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墓地五折賣 福壽園上市12年首虧

2025-09-01 16:59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月芹

8月29日,「殯葬第一股」福壽園(01448.HK)交出了一份讓投資人驚呼「疑點重重」的中期業績:營收減半至6.1億元;在去年同期盈利超5億元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虧損2.3億元,利潤同比大降145%。這也是福壽園自2013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實際上,影響殯葬行業基本面的三項重要指標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一是截至2024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上升至67%,近6年每年有超1000萬農村居民進入城鎮;二是60歲以上人口超3.1億;三是遺體火化率達到58.8%(2021年數據)。

福壽園在每年業績報告中都陳列這三項數據的變化,認為是催生殯葬服務龐大需求的重要變量。然而,在此背景下,福壽園業績卻出現大虧。

墓地半價賣

從主營業務來看,福壽園主要提供墓園服務(含墓地銷售、墓園維護)和殯儀服務等。

上半年,長期佔營收八成以上的墓園服務收入從2024年中期的9.1億元減半至4.8億元,一舉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

儘管墓地銷售有周期性,但這樣大幅的下滑仍屬罕見。上市12年來,福壽園的墓園服務收入波動上升,於2023年中期達到峰值的12.87億元。彼時財報解釋,疫情解封后的2023年上半年,被積累和遞延的殯葬消費需求快速釋放,經營性墓地銷售(非公墓)服務收入同比增加了84%。

和公墓銷售、墓園維護相比,經營性墓地銷售不景氣纔是墓園服務收入滑坡的主因。2025年上半年,福壽園的經營性墓地銷售量價齊跌,銷售數量為6253個,同比減少451個,但該項收入從8.1億元減半至3.96億元。據財報披露,上半年,墓地平均銷售單價為5.7萬元,單價降幅達47.5%。

墓地五折賣,自福壽園上市12年來從未出現過。除2024年中期曾微降0.2%外,每年的墓地平均銷售單價都以超1%的幅度穩步漲價,2017年中期和2023年中期的漲幅達到21%和15%。

福壽園除了賣墓地,還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發展包括葬禮策劃、遺體處理、告別儀式等殯儀服務。殯儀服務收入一般佔比在10%—20%。2025年上半年,殯儀服務收入下降34%至1.2億元,客户數量下降25%至2.6萬人次。

福壽園解釋,上半年業績下滑主要是各地墓園為應對整體經濟環境,「期內客户的消費行為趨於謹慎」,與此同時公司調整高、中附加值產品供給結構,增加中價位新產品等導致。

福壽園正在運營的墓園和殯儀設施覆蓋全國17個省市,上半年除了小基數的陝西區域收入微增以外,其余區域的收益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貢獻收入四成以上的上海大本營最為「慘烈」,半年度收入2.4億元,降幅超54%;河南、安徽、江蘇、黑龍江等區域的收入同比下降超2000萬元。

兩筆大額支出

墓地單價暴跌、銷售量也在下降,這導致福壽園整體收入減少約5億元,而一年間從盈利5.1億元變成虧損2.3億元,上半年兩筆少見的大額支出也是主要變量。

第一筆是墓園資產和商譽減值計提了2.18億元的損失。福壽園管理層在財報中解釋,這是根據業務經營環境和經營現金流預期的改變,對山東、江西、河北、湖北等地的墓園項目,做了商譽減值和應收款項壞賬準備處理。

第二筆是其他一般營運開支2.2億元,同比增加了1.45億元,增幅超194%。財報稱,這是維修費用和辦公費用微幅上升,以及「部分附屬公司因不同税務因素導致税務成本上升」。

一位福壽園投資者認為,殯葬行業行情不好,疊加殯葬行業監管政策出臺,墓地等固定資產出現明顯市場貶值時,及時計提減值損失,可以避免在后續年度出現更大的財務衝擊,因此他對福壽園計提減值2.2億元表示理解,但一般經營費用大幅增加在他意料之外。福壽園自2018年開始披露「其他一般營運開支」這一項支出,往年半年報中,該項支出在5000萬—9000萬元。

收入下降和税務成本增加,墓園服務的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54.4%轉為–44.9%。此前,墓園服務是福壽園最賺錢的業務,上市早期的利潤率在80%以上。

2025年半年報多次提及業績下滑受「墓穴銷售服務增值税等因素」影響。有投資者猜測這筆「其他一般營運開支」是受多地對殯葬行業進行一次性補税影響,並非持續性支出。對此,記者致電福壽園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此外,2025年4月,民政部發布《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從制度層面確立了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對遺體接運、火化、骨灰存放等核心環節實行政府定價。同時,對土地使用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嚴格限制,例如單體骨灰墓位佔地面積不得超過0.5平方米,並大力推廣和激勵海葬、樹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近年來,多地出現「天價墓地」「墓地價格比樓價還貴」的輿情,有市民甚至選擇買住宅樓用於骨灰存放。因此,多地出臺對公墓限價、經營性墓地單位面積限制等舉措。

2024年,上海民政局曾公開回應市民需求稱,為節約土地資源,減輕羣眾的殯葬負擔,上海民政部門積極推行墓地小型化,「要求各經營性公墓豐富葬式品種,降低價格水平」。

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爲了增加收入,福壽園也在嘗試延長服務鏈條,例如推出「生前契約」服務,即客户在生前就為自己或親人規劃並預付未來的殯葬服務。2025年上半年,福壽園累計簽訂生前契約約10252份,比去年同期減少1671份。

與重資產的墓園業務相比,殯儀服務和生前契約業務暫時不受墓地限價等影響,且生前契約服務能提前鎖定未來的客户和收入,對衝即期墓地銷售的波動性。因此,生前契約的簽約量和非墓園服務的收入佔比能否持續提升,被投資者視為福壽園收入結構轉型、實現「逆風翻盤」的重要因素。

(作者 陳月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