企業提升競爭力水平至關重要。2025年上半年,陽光諾和研發投入合計7626.90萬元,同比增長10.39%,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2.92%,體現了公司對技術創新和長期能力建設的重視。陽光諾和內部在研項目累計已超460項,其中包含創新葯、仿製藥和改良型新葯,涉及多個疾病領域和藥物劑型。

報告期內,陽光諾和在自主創新葯研發方面取得了多項進展。全資子公司諾和晟泰主導的「STC007注射液」在臨牀進展上取得階段性成果,針對腹部手術后中、重度疼痛的II期臨牀試驗已達成預期目標,III期臨牀試驗正按計劃有序推進;針對瘙癢適應症的II期臨牀試驗也在順利進行中。另一款在研創新葯「STC008注射液」正在開展I期臨牀試驗研究,主要適應症為治療晚期實體瘤的腫瘤惡液質,截至目前,Ia期試驗已完成全部74例健康受試者入組。

陽光諾和與藝妙神州合作研發的ZM001注射液也取得重要進展。這是一種利用慢病毒載體將靶向CD19的CAR分子整合至T細胞的自體CAR-T細胞治療產品,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已獲得藥物臨牀試驗批准通知書,正處於I期臨牀試驗階段。

戰略佈局與展望:構建三位一體生態體系

基於中報披露信息和公司戰略規劃,陽光諾和的未來發展路徑已清晰可見。公司正通過構建「研發服務+管線培育+新質產業鏈」三位一體的業務生態系統,致力於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型藥物研發服務企業。陽光諾和已形成20余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類新葯管線,覆蓋自身免疫、疼痛、腫瘤等多個重大疾病領域。

陽光諾和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多個特色技術平臺之上。在藥物發現領域,公司構建了iCVETide多肽新葯發現平臺和BIMTide多肽偶聯藥物(PDC)開發平臺,利用計算輔助藥物發現(CADD)技術加速多肽創新葯物分子的發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與華為雲合作開發基於盤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發現平臺,藉助人工智能輔助藥物發現(AIDD)技術,大幅提升分子發現與優化能力。

在製劑技術領域,陽光諾和建立了緩控釋製劑技術平臺,涵蓋多種先進的製劑技術,能夠依據藥物的理化特性、臨牀需求以及開發目標,為不同藥物量身定製精準的緩控釋製劑方案。以陽光諾和重點在研品種BTS0327為例,該產品基於注射用緩釋微球技術開發,通過將藥物精準包裹於微球載體,實現藥物在體內的緩慢、持續釋放,顯著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提升藥物療效與安全性。

在臨牀研究領域,陽光諾和打造了四大專業平臺:臨牀試驗研發平臺、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平臺、SMO平臺和第三方稽查平臺。公司在全國設立19個常駐點,與超過300家醫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臨牀合作關係,形成了廣泛且高效的臨牀試驗網絡。

信達證券指出,2025上半年陽光諾和整體經營穩健,CRO業務結構發生重要變化,臨牀業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公司正在向創新葯CRO轉型升級,隨着國內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的改善,公司業績有望邊際改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