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19:35
再見了,
手機助手
看到「 91 助手下月全面停服」 這個話題,複雜心情油然而生。
就像闊別十年的老友傳來最新消息,結果卻是 ta 的死訊……
不只 91 助手,還有同步推、iTools、豌豆莢、海馬助手、PP助手……等等一系列在我腦海中死去已久的名字,忽然組團襲擊了我。
也只有體量大如 91 助手的轟然倒地,才能讓我們意識到:十年過去,曾經風靡一時的「手機助手」,已經基本銷聲匿跡。
十幾年前,我還在用 iPad 2 的時候,偶然在當時的紙質雜誌上看到對 iTools 創始團隊的專訪。
那還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難用到反人類的 iTunes,還有這種第三方的蘋果設備管理工具,不僅界面簡潔明瞭,安裝運行飛快,還有不少 iTunes 之外的神奇功能。
比如,這些助手可以繞過 App Store 本地安裝應用,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側載」:比如原本要付費的應用,甚至是無法上架 App Store 的神祕應用。
當時的我,簡直像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側載 ipa 很好用的同步推
當時很流行的進階玩法「越獄」,自然是這些手機助手的拿手功能。不再需要電腦終端複雜操作,越獄工具簡直「點擊就送」。整個流程幾乎完全自動化,無比輕松。
Cydia 也是時代的眼淚了
至於 Android 陣營,像小米就有推出過「小米手機助手」這樣的官方 PC 應用來管理手機。
但知名度和使用率更高的,則是豌豆莢、應用寶這樣的第三方平臺,不僅有 Root/解鎖等專業玩法,對於廣大 Android 用户而言,更提供了一個應用資源更豐富和全的「App Store」。
在最古早的時期,除了小米等少數廠商,大部分國產 Android 手機品牌都還未上線官方應用商店。有些 Android ROM,乾脆直接預裝豌豆莢或應用寶。
后來,我又發現比 iTools 功能更豐富的「同步推」,也嘗試過海馬助手、PP 助手等等。
不少熱門應用還會在 Android 渠道會選擇在這些平臺上獨家首發,包括不僅限於紅極一時的韓寒《One · 一個》選擇了豌豆莢,國民度極高的《植物大戰殭屍 2》國行則交給了 91 助手。
移動應用市場欣欣向榮,應用商城和手機助手一度形成「百團大戰」的局面。
2013 年是手機助手的一個關鍵節點:百度收購了 91 無線業務,總價高達 19 億美元,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互聯網併購案的歷史。
比起騰訊的微信和阿里的淘寶,當時的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地位不如桌面互聯網顯著。所以它慢確實需要一個現成的平臺和入口,快速乘上移動互聯網的巨輪。
這次收購表面看起來是強強聯手,但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百度再一次選錯了賽道,手機助手真的不是未來。
即使不站在今天,從當時的視角來看,手機助手雖然百花齊放,但實用工具出身的屬性,很難解決變現的問題。
對於 iOS 用户,手機助手就是一個用來下載破解應用的東西,讓用户付費屬於倒反天罡,因此收入主要靠廣告(以及部分「灰產」玩法),犧牲了用户體驗。
Android 上的手機助手雖然充當了應用商店的角色,但它需要更豐富的應用資源來形成競爭力,供求關係反而是開發者佔主導,加上 Android 開放的生態,很難實現 App Store 那種付費抽成的形式。
你想玩抽成?用户直接就是一個卸載,然后安裝了你的競爭對手。
那篇關於 iTools 的訪談之中,創始團隊說了一句話,具體已經無從考證,但大意我還記得: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用 iPhone,而他們都會需要一個 iTools 來管理手機。
這句話前半段沒有問題,智能手機成爲了比電腦還要普及的計算終端,幾乎人手一臺,而 iPhone 也成了這一品類的定義者。
而在智能手機技術和生態都尚未完善的初期,我們確實更傾向於將它視作一種「補充」的智能終端,核心依舊是電腦,用來備份手機的照片和數據,給手機下載音樂和電影資源。
