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愛建智造周觀:持續看好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成長性

2025-09-01 17:20

(來源:愛建證券研究所)

本周(2025/08/25-2025/08/29)滬深300指數+2.71%,其中機械設備板塊+1.01%,申萬一級行業排名13/31位。機械設備子板塊中,激光設備+12.41%,表現最佳。估值層面,本周機械設備板塊PE-TTM估值+1.09%。子板塊PE-TTM抬升幅度前三子板塊為:激光設備+12.44%,工程器件+6.5%,其他自動化+4.65%;回調幅度前三子板塊為:樓宇設備-2.61%,服紡設備-1.82%,其他通用-1.79%。

產業端本周重要變化:

■ 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由原型驗證加速邁向商業落地。天太機器人本周在成本與訂單上實現關鍵突破:1)新一代關節模組單價首次降至「三位數」,較行業主流水平下降逾 50%,大幅壓低整機成本;2)簽下全球首個萬台人形機器人訂單,承擔從研發設計到量產交付的全流程,首代樣機預計 10 月發佈。伴隨核心零部件成本快速下降與性能保持,具身智能產業化的經濟性拐點逐步顯現。

半導體設備:本周多家半導體設備公司披露2025 半年度報告,我們觀察到兩大趨勢:1)國產半導體設備在數量上形成規模交付。萬業企業上半年實現營收 6.99 億元,同比增長 247.8%;國產離子注入設備在高端領域實現商業化落地:凱世通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機已進入 12 家客户, CIS 應用首臺設備完成驗收。②北方華創實現營收161.42 億元,同比增長 29.5%。刻蝕設備收入超50億元、薄膜沉積設備收入超 65 億元,均實現千台級出貨。2)AI 驅動先進製程需求釋放,國產設備在技術上加速產線驗證。中微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 49.61 億元,同比增長 43.9%。其中:刻蝕設備收入 37.81 億元,同比增長 40.1%;新產品LPCVD 和ALD設備收入同比增長 608.2%。先進製程擴產需求高企,國產設備在關鍵品類量產突破並逐獲主流晶圓廠導入驗證,我們持續看好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遠期成長空間。

可控核聚變:核聚變在國際、國內及私營企業層面均呈現加速推進態勢。根據合鍛智能2025半年報:1)國際方面,ITER 公佈最新基線與研究計劃,明確 2034 年啟動運行、2039 年開展氘氚實驗,並在 6 月實現第二個真空室模塊精準落位,裝配工程穩步推進;2)國內方面:EAST 裝置刷新 1066 秒長脈衝高約束模式運行紀錄,BEST 主機總裝全面啟動。3)產業融資方面:全球私營聚變企業累計融資已達99 億歐元。聚變裝置呈現體積更小、建造更快、成本更低的發展態勢,私營企業進入核聚變領域門檻有望持續降低。

投資建議:

1)頭部機器人整機廠商加速推進產品降本與渠道拓展,商業化落地節奏加快,建議關注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德昌電機控股】【中大力德

風險提示:宏觀環境波動風險、終端需求傳導壓力、供應鏈穩定與技術迭代挑戰、市場估值波動等。

1.本周行情回顧

1.1本周機械設備板塊跑輸滬深300指數

本周(2025/08/25-2025/08/29)滬深300指數+2.71%,其中機械設備板塊+1.01%,申萬一級行業排名13/31位。機械設備子板塊中,激光設備+12.41%,表現最佳。

本周機械設備板塊中,漲幅前五公司分別為必得科技(+28.84%)、喬鋒智能(+28.76%)、浙海德曼(+26.39%)、埃科光電(+25.72%)、英維克(+21.84%);跌幅前五公司分別為朗進科技(-14.31%)、海昌新材(-14.9%)、思林傑(-15.19%)、唯萬密封(-17.41%)、國安達(-26.59%)。

1.2本周機械設備板塊估值整體回升

本周(2025/08/25-2025/08/29)機械設備板塊PE-TTM為37.7x。機械設備細分板塊中,子板塊 PE-TTM排名前三為:機器人(182.1x)、其他自動化(164.2x)、機牀工具(99.6x);子板塊PE-TTM排名后三為:軌道交通Ⅲ(20.5x)、工程整機(20.5x)、能源重型設備(23.9x)。

本周(2025/08/25-2025/08/29)機械設備行業PE-TTM估值+1.09%子板塊PE-TTM 抬升幅度前三子板塊為:激光設備+12.44%,工程器件+6.5%,其他自動化+4.65%;回調幅度前三子板塊為:樓宇設備-2.61%,服紡設備-1.82%,其他通用-1.79%。

2.重點公司發佈2025半年報告

【中微公司】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 49.61 億元,同比增長 43.88%。收入增長的核心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1)刻蝕設備維持高景氣,收入約 37.81 億元,同比增長 40.12%;2)公司在薄膜沉積領域加快滲透,產品驗證與客户導入逐步轉化為實質出貨:LPCVD 設備收入放量,貢獻收入約 1.99 億元,同比增長 608.19%。淨利潤層面,公司歸母淨利潤約 7.06 億元,同比增長 36.62%,保持與收入增速大體匹配。若剔除非經常性損益,扣非歸母淨利潤約 5.39 億元,同比增長 11.49%。

