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高開漲近2% ,最新規模創新高,阿里雲加速增長,國產算力再迎強力催化!

2025-09-01 09:54

截至2025年9月1日 09:31,恆生科技指數(HSTECH)強勢上漲2.37%,成分股阿里巴巴-W(09988)上漲16.68%,比亞迪電子(00285)上漲10.05%,中芯國際(00981)上漲6.26%,阿里健康(00241),百度集團-SW(09888)等個股跟漲。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上漲1.93%,最新價報0.79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1周累計上漲1.30%。

流動性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盤中換手1.25%,成交4188.79萬元。拉長時間看,截至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1周日均成交6.27億元。

【事件/資訊】

1、2025Q2阿里雲業務營收333.98億元,同比增長26%,AI相關收入繼續保持三位數增長,外部商業化收入中AI貢獻已超過20%;資本開支為386億元,同比增長220%,環比上季增長57.1%,創下單季歷史新高。英偉達預計今年CSP等資本開支約6000億美元,今年中國市場預計規模約500億美元,預計中國每年有望實現50%左右的增長。

2、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資本開支為386億元,同比增長220%,環比上季增長57.1%,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在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巴巴CEO吳泳銘披露,過去四個季度,阿里已經在AI基礎設施及AI產品研發上累計投入超1000億元。公司重申,將在未來三年持續投入3800億元用於AI資本開支,雖單季投資額會因供應鏈因素有所波動,但整體節奏不變。

3、阿里透露,公司已為全球AI芯片供應及政策變化準備「后備方案」,通過與不同合作伙伴合作,建立多元化的供應鏈儲備,從而確保投資計劃能夠如期推進。

【機構解讀】

1、在 AI + 雲的 Capex 投資達 386 億元,創歷史新高。AI + 雲業務表現強勁,阿里雲收入增長繼續加速至 26%,創三年新高,AI 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 8 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阿里持續在AI加碼佈局投入,此前3年3800億Capex預期持續推進,重視受益於大廠投資所帶動的國產算力需求。

2、阿里自研AI芯片、本土產線製造併兼容CUDA。看好國產芯片半導體受益AI算力需求爆發&國產替代滲透率提升,雙重邏輯拉動打開廣闊成長空間。近期國產算力芯片半導體進展和催化頻繁:訓練側華為384超級計算發布、DS大模型訓練適配FP8國產算力底座;推理側在最高綱領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大背景之下,推理芯片為最現實突破口,近期寒武紀和阿里為代表;上游製造和設計側中芯、華虹、芯原等大廠動作紛紛停牌。

3、阿里雲業務開始加速增長至26%,類比海外meta、谷歌、微軟,因為AI的大力投入賦能、也開始驅動業務線條的強勁加速增長,國內也開始顯現算力-模型-應用-數據的飛輪驅動閉環趨勢,有望進一步打開光模塊&pcb等算力估值空間,同時阿里、快手、騰訊等為代表的核心應用也可關注。

【相關ETF】

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場外聯接(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A:014438;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C:014439)。

指數覆蓋互聯網軟件、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服務、家庭娛樂等細分領域。前十大權重股包括比亞迪股份、阿里巴巴-W、美團-W、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等,合計權重70%,頭部集中度高,指數深度受益 AI發展;同時ETF支持T+0交易。

規模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規模達32.53億元,創近1年新高。

份額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份額達42.24億份,創近1年新高。

從資金淨流入方面來看,恆生科技指數ETF近5天獲得連續資金淨流入,最高單日獲得1.90億元淨流入,合計「吸金」3.43億元,日均淨流入達6856.30萬元。

數據顯示,槓桿資金持續佈局中。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融資買入額達3842.10萬元,最新融資余額達3.19億元。

截至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3年淨值上漲36.59%。從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自成立以來,最高單月回報為33.70%,最長連漲月數為4個月,最長連漲漲幅為23.01%,漲跌月數比為26/25,上漲月份平均收益率為7.31%。

截至2025年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1年夏普比率為1.66。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ETF今年以來相對基準回撤0.54%。

費率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管理費率為0.50%,託管費率為0.15%。

跟蹤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3年跟蹤誤差為0.047%,在可比基金中跟蹤精度最高。

從估值層面來看,恆生科技指數ETF跟蹤的恆生科技指數最新市盈率(PE-TTM)僅21.29倍,處於近5年17.18%的分位,即估值低於近5年82.82%以上的時間,處於歷史低位。

恆生科技指數ETF緊密跟蹤恆生科技指數,恆生科技指數代表經篩選后最大30間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恆生科技指數(HSTECH)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騰訊控股(00700)、中芯國際(00981)、網易-S(09999)、阿里巴巴-W(09988)、小米集團-W(01810)、快手-W(01024)、比亞迪股份(01211)、京東集團-SW(09618)、美團-W(03690)、攜程集團-S(09961),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68.18%。

(文中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實際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場外聯接(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A:014438;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C:014439)。

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為: 中高(此為管理人評級,具體銷售以各代銷機構評級爲準)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