在一段時間內,電腦是「高質量使用手機」的必備品——但是,這段時間並沒有持續多久。
圖源:YouTube@T3
既然手機已經比電腦還普及了,就不再需要電腦來對它進行管理了。
手機的超強便攜性,決定了它就應該是一個更獨立、全能的形態,很快雲服務和流媒體應運而生。照片數據備份直接扔上雲,聽歌煲劇一點就行,比用電腦強多了。
甚至連以前 iTunes 無可替代的刷機恢復功能,蘋果都在改變。iCloud 推出后加入了雲端備份功能;iPhone 16 更是配備了「無線恢復系統」,一臺 iPhone 能幫另一臺進行恢復,進一步「去電腦化」。
圖源:9to5Mac
在桌面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習慣了盜版和破解帶來的免費體驗。因此面對大量應用需要收費的 iPhone,人們纔會選擇「邪修」的方式側載破解應用,手機助手和越獄因此受到熱捧。
但隨着版權意識在國內逐漸普及,加上 App Store 付費門檻的進一步降低,用户認知已經完全轉變了:現在的我們,欣然為優質 App 付費——甚至你因為一個 app 太貴而去電商低價買賬號共享,也仍然是一種付費行為……
當付費的認知和習慣養成,移動支付變得無比便捷,我們自然也就不用再跟盜版應用,以及安裝盜版應用的手機助手打交道了。
而在 Android 陣營,各廠商經過了硬件野蠻生長那幾年,也逐漸意識到軟件體驗的重要性,以及應用分發抽成這塊讓蘋果賺得盆滿缽滿的肥肉。
國內各家 UI 自帶的應用商店已經足夠好用,自然也不再有豌豆莢和應用寶的余地。
圖源:36kr
近幾年,不管是出於商業還是安全原因,Google 逐漸提高了 Android 側載應用的難度,甚至在上周還宣佈,將從明年開始,限制未經驗證的應用包安裝。
而不管是 iPhone 的越獄,還是 Android 的 root,不僅這幾年因為廠商的原因難度越來越高,用户也逐漸意識到,手機是用來用的,沒必要天天折騰。手機助手終於成了時代的眼淚。
不過,手機助手也並未因此全部消失,及時改舵和跳船的玩家還是找到了一線生機。
大浪過去,愛思助手成爲了當年那一批手機助手里,唯一活着且有存在感的玩家。
這可能主要是因為它的「驗機報告」功能: 打開轉轉或者閒魚,想在上面買賣二手 iPhone,基本離不開愛思的驗機報告,因為它能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呈現一臺手機的基本健康情況,有沒有換過配件一目瞭然。
一些買全新機的用户,也會打開愛思驗機報告,看看自己的手機配件來自哪個供應商,追求最滿分的體驗。
也就是説,將驗機報告作為主打功能的愛思,本質上從一個 To C 產品,變成了主要面向二手機商販的 To B 工具。他們不僅需要用到驗機報告,也能經常用上愛思提供的工具來快速管理商品。
而這個市場本身就已經收縮到很小,愛思有驗機報告的民間公信力,其他手機助手基本沒有其他機會。
即便如此,愛思的處境也並不好過,這麼多年過去,還是沒能解決變現的問題。除了廣告,愛思也通過商家授權費和配件商城的方式繼續增收。
並且,愛思最引以為傲的驗機報告功能,蘋果也已經在把它做到 iPhone 當中了,未來處境只會更不好過。
另一家成功轉型的手機助手,則是原本主打應用市場的酷安,在手機助手式微的 2016-2018 年,開始全面轉型數碼社區,現在成了「小綠書」。
其它手機助手,大部分都是小公司和工作室的產品,難以承擔轉型的風險,也找不到一條更適合的新賽道,因此大多早已悄無聲息地停更停服。
至於 91 助手,百度也嘗試過將它和百度遊戲整合,奈何后者自己也沒做起來,因此 5 年前 91 助手已經下架——直到今年終於埋了。
當然還有一些手機助手還「存活」,比如海外的 AltStore,但更多回歸了工具本身,用來側載一些蘋果不允許商家的 App Store 應用。
最后,説個有趣的小花邊:
雖然手機助手死了,但另一種「助手」正在興起。
和當年還不能獨立行走的 iPhone 一樣,被寄予厚望成為下一代計算終端的頭顯,現在還離不開這手機作為「助手」。
當年我們在電腦上裝手機助手來輔助 iPhone,現在我們在 iPhone 上裝「頭顯助手」來配合頭顯。
歷史是相似的,或許當頭顯不再需要「頭顯助手」的那一刻,它就真的和手機一樣,成爲了一個獨立的計算終端,手機也該讓出智能交互的主角地位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範兒」,作者:蘇偉鴻,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