【北方華創】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61.42 億元,同比增長 29.51%;利潤總額33.40 億元,同比增長 2.48%;歸母淨利潤 32.08 億元,同比增長 14.97%。整體收入延續高增,盈利端受費用及投入影響增速相對温和。公司增長核心驅動:1)2025上半年半導體設備業務全面突破,分業務實現收入 164.53 億元,佔比達 94.53%。電子工藝裝備業務實現收入 152.58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達 94.53%。其中:刻蝕設備超收入50億元(佔總營收比超 30.98%)、薄膜沉積設備收入超 65 億元(佔總營收比超 40.27%);公司刻蝕設備、立式爐和PVD均實現1000台整機交付2)平臺化戰略落地,構建全棧半導體裝備生態。 公司通過橫向併購芯源微、縱向延展至離子注入、電鍍、MOCVD 等設備,形成覆蓋刻蝕、沉積、清洗、熱處理等環節的全流程佈局;3)推動泛半導體業務跨產業融合光伏裝備LPCVD、PECVD 產品實現批量銷售;鋰電裝備中,公司卷繞鍍膜設備實現複合集流體量產;精密元器件業務中電源管理芯片已進入 AI 服務器供應鏈。

【萬業企業】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99 億元,同比增長 247.76%;利潤總額 0.07 億元,同比增長 104.76%;歸母淨利潤 0.41 億元,同比增長 157.63%。整體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核心驅動力在於半導體設備業務快速放量及材料端盈利能力增強:1)公司半導體設備板塊:凱世通在低能大束流、中束流及高能離子注入機方面實現關鍵技術突破,2025上半年凱世通已交付國產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機已進入 12 家客户,且12英寸晶圓產品片安全生產過貨量突破500萬片,首臺應用於 CIS 器件摻雜的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設備完成驗收。同時,凱世通在離子源、分析磁體等核心零部件上實現自主研發突破,設備國產化率與交付效率提升顯著。2)材料板塊:公司依託凱世通與安徽萬導的垂直整合,形成「設備+材料」雙業務格局。安徽萬導上半年實現營收 5.25 億元,實現淨利潤0.93億元,市場份額穩固。

神開股份】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4.06億元,同比增長22.62%;利潤總額達到0.46億元,同比增長126.04%;實現歸母淨利潤0.35億元,同比增長234.03%。主要驅動因素為:1)海外市場收入增速顯著,「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拓展成效初顯: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達到1.364億元,同比增長107.20%,佔總收入的33.58%。2)主業業績穩中有升,公司核心業務中石油鑽採設備收入2.06億元,同比增長63.51%,佔總收入的50.72%。3)AI井場與智慧油氣佈局提速:公司通過控股上海神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積極佈局新能源與高性能密封設備領域,並啟動AI智慧油氣井場中樞系統項目。同時,公司收購北京藍海智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動「定測錄導+AI」綜合解決方案發展。

久立特材】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61.05億元,同比增長26.39%;利潤總額達到10.24億元,同比增長36.14%;實現歸母淨利潤8.28億元,同比增長28.48%。業績主要驅動因素為:1)複合管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高端市場產業化能力得以驗證:2025年上半年,公司複合管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9.26%,主要得益於EBK公司管線鋼管項目及其他境外項目的成功落地。2)高端不鏽鋼管材業務增長顯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應用於高端裝備製造及新材料領域的高附加值不鏽鋼管材實現營業收入12.20億元,佔總營收的20%,同比增長15.42%。

西部超導】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27.23億元,同比增長34.76%;利潤總額達到6.77億元,同比增長68.84%;實現歸母淨利潤5.46億元,同比增長56.72%。業績主要驅動因素:1)主業鈦合金、超導及高温合金材料銷售增長:超導材料方面,公司低温超導線材已進入SIEMENS和GE供應鏈。2)高温合金國產化替代加速推進:子公司西安聚能高温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2.82億元,淨利潤1,807.26萬元,成為公司業績重要支撐。

3.重要行業數據圖表

宏觀環境波動風險、終端需求傳導壓力、供應鏈穩定與技術迭代挑戰、市場估值波動等。

文章和封面來源

本文摘自:2025年9月1日發佈的《智能製造行業周報:持續看好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成長性》

封面來源:ISA

分析師    王凱

執業證書編號    S0820524120002

相關研究:

《智能製造行業周報:物理AI有望開啟萬億美元市場空間》2025-08-25

《智能製造行業周報宇樹機器人運動會表現突出,硬件自研與產業鏈協同優勢凸顯》2025-08-18

《智能製造行業周報: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人形機器人應用多元化全面提速》2025-08-12

《智能製造行業周報:宇樹科技加速產品降本與應用場景擴展》2025-08-04

《智能製造行業周報:如何從水電站全建設期,看工程機械投資節奏?》2025-07-30

法律聲明

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我們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本報告採用信息和數據來自公開、合規渠道,所表述的觀點均準確地反映了我們對標的證券和發行人的獨立看法。研究報告對所涉及的證券或發行人的評價是分析師本人通過財務分析預測、數量化方法、或行業比較分析所得出的結論,但使用以上信息和分析方法可能存在侷限性,請謹慎參考。

法律主體聲明

本報告由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統稱為「愛建證券」)證券研究所製作,愛建證券具備中國證監會批覆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接受中國證監會監管。

本報告是機密的,僅供我們的簽約客户使用,愛建證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愛建證券的簽約客户。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愛建證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簽約客户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户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愛建證券及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