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13:46
來源:財經雜誌
中信股份市值增長持續跑贏恆生指數,部分原因是市場逐漸認識到其內在優勢
文|劉建中
2025年上半年,全球經濟乏力,外部環境困難複雜,但中信股份(00267.HK)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中信股份涵蓋了中信集團的絕大部分資產,是中信集團在中國香港的上市平臺。
中信股份的主要金融子公司利潤全面提升:中信銀行(601998.SH,00998.HK)扣非歸母淨利潤為363億元,同比增長2.98%;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扣非歸母淨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28.9%。
主要實業子公司業績向好:中信特鋼(000708.SZ)扣非歸母淨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3.8%;南鋼股份(600282.SH)扣非歸母淨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13.1%;中信金屬(601061.SH)扣非歸母淨利潤13.9億元,同比增長104%;中信重工(601608.SH)扣非歸母淨利潤1.9億元,同比增長17.2%;中信戴卡鋁車輪、鋁鑄件銷量分別同比增長9.5%、7%,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排名提升至第42位。
2020年到2023年,中信股份的市值與淨資產相比存在很高的折價,市淨率最低僅約0.25倍。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關鍵原因是市場忽略了中信多元化經營的優勢與發展潛質。
從2024年開始,中信股份更加註重市值管理,注重股東回報,注重與市場溝通,資本市場開始重估中信股份。
2024年中信股份股價漲幅27.5%(前復權),同期恆生指數漲幅為17.67%;2025年上半年中信漲幅21.21%(前復權),同期恆生指數漲幅為20%。
中信股份市值增長持續跑贏恆生指數,是因為市場逐漸認識到中信的三大優勢。
第一個優勢:穩定性與經營韌性。
中信作為大型綜合性國企,其經營強調穩字當先,對風險防微杜漸。而在當前條件下,穩定性與確定性尤為珍貴。標普對中信股份主體信用評級為「A-」,穆迪為「A3」。標普和穆迪的「A」類信用評級表明企業經營穩定,風險控制能力較強。
中信金融和實業並舉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可以形成資源互補、產業協同,也能有效抵禦外部衝擊,增強經營韌性。同時,中信擁有較強的宏觀經濟把握能力與前瞻研究能力,匯集金融研究成果以及眾多實業信息,中信能夠及時感知經濟與行業變化,研判外部衝擊影響,優化經營策略。
第二個優勢:品牌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中信集團擁有金融全牌照以及眾多實業資源,長期以來積累了信譽與品牌力。面對重點客户,中信可以給出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而面對複雜且重大的問題時,總部能通過資源整合與配置,協同各子公司創造性解決問題。
比如,董家渡項目原屬融創中國(01918.HK),融創出險后,中信介入。中信信託設立財產權信託計劃,阻斷項目風險外溢;中信銀行擔任託管行,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中信泰富地產、中信城開代管代建,優化產品設計,提升資產價值;中信集團通過品牌賦能,提振市場信心,提升市場認可,最終實現三開三罄,總銷售額達到215億元。
第三個優勢:國際化運營管理能力。
中信自1979年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對外的窗口,現在更是中國外向經濟的橋樑。中信股份境外業務覆蓋全球約16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業務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在「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服務品牌戰略下,中信股份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舉辦了系列「外國企業中國行」活動,助力外資企業投資中國,也助力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資穩外貿。
2025年上半年度,中信成功舉辦了德國企業南京行、日本企業廣東行,持續推動2024年舉辦的德國先進製造企業重慶行、中信股份戰略股東湖南行等活動成果落地,累計促成中外合作項目近百個、金額超1400億元。
但是,中信股份還有三大優勢沒有被市場充分認識。當這些優勢被市場逐漸認可,中信股份會繼續迴歸內在價值,市淨率有望繼續上升。
第一,中信擁有堅定的方向感。
中信作為大型綜合性國企,能夠深刻理解國家政策,看清戰略方向。明晰定位,看清方向之后,中信更敢於投入,也更有耐心。作為耐心資本,中信的產業投資佈局始終圍繞國家戰略重心。
第二,中信擁有創新與突破意識。
