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12:0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實習生賀一然 天津報道
8月30日,在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來華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之際,哈薩克斯坦第二和第三家魯班工坊正式揭幕,旨在為經濟各領域提供實踐導向的培訓和專業人才培養。
新的魯班工坊分別設在古米廖夫國立歐亞大學和阿拉木圖交通與物流學院。2023年,哈薩克斯坦首家魯班工坊在東哈薩克斯坦謝里克巴耶夫技術大學成立,已成為推動該國工程技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平臺。
自2016年中國境外首個魯班工坊揭牌啟運,這一承載着「工匠精神」與「合作智慧」的職業教育平臺便開啟全球化佈局。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在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34個魯班工坊。而天津作為發源地,在23個國家建成24個魯班工坊,並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建設了10個魯班工坊,成為連接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的重要紐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技術驛站」,魯班工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談及魯班工坊取得的成績,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雲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魯班工坊輸出的專業標準、課程體系及教材已被合作國正式採納,標誌着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進性和適用性獲得國際認可。標準納入后,合作國可通過中高職銜接、專本貫通等模式,系統開展學歷教育。我國已累計開展海外學歷教育人數3萬多人,實施海外技能培訓人次超過11萬人次。」
李雲梅介紹,本着平等合作、因地制宜、優質優先等建設原則,魯班工坊每個項目都會先深入調研當地產業需求,再聯合院校、企業共同設計培養方案,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模式,確保培養技能與當地發展精準對接。「除了培訓掌握專業技術的當地人才,魯班工坊的另一重任是培養本土師資,將職業技術教育最大化傳播開來。」
魯班工坊讓巴基斯坦小夥夢想成真
時間回撥到7年前。2018年7月,由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與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技術教育與職業培訓局合作共建的巴基斯坦魯班工坊正式揭牌。該工坊採用「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的模式,重點建設電氣自動化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持續為「中巴經濟走廊」輸送本土化人才。如今,巴基斯坦魯班工坊已經在當地培訓了上千名技術青年。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工程學院2024級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巴基斯坦留學生穆杉已在巴基斯坦修完6個月的課程,正在中國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之后還要再回巴基斯坦進修6個月。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的這個職業教育文憑「含金量」十足,因為更偏重實踐技能,被很多企業看重,可以讓他在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
穆杉對中國的先進技術有極大興趣,非常珍惜在中國學習的機會。「我一直就對技術充滿熱情,希望掌握更多技能。參加魯班工坊之后,我有一種夢想成真的感覺。」他説,「在這里的每一天,我都感覺很有收穫。我在實驗室里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設施,而且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它們。」2025年,穆杉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天津賽區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中作為團隊創始人獲得銀獎。
「在我來中國之前,我就知道中國在很多領域技術領先。但到了中國之后,我才知道中國的技術發展速度遠遠超出我的想象。」他説,「畢業之后,我希望回到巴基斯坦,把中國的知識和技術帶回祖國,助力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推動自動化和電氣自動化領域的發展。」
談及回國就業的前景,他表現得信心十足。「中巴兩國有很多合作項目,我相信我會有機會參與其中。憑藉在中國的學習經歷,以及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瞭解,我相信我有機會為中國在巴企業服務。我希望成為中巴友誼和兩國合作的橋樑。」
因魯班工坊結緣,泰籍教師在天津定居
黃可瑩是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的一名泰籍教師,從2016年開始,她為來自泰國的留學生教授中文語言課程。在實訓課上,同樣致力於泰國魯班工坊項目的山東人孫健鵬老師與黃可瑩漸生情愫。5年戀愛之后,兩人決定領證,結百年之好。
「2013年8月,我來天津讀書,畢業之后在這里的魯班工坊工作。時至今日,我在天津已經生活了12年。」談及對天津的印象,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因魯班工坊認識了我的先生,現在,我就算在天津定居了。在我看來,天津人很友好,很善良。」
泰國魯班工坊是中國在海外設立的首個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平臺,由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大城技術學院於2016年合作創建。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的標誌性項目,該工坊開設機電一體化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6個專業,為泰國現代產業發展輸送高素質技術人才。9年來,該項目累計培育2300多名學生,學生就業率居泰國同類院校之首。2025年8月,中泰兩國聯合吉利汽車等45家車企,啟動智能汽車新專業。
黃可瑩告訴記者,從魯班工坊畢業的泰國學生十分搶手,他們不僅掌握熱門專業的實操技能,還深諳「中國人的習慣和做事方式」,深受在泰國的中資企業歡迎。「這些學生入職后的收入會比同等文憑的畢業生更高一些,職業發展空間也更大一些。」她説,「很多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中資企業提前預定走了。」
埃及魯班工坊探索國內外「中高本」貫通培養
自2018年起,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攜手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埃及開羅高級維修學校先后合作建設了兩個魯班工坊,首開「一國兩坊」的先河。在埃及首都開羅市,艾因夏姆斯大學魯班工坊開設「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新能源應用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3個專業,建設3個實訓區,開展本科層次嵌入式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開羅高級維修學校工坊開設「數控加工技術」、「汽車維修技術」2個專業,建設2個實訓區,開展中職、高職貫通的學歷教育。
去年,有3名開羅高級維修技術學校魯班工坊的優秀畢業生來到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留學,實現埃及青年「中高本」貫通培養,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非職業教育合作樣本。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王寶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依託埃及魯班工坊,這些學生在開羅高級維修學校學習了五年數控專業,已經具備專科學歷,然后來到中國留學深造。在達到要求之后,這些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專科學歷,還將有機會直接升入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攻讀本科及碩士。
「我們把企業實際案例轉化為教材里的內容,並把教學場景從教室‘搬’到基地或者企業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掌握真本領。」王寶龍表示,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理念和模式在埃及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未來將在埃及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培養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