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10:45
阿里,暴漲18%,港股再次沸騰。
去年12月,筆者在大概80多港元的價格買入阿里,目前浮盈約50%。有朋友不解:眼下A股行情明明更盛,為何我仍執着於佈局港股?
我回答他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直白卻核心:投資港股就是爲了賺錢。
我並非因阿里這一次的亮眼表現,就斷言港股 「好賺錢」。恰恰相反,此前投資騰訊的經歷,讓我對港股市場有深刻的體會。2021年,騰訊股價從721港元的高點回落,我在500多港元時進場,本以為抄了個大底,沒曾想2022年10月,騰訊股價一度跌至170港元——要知道,彼時的騰訊,只有9倍PE。下不了手割肉,選擇長期持有,直到今年終於實現盈利。正是這段經歷讓我確信:在港股市場,只要精準鎖定那些業務邏輯清晰、質地優良的公司,長期持有大概率都能賺錢。
第二個原因,這里擁有你在A股買不到的公司。
如果想買科網賽道,阿里、騰訊,還有美團、京東、小米等,在A股都不能直接參與。如果想買金融巨頭,匯豐也只有在港股纔買得到。只要你想,甚至還可以做港交所的股東,這在A股,想都不敢想。還有消費股,農夫山泉、泡泡瑪特、蜜雪集團,這些A股也沒有。當然,最稀缺的還有博彩股,銀河娛樂、金沙、美高梅……
最后一個理由,或許帶些個人情懷:早年TVB的《大時代》和《創世紀》兩部經典劇集,讓我對港股市場向往已久。相較於A股,港股的高度國際化與市場化特徵更為鮮明,這樣的金融生態里,永遠不缺精彩的商業故事,也始終孕育着實現財富增值的可能。
所以,趁着如今尚且年輕,又恰逢港股牛市,值得我再放手闖一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