中信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發展起來的,始終不斷求新、求變、求突破。從2025年開始,中信全面深化改革,強調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推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綜合金融服務、經營質效、全球佈局等方面勇於開拓,創新發展。
第三,中信擁有突出的科技意識。
中信股份將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實施了科技創新「磐石」行動,聚焦智能礦山重型裝備、先進材料、金融科技、生物育種、輕量化技術、人工智能、特種機器人等優勢領域和行業前沿。正在努力建設以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為龍頭、4個公司級科技創新中心為中堅、N個領域級研發中心為基礎的「2+4+N」科創平臺集羣。
2025年3月,中信香港人工智能科創中心率先成立,將統籌全球創新資源,圍繞工業智能、具身智能、金融科技等領域強化攻關,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高地。而且中信股份各子公司之間可以實現科技共享,當某項科技取得突破,整個集團的科技水平都能得以提升。
2025年下半年,美元降息,反內卷改革,雅江水電站等重大工程啟動,都將催化資本市場發生積極的變化。這種環境也有利於中信的價值迴歸。當然,中信迴歸價值的基礎是過硬的基本面,其重要子公司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下面盤點2025年上半年各子公司的經營情況。
中信銀行
2025年上半年,中信銀行(601998.SH,00998.HK)扣非歸母淨利潤為363億元,同比增長2.98%。在15家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中,同比增速排名第二(見表1)。中信銀行人民幣跨境貸款余額突破700億元,較年初增長63%。
表1: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扣非淨利潤與增速(2025年上半年)
2025年上半年,中信銀行營業總收入1058億元,同比下降2.94%,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220億元,同比上升17.8%。
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越高,説明銀行的業務模式越輕、抗周期能力越強、盈利質量越高、對資本的利用效率也越高。在15家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速排名第一(見表2);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排名第二(見表2)。
表2: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速與營收佔比(2025年上半年)
不良率反映了銀行的資產質量狀況,2025年6月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7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16%,是2014年以來最好的水平。
中信證券
2025年上半年,A股有16家證券公司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中信證券營收330億元,穩居行業第一,比第二名國泰海通(601211.SH)高38.4%。中信證券扣非歸母淨利潤136億元,比第二名華泰證券(601688.SH)高82%。
表3: A股營收16強證券公司的營收與扣非歸母淨利潤(2025年上半年)
中信證券各項主營業務齊頭並進。境內業務保持市場領先:境內股債承銷規模達11873億元,託管客户資產規模超12萬億元,資產管理規模達1.56萬億元,均保持行業第一。境外業務拓展成效顯著:境外收入和利潤均實現50%以上增長;獲英國市場結算資格,並有序推進日本等市場資格申請,推動德國、加拿大、中東地區機構設立。
中信特鋼與南鋼股份
2025年,中信特鋼產品將用於世界最大跨度橋樑建設;南鋼聯合華為打造垂直領域「元冶」鋼鐵大模型,構建20個AI應用場景試點,帶動「AI+鋼鐵」轉型升級。
2025年上半年,中信特鋼、南鋼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7億元、289億元,在A股28家營收超過50億元的鋼鐵上市公司中排名分別第四、第十三,但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8億元、14.6億元,排名分別為第二、第四。
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的盈利質量在鋼鐵行業中居於前列。有四個指標可以從不同側面衡量企業的盈利質量:銷售淨利率、淨資產收益率(ROE)、總資產收益率(ROA)、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
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在每個指標的得分都居行業前列。表4是A股上述28家鋼鐵公司中各項指標中排名靠前的公司。可以看出,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各項指標的排名都在前五名。
