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殯葬業,在老齡社會干虧了

2025-09-01 16:28

在中國,平均每天有超過2.8萬人離世,這使得殯葬業被長期視為市場中最能抵禦周期的「永恆賽道」。畢竟無論經濟如何波動,人生的終點不會改變。隨着《入殮師》《人生大事》等電影熱映,「00后入殮師」等話題頻頻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殯葬這件事逐漸被大眾關注,不再是忌憚提及、聞之色變的事情。

但是,如今殯葬業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8月29日,「殯葬第一股」福壽園發佈2025年中期報告,確認了此前的虧損預警,上半年淨虧損高達2.6億元。這並非個例,包括福壽園在內的多個上市殯葬企業營收集體下滑。

圖源福壽園中期業績公告

在一個「需求」只增不減的行業里,這門看似最穩固的生意究竟發生了什麼?

「殯葬第一股」陷入虧損

相比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一個更大、更穩定的「剛需」。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的殯葬服務市場規模已達1695億元,預計在2026年會攀升至4114億元。

殯葬行業的五個上市民營公司里,福壽園是其中的龍頭企業,市值佔比最大。

2013年,福壽園在港交所掛牌,一舉成為「內地殯葬第一股」,也曾被稱為「墓地茅臺」。其業務核心是高端墓地服務。深入理解福壽園的生意經,需要先看清殯葬業的業務構成。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殯葬服務項目分類》,殯葬服務可分為「殯」和「葬」兩大部分。「殯」主要涵蓋遺體處理(即火化)和殯儀服務。其中,火化服務由政府嚴格管制並定價,利潤空間極小;殯儀館負責遺體接運、冷藏、骨灰存放等基礎服務,其余小部分個性化項目才能由市場自主定價。

相比之下,「葬」——為骨灰提供安息之所的服務,則存在更大的商業空間。公益性公墓不以營利為目的,且通常設有户口限制,大多數人會購買由私營企業負責的經營性墓地。

殯葬公司很難在「殯」的環節賺取利潤,它們的「功夫」就選擇下在另一個地方,即為逝者打造「豪華房」——高端墓地。

「豪華房」有多貴?一塊小小的墓穴,動輒十萬塊。財報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3年,福壽園的經營性墓穴平均銷售單價就從10.25萬元/個上漲至11.95萬元/個,2024年這個數字達到約12.12萬元/個。

在高端領域,墓穴的昂貴,不僅在於墓地的方位和地段,更在於墓碑的定製化。

墓碑不再是一塊石碑加上藝術字那麼簡單,更多的是那些和逝者過往人生緊密勾連的設計。經典國產動畫《大鬧天宮》的導演萬籟鳴被譽為「中國動畫電影之父」,他於1997年逝世,墓碑位於上海福壽園。那座墓碑被設計成了一卷電影膠捲的形狀,上方坐着《大鬧天宮》里的悟空形象——一手持金箍棒,一手託着蟠桃。

萬籟鳴墓|圖源「福壽園人文」公眾號

但這樣一門看似「長紅」的生意,已經逐漸展露「疲態」。

福壽園今年中期財報顯示,虧的錢以「億」為單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半年福壽園的收入總額約為6.11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驟減了44.5%,其中大部分虧損源自福壽園的核心業務——墓園服務,其收入從2024年同期的9.06億元暴跌至4.77億元。

數據清晰地揭示了一個殯葬業的事實——消費端不買賬了。人們開始不買墓地,或者説,不再購買那麼昂貴的墓地了。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福壽園經營性墓穴的銷售數量為6253座,較去年同期的6704座減少了6.7%,購買的人在減少,平均銷售單價較去年同期減少5.7萬元/座。

圖源福壽園中期業績公告

事實上,在2024年福壽園的經營性墓穴銷量就比2023年減少了超過3800個,導致收入減少4.35億元,公司總營收也因此同比下滑20.9%。

從近12萬元的「豪華房」,到如今均價6萬多元的「剛需房」,福壽園的中期報告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願意為高端墓葬服務支付高昂溢價的人,正變得越來越少。

錢包空了,觀念變了

福壽園的業績滑坡並非個案。龍頭企業的困境,正是整個殯葬業生態劇變的一個縮影。

進入2025年,整個行業的趨勢仍在延續:上市公司安賢園、萬桐園和中國生命集團的主要業務都是殯葬服務,在今年中期報告中它們均提及殯葬收入承壓,出現虧損。

這與我們基於人口趨勢的普遍認知形成較大反差。據《2024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4年末,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3.1億。國家衞健委測算,預計到2035年左右將突破4億,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同時,持續的城鎮化進程也在催生對殯葬服務的龐大需求。

一邊是不斷擴大的潛在市場,另一邊卻是上市公司集體下滑的營收,矛盾背后,究竟發生了什麼?

最直接的原因,是經濟環境的變化,消費者願意花(或者能夠花)在殯葬服務的錢變少了。 福壽園在其財報中坦言,業績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客户的消費行為趨向謹慎」。

爲了應對變化,公司不得不調整產品結構,增加中價位區間的供給。另外福壽園過去在山東、江西和河北等地收購的一些項目,由於經營環境不佳,和當年的收購價形成倒掛。

墓碑|圖源unsplash

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太平洋的另一邊。根據美國全國殯儀主管協會2024年的報告,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下降,人們開始尋求更具成本效益的殯葬選擇,並簡化儀式流程。

當活着的人都為生活發愁時,為逝者購置「豪華房」的意願和能力自然會大打折扣。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民政學院特聘教授楊根來也指出,經濟下行周期里喪葬開支減少是正常的,人們的殯葬消費觀念變得愈發理性。

