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柔韌之力、創見未來 2025天下女人國際論壇圓滿收官

2025-09-01 14:49

來源:環球網

世界經緯萬端,我自柔韌生長。

2025年8月29日至31日,由陽光媒體集團主辦、天下女人傳媒與教育集團聯合主辦,中青旅與古北水鎮為戰略合作伙伴的「2025天下女人國際論壇」於北京密雲古北水鎮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以「柔韌之力 創見未來」為主題,首創「論壇+品牌展+嘉年華」全場景互動模式,致力打造中國首個全方位女性品牌體驗平臺。三天時間,3個主題論壇、4大分論壇、3場重點活動,二十余位跨界領袖與中外重量級嘉賓齊聚於此,探討女性在全球變局、技術革新與社會轉型中的韌性之道。玫瑰汾酒與法國嬌蘭作為特約合作伙伴,寶寶樹與睿銀財富作為行業合作伙伴,共同助力這一年度盛會。

資深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萬科集團創始人、深石集團創始人王石,法國嬌蘭總裁兼CEO Gabrielle Saint-Genis,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英皇(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金牌經紀人、製作人霍汶希,敦煌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Inner Mountain發起人王樹彤,汾酒股份公司總工程師韓英,Clinique Lémana雷曼納健康中心總經理Geneviéve de Roland,歌唱家韋唯,歌者、中國新藝術音樂創始人龔琳娜,乒乓球運動員倪夏蓮,演員、歌手、全民健身教練劉畊宏,演員、模特、健康生活倡導者王婉霏,醫渡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宮如璟,寶寶樹集團總裁、世界華人傑出女性協會副會長趙潔,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張西超等嘉賓出席論壇。

韌性:危機中的領導力密碼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女性如何以柔韌之力應對挑戰、創見未來,成為本次論壇的核心議題。

楊瀾以「柔韌之力,創見未來」為題,在開場演講中指出,世界大變局、技術革新(如AI)等因素疊加,給普通人帶來了真實的壓力、焦慮和無力感。韌性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強調靈活性和可塑性,它如水般適應變化,如竹般柔中帶勁、遇挫再生,包含承受、恢復、適應與成長的多維能力。楊瀾表示,女性在包容力、同理心、溝通力、審美力等方面的特質,在AI時代更具價值。眾多女性的柔韌成長,終將匯聚成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

此外,楊瀾還在演講中介紹了「天下女人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梧桐成長力模型,該模型以天下女人研究院十年的深厚積澱為基礎,整合女性發展理論、終身學習理論與社羣運營經驗,通過數字化平臺擴展服務邊界。該模型涵蓋學習力、領導力、幸福力三大能力建設,依託社區運營與服務體系,為女性提供從個體成長到社會參與的完整成長路徑,使天下女人研究院成為賦能女性成長的綜合性教育社區。這一模型的推出,既是對當下女性所處宏觀環境的深刻迴應,也是對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前瞻性呼應。

楊柳會長分享了多位餐飲行業傑出女性的故事。這些女企業家以「水滴石穿」的韌性,成為行業的耕耘者、破局者、傳播者、同行者與平衡者——女性正以「柔中帶剛」的特性,在全球發展的賽道上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Gabrielle Saint-Genis分享了女性柔韌力量在帶領企業走出變革中的作用及關鍵原則:堅守長期目標,管理內部壓力,允許團隊試錯,預測最壞情況並制定預案,以及大膽展開行動——正是這些經驗使嬌蘭在關鍵時期頂住壓力推出新款口紅,成功守護了品牌價值。「在最艱難的時候,韌性至關重要。」她還指出,女性往往追求在各方面都做到完美,這會給自己帶來額外壓力。「神奇女郎」或「完美女俠」並不存在,因為韌性不是跟困難硬碰硬,而是瞭解並接納自己的極限,必要時按下暫停鍵,讓自己獲得休息和恢復。

王石本次演講主題為《相信女性的力量》,他借用三位女性友人對自己在登山生涯的深刻影響,證明自己正是因為相信女性的力量,才最終成功完成「7+2」户外極限探險挑戰。在他看來,正是女性的這種柔韌性、包容性、和平主義,讓女性在未來帶來的力量和影響「不僅僅是半邊天,而是‘三分之二’」。

王樹彤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跨境電商在全球供應鏈緊張局勢下的應對之策,她認為全球化並未終結,而是在重構。以信任和相互支持為基礎的社羣經濟正在蓬勃發展,這為女性創業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王樹彤鼓勵女性朋友們培養「靜下來」的能力,找到內心的熱愛,因為只有這種熱愛才會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推動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韌性成長,創新破圈