表4: A股主要鋼鐵企業的淨利率、ROE、ROA、ROIC排名(2025年上半年)
中信金屬
中信金屬是國內領先的金屬及礦產品貿易商和礦業投資公司,主營貿易品種包括鈮、銅、鋁、鎳等有色金屬產品,以及鐵礦石、鋼材、鉻礦、錳礦等黑色金屬產品。公司參股的項目包括巴西礦冶公司(鈮礦)、祕魯邦巴斯銅礦、艾芬豪礦業(銅礦、鋅礦、鉑族多金屬礦)等全球一流金屬礦業,以及西部超導和中博世金等境內投資項目。
公司礦產資源優質,比如艾芬豪礦業旗下的KK銅礦是全球成長最快和品位最高的超大型銅礦,現查明銅資源量為4312萬噸,平均品位為2.54%。
中信金屬積極研判國內國外的複雜形勢,不斷優化行業研究體系,調整業務結構,經營業績創新高。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37億元,同比微降0.92%,但歸母淨利潤為14.5億元,同比增長30.9%,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3.9億元,同比增長104%。
銅、鈮產品銷量均實現雙位數增長,鈮業務國內市佔率穩定在80%,有色金屬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4%。祕魯邦巴斯銅礦產銷量同比增長超50%;KK銅礦生產銅精礦含銅24.5萬噸,同比增長31%;巴西礦冶全球市佔率保持在70%以上。
中信重工
中信重工的主營業務包括:礦山及重型裝備業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業務、新能源裝備業務、特種材料業務,中信重工連續保持增長態勢。
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8億元,同比增長2.35%;歸母淨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6.39%;扣非歸母淨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17.4%。
中信重工是國內特種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企業,是最大的特種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基地之一,擁有國內唯一的智能礦山重型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中信重工擁有特種作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及物聯網平臺應用技術等60多項處於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先后承擔研製了一批堪稱「國之重器」的重大裝備、重點產品,創造出超300項國內乃至世界「第一」「首創」紀錄。
2025年上半年,礦山及重型裝備業務國際市場訂單量質齊升,市場結構顯著優化,主機設備銷往全球五大洲,出口近百台。「第二增長曲線」加速顯現,公司在產業佈局上取得突破 性進展,市場拓展成果顯著,簽訂青洲七導管架、徐聞東二單樁、陸豐樁基、印尼門座機及蒼南深遠海鋼管樁等多個重大項目合同。而其高強度金屬鑄件連續20次護航神舟飛船升空。
雅江水電站作為全球最大水電站項目,總投資1.2萬億元。中信重工積極服務於國家重大水電工程建設,在高端鑄鍛件領域具備顯著技術優勢。中信重工依託世界規格最大、技術最先進的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組,有望在提供高質量技術、產品和服務支持中受益。
其他子公司
中信股份的其他子公司也各具亮點。
中信戴卡克服貿易壁壘壓力,產品銷量再創新高,在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排名升至42位。鋁車輪外銷銷量同比提升11.1%。2025年1月,其摩洛哥工廠點亮非洲首家「燈塔工廠」。中信戴卡積極佈局低空經濟,取得了關鍵進展,開始交付碳纖維座艙首批樣件。
中信農業旗下華智生物「液相生物芯片在分子與智能育種中的研發與應用」項目,獲評2025年金磚國家解決方案大賽生物經濟賽道一等獎。隆平高科完成12億元定增,加快向全球種業領軍企業邁進。
中信出版(300788.SZ)領跑大眾出版市場。在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的實際市佔率為3.1%,在單體出版社中排名第一;在細分產線中,經管、傳記、藝術、科普類圖書位居第一。中信出版的動漫遊戲產線持續躍升,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實現圖書與電影、動漫、遊戲的協同營銷,推出的「哪吒」「黑神話:悟空」系列銷量強勁。
2024年中信發佈了為期三年的《股東回報規劃》,目前實際分紅均超過原規劃。並且,2024年實施了中高級管理人員自費購股,向市場積極傳遞信心。董事長奚國華在2025年上半年《致股東的信》中表示,中信股份將加快釋放改革紅利和增長潛力,不斷增強發展韌性與確定性,持續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穩定良好的投資回報。
2025年,中信股份將繼續價值迴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