殯葬業的服務對象是「死者」,但顯而易見真實的客户是背后的「生者」。有殯葬從業者在接受《人物》採訪時表示,同行們都明白做殯葬看似是服務逝者,但其實本質是服務生者。

複雜的殯葬服務本質上是一種服務,一種「情緒消費」。通過精心設計的儀式與華麗的裝飾,彌補生者可能懷有的對死者的歉疚,抑或是營造盛大場面滿足生者對亡者的紀念,維持表面上的「體面與尊貴」。

火葬場禮堂|圖源unsplash

在一項對上海殯葬公司的田野調查中,研究者唐沈琦發現一些殯儀公司會在醫院冰冷的太平間精心佈置豪華告別室,放置雕花座椅和裝飾畫,用柔和燈光和鮮花隔絕福爾馬林的氣味,其核心「賣點」也是情緒價值,很多家屬會希望「逝者」走得體面,殯儀公司正是利用了這一心態。

但現今這種曾被視為「剛需」的大額消費開始發生動搖,人們逐漸少買、不買墓地,精簡殯葬儀式等等。選擇生態安葬方式的人數逐年攀升,以上海為例,海葬、樹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民政局還會為節地生態安葬補貼1000元。

節地生態墓區|圖源上海福壽園官網

經濟考量之外是觀念的變化。活着的人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他們在這件事上的花費,而當今社會的人們對「告別」的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

近年來很多影視作品都傳遞了對待死亡和喪葬的態度。電影《入殮師》沒有聚焦葬禮的奢華,而是通過聚焦主角為逝者納棺時的專業和尊重,傳遞告別的本質,是對生命最后的守護。另一相關題材電影《人生大事》也細細描繪了殯葬從業者如何幫助人們完成「最后一站」的旅程,強調真摯的情感連接遠比昂貴的儀式更重要。

當傳統價值觀受到挑戰,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體面」的定義。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相比於一場給活人看的盛大葬禮,與逝者真誠、安靜的告別,或是以一種更具個人印記的方式被銘記,或許更為重要。

陣痛里轉型,走向人文關懷

為殯葬市場踩下剎車的,一個是降温的消費者需求,另一個是加強的政策監管。

「天價墓」「殯葬暴利」等問題曾多次被社會關注,近年國家倡導「公益殯葬」,強調殯葬服務具有基本民生屬性。2025年4月,民政部發布《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指明要加強殯葬管理,強化行業的公益導向;2024年10月,整治殯葬領域腐敗亂象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啟動了一項為期一年的整治行動。

墓地行業的暴利模式,根基已經被動搖,依賴土地稀缺性來獲取高額利潤的「類房地產」模式已經能夠看到盡頭。

殯葬業「賣地」的時代就要落幕,從業者們已經在思考下一步棋。數字化似乎成了一棵救命稻草。雲端紀念館、直播追思甚至AI生成逝者影像等線上數字服務層出不窮。福壽園也在積極推出數字化服務,開通了1500多個網絡祭掃平臺,以及「互動紀念屏」「數字祭祀牆」等智慧化裝置。

網上紀念|圖源福壽園官網

另一條更受青睞的自救方式是轉向逐漸熱門的「人文需求」。生前契約和人文紀念空間涌現,目標是提前鎖定客户,並通過安寧療護、生命教育等軟性服務來提升附加值。

福壽園對旗下重慶的一所安樂堂進行了升級,打造了一座佔地3500多平方米「現代化生命紀念館」。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告別場所,而是一種現代化空間。那里設置了八個禮廳,有用於情感療愈的生命公益咖啡館,還有留存紀念物的時光印記空間等等。

生命公益咖啡館|圖源公眾號安樂堂

轉型看似熱鬧,但商業模式在其中已然發生鉅變。

過去,一單墓地銷售就有十幾萬收入,但數字化產品可能一單僅有幾百上千元,盈利能力的超級鴻溝意味着企業需要服務成百上千個線上客户,才能彌補失去一個墓地客户的虧空。另外一旦售賣的服務從有形的土地逐漸變為無形的數字內容,傳統殯葬企業多年積累的土地和牌照壁壘將逐漸減弱,它們的競爭對手本質上也不是隔壁的陵園,而是更懂技術、更懂用户體驗的互聯網公司。

在過去幾十年間,殯葬業的核心能力是資源獲取和銷售,但隨着戰略轉向人文關懷這類服務后,所需要的卻是同理心、專業服務體系和長線運營。一旦企業習慣賺快錢、硬銷售的方式,再轉去運營一個需要大量情感投入且利潤較低的服務體系,其難度可想而知。福壽園財報顯示,相比2024年同期,被寄予厚望的「生前契約」簽約量也出現了下降。

殯葬業舊有的盈利模式正在瓦解,而新的模式仍在迷霧之中,整個行業正從高增長的「類房產」模式,努力向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業轉型。福壽園的虧損,正是這一陣痛的縮影,想要倖存下來的企業,都必須在從「賣資產」到「賣服務」的轉變中,找到人文價值與商業利潤的平衡點。

我們在重新思考「告別」的意義。無論是對華 麗 儀式執念的放棄,還是對逝者生平的紀錄,這些變化都在將殯葬的重心從外在的儀式感轉移到對一個人、一段關係的珍視與銘記。

尋夢環遊記|圖源迪士尼官網

就像電影《尋夢環遊記》所表達的,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被世人遺忘。從這一點看,殯葬業的未來或許不再關於如何為逝者「安家」,而是關於如何幫助生者更好地「記憶」。

參考資料:

1.《在人生終點站工作的年輕人》,人物,2024.11

2.《當我瞭解到殯葬行業的本質時,我覺得他們簡直是在全城獵屍|唐沈琦 一席第992位講者》,一席精選,2023.7

3. 福壽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報告。2025.8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白棉,編輯:園長,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