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無人車迎「商業化」拐點,順豐同城(09699.HK)最新財報里的新風向

2025-09-01 13:08

今年,無人物流車站上投資風口,成為自動駕駛賽道中「最靚的仔」。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無人車保有量增超50%,覆蓋全國超80%的物流節點城市。同時,頭部製造企業訂單激增,且大額融資頻現,其中與百度淵源頗深的白犀牛更是在一年內獲順豐三次加註。此外,就連大洋彼岸的英偉達CEO黃仁勛也出手了,投向美國無人配送獨角獸Nuro。

無人配送「規模商業化」拐點已至,即時零售成下一代入口

行業快速起量、訂單大增、資本密集加註的背后,這反映出產業和金融資本對於該行業來到「規模商業化」臨界點的共識已形成。

無人車開始放量,除了有技術、政策等合力驅動之外,更離不開即時零售帶來的增量,尤其是今年傳統電商巨頭掀起的外賣大戰帶動內需消費,各大巨頭下場爭奪萬億即時零售入場券,進一步促進近場消費、末端物流需求的加速釋放。

受益於此,一直在佈局無人配送同時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第三方即配平臺---順豐同城,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根據順豐同城2025年上半年財報,受益於外賣大戰和即時零售發展,該公司上半年同城配送訂單量同比增超50%,期內營收高增近50%至102.4億元,系半年首次破百億規模,淨利更是升了1.2倍。

「人機協同」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順豐同城探索落地新模式

儘管無人車火了,但目前應用量不到萬輛,行業滲透率不到1%,未來仍大有可為,尤其是以快遞和即配為主的末端配送環節,即「最后一公里」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應用場景。由於該環節涉及大量的分散配送點和複雜的配送環境,通常是物流服務中最為複雜和成本較高的部分,大概佔到整個物流配送成本的50%-60%,因此是物流企業降本增效的「重點戰場」。

例如,順豐同城圍繞「最后一公里」業務,重點探索無人車在同城接駁和網點集散的運營模式,主要採用「無人車+騎手」協同配送的配送模式。在該模式中,無人車承擔支線運輸及短途接駁任務,而騎手則發揮末端配送靈活性優勢。

今年上半年,順豐同城在「最后一公里」服務方面的收入實現強勁增長。財報顯示,其該分部的收入同比大增約57%達44.6億元,同期攬收環節支持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更是超150%。此外,到6月底,其無人車隊規模達300台,不到一個月新增百台,覆蓋城市從38個躍升至60多個,月均活躍行程約2萬趟。這其實向外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無人車+騎手」結合應用的模式,為「最后一公里」提效也帶來了新風向。

由於傳統物流在末端配送上仍存在效率不足問題,像順豐同城這樣可以採用「無人車+人」的模式去做承接,服務對象包括順豐以及其他快遞物流公司。同時,通過AI技術進一步降本增效,並提升客户體驗,正成為末端物流提效的必選項。

「萬物可賣」的即時零售時代 ,第三方即配龍頭優勢凸顯

近二十年來,從電商時代的「日達」到外賣時代的「小時達」,再到即時零售時代的「分鍾級配送」。每一次商流變革都在倒逼物流升級,而每一次物流效率的躍升,又會重塑商流形態。從傳統電商邁入即時零售時代,消費品類也從服裝、家電、生鮮等日常消費品和餐飲外賣進一步向「萬物」擴展。

順豐同城卡位即時零售與無人物流兩大賽道,其區別於捆綁電商流量平臺的第三方中立定位、全場景服務能力與「人機協同」的柔性網絡,令其在流量多極化趨勢下更具增長確定性,特別是「餐飲+非餐」的雙輪驅動下,在今年外賣大戰的催化下優勢凸顯。

順豐同城作為獨立第三方即配平臺,與各大行業頭部KA客户合作市佔率長期保持領先,例如瑞幸、麥當勞、肯德基、霸王茶姬、山姆、海王星辰……為這些品牌提供一站式、全渠道配送服務,同時成為平臺高峰時期的的彈性支撐,最大化受益外賣大戰。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B端收入同比增長55%。此外,同期非餐場景也實現28.6%穩步增長,其中2B端同比增長35.3%。具體品類上來看,茶飲配送收入同比增長105%,商超、醫藥、母嬰等品類均實現高雙位數增長。

也正是基於這種第三方對全場景的拓展能力和定製化服務,順豐同城有望為無人車實現更多場景的應用落地,也更易形成規模效益。例如,期內公司與肯德基合作首次推出無人車團餐配送服務,將無人車應用拓展至配餐領域。未來有望進一步延伸至校園、公園等半封閉或交通不便場景。

此外,公司還與順豐集團協同一體化供應鏈,為平臺提供從倉儲、分揀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一盤貨、一體化履約」全鏈路服務,將各種供應鏈運力打通和整合,並靈活適配客户需求,開發更多定製化服務。這也進一步揭示了全渠道、一體化已成供應鏈效率破局的最優解。

順豐同城2B場景不斷拓展的同時,2C服務也更趨多元化,除了強化「幫送」、「幫取」和「幫買幫辦」的全服務矩陣,繼續通過「獨享專送」服務精準觸達對於高價值、高時效和高安全性要求物品的配送需求,該產品收入同比翻了3倍。以「B+C+最后一公里」全場景配送為基礎,在流量分散、品類細分、品牌效應、品質效率要求日益上升的趨勢之下,順豐同城這種專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愈發成為大勢所趨,深入承接各類末端需求。

尾聲

種種跡象表明,無人配送行業正在進入「模式驗證」與「規模化」的關鍵窗口期。而在此過程中,既要靠規模化攤薄成本,也要讓技術真正落地於真實場景,通過模式跑通實現可持續盈利。

隨着規模化落地加速,無人配送有望真正成為新消費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重塑末端配送的體驗與成本結構,幫助物流企業進一步降本提效,走向盈利擴張的新周期。像順豐同城這類通過AI、無人配送、低空經濟等技術應用領先物流企業,正成為新消費配送基礎設施的重要提供者。而其基於「人機結合」的靈活性和全場景定製化的延展性,且兼具技術壁壘和消費剛性的商業模式,也將使其在複雜市場環境中展現出獨特的投資價值。

無人送貨已不再是科幻故事,而是正真實發生的商業現實。當大規模的無人車,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頻繁出現在街頭巷尾,運送快遞、生鮮、醫藥。沒想到在時隔近十年之久,自動駕駛終於迎來一個新賽點。也沒想到「物理AI」這個纔出自英偉達CEO黃仁勛口中的下一波浪潮——會這麼快在無人配送市場中率先演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