創新是驅動時代前行的核心引擎。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今天,它不僅是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的直接動力,更是個人、企業乃至國家在不確定環境中捕捉新機遇、構建競爭優勢的關鍵。

管清友的演講題目是《極化時代下的經濟轉型與企業商機》,他以宏觀經濟走勢為切入,剖析全球產業鏈的再平衡與中國創新驅動的戰略機遇。在他看來,「水大魚大」的經濟紅利時期已經過去,轉而來到「水小魚多」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個體、企業和組織都更加需要韌性。企業在增強韌性和適應環境上,應該具有技術創新、出海或再全球化、儘量「小而美」以及「抱住大平臺」等能力。

韓英在演講中結合自身30余年技術深耕經歷,闡釋女性在職業發展中的獨特價值。在她看來,內心的定力是女性的重要優勢,社會對女性「温和、內斂」的期待,與其專注、沉靜的天性相契合,使女性更易於在某一個領域持續深耕。「傳承與創新,是韌性的終極體現。」韓英表示。

宮如璟從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談起,指出女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力不僅體現在技術應用,更在於「以患者為中心」的温度化設計——「面對醫療、面對生命時的那份嚴肅與敬畏之心,纔是根本」,宮如璟認為這種同理心纔是AI無法取代的核心競爭力。

趙潔以《韌性共生·雙向託舉》為題,分享寶寶樹在支持女性韌性成長與企業創新方面的實踐與思考,從平臺進化、AI破解、建立生態壁壘及生意破圈四個角度闡釋寶寶樹如何通過「迴應需求、打破邊界、共生創新」,助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新圖景。

心理韌性:用成長迴應生活

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當下,「心理韌性」早已不是心靈雞湯式的堅持,而是個體應對生活衝擊的核心生存能力。如何在與生活的碰撞中自我迭代,把焦慮、挫折轉化為經驗和新的成長可能,成長力分論壇的多位嘉賓帶來了答案。

歌唱家韋唯分享了其個人生命歷程中的低谷與重生,講述自己如何在挫折中勇敢「重啟」人生的故事——「這一次我允許自己沒有角色,像一滴水一樣融入大海,不被定義、不再為誰表演,只有自在與流動」。令人觸動的演講激勵在場所有女性在生活的洪流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價值感。

在「成長力論壇「中,倪夏蓮以自己在國際賽場上屢遭挫折卻屢次迴歸的經歷,詮釋了體育精神與心理韌性的內在關聯,在她應對傷病等不同情況的真實經歷中,韌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真正的韌性是無論外界是雨是晴,內心始終飽有生長的勇氣和享受過程的智慧。」倪夏蓮如是説。

龔琳娜講述了在藝術探索中面對質疑與孤獨時,如何通過音樂找到自我與世界的連接。40歲到50歲的時間,她用5年的時間學會做自己,5年的時間不忐忑。當一切都被放下時,龔琳娜的生命彷彿重新開始。「如果你們可以穿越重重困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你的身上自然就被賦能,就有了那樣的韌性。而我現在獨自走在路上,沒有恐懼,我的路越走越寬。」

張西超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指出,心理韌性實際是指人們在面對困難時的能力和適應力,具有兩個特徵:經歷重大的挑戰和積極地應用。他指出,無論是韌性還是幸福感,都離不開清晰敏鋭的自我覺察。「能清楚自己是誰、在做什麼、正經歷着怎樣的情緒,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

劉畊宏、王婉霏夫婦以生動的現場互動,分享了二人從相識到相伴不同階段的成長過程,以及在婚后依然保持自我挑戰和創新的經歷,更現場帶領觀眾體驗運動對心理韌性的積極作用。在他們看來,「自然捲」不是被外界影響的「拼命卷」,而是保持自己的節奏,在過程中找到熱愛,持續地做自己愛的事情。

2025女性創造力頒獎盛典——「見證她的光」

作為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女性創造力頒獎盛典」在30日晚間舉行,致敬在各自領域展現卓越創造力的女性領袖。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敦煌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Inner Mountain發起人王樹彤,英皇(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金牌經紀人、製作人霍汶希,演員、歌手宋佳榮膺該獎項。

楊柳會長(中)領獎

霍汶希(右)領獎

三天的思想盛宴,古北水鎮見證了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在共鳴與激盪中交織出關於未來的宏圖。

當我們在古北水鎮的星空下回望,那些關於韌性的討論早已超越性別議題的範疇,成為人類應對不確定性的共同答案。正如楊瀾在開場演講中所言:「世界經緯萬端,我自柔韌生長。」在這個AI重塑文明形態的時代,女性特有的,融合了適應性、創造力和情感智慧的柔韌之力,正在成為文明突圍的關鍵變量——這正是"柔韌之力"給予時代的最深刻啟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