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另眼看世界!全世界的財富密碼都藏在這26個數字里?

2025-09-01 09:51

財聯社9月1日訊(編輯 瀟湘)民粹主義、不平等、貨幣政策、生產力、估值、人工智能、保護主義、全球再平衡、美元貶值和加密貨幣崛起……

你眼中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眼下包含着哪些核心元素?相信許多人都會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

在號稱「華爾街最精準分析師」的美國銀行首席策略師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看來,以下這組(合計26個)「幸運數字」,或許概述世界眼下正在發生的那些天翻地覆的變化和趨勢。以下不妨讓我們一睹為快:

32:2024年全球32場政壇選舉中,有26場選民將「現任者」趕下了台,而2025年迄今的11場選舉中,又有6場出現同樣的局面。

49%:德國主流政黨在2025年2月選舉中獲得的得票率,創下了1945年以來的新低。需要注意的是,類似的局面也在另兩大歐洲經濟體中發生:英國主流政黨得票率為1918年以來最低,法國為1945年以來最低。

6500萬:Z世代與千禧一代選民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已超越嬰兒潮一代(5000萬),成為多數派選民羣體。

196:這是特朗普2025年一來簽署的總統行政令數量,在美國曆史上僅次於羅斯福1933-37年的簽署速度。

6.1倍:美國金融資產估值(華爾街)相對於美國GDP的比值,目前僅略低於2021年第二季度6.3倍的失衡峰值。

1641次: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累計的降息次數,其中2025年迄今已降息91次,創2020年以來最快寬松周期。

2259年:若以每秒100美元的速度持續消費,需耗時2259年才能追平美國政府過去一年7.1萬億美元的支出。

37萬億美元:美國政府債務規模在上月創下歷史新高,已超過中國、日本、德國和印度的GDP總和。

1905年:這是意大利政府最后一次實現預算盈余的年份。作為對比:法國是1974年,英國是2001年,美國是2001年。

3.25%:5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一個關鍵臨界值,低於該水平時美國政府利息支出(1.2萬億美元)將有望趨於穩定。

52%:過去五年美國名義GDP增速(通脹貢獻28個百分點,增長貢獻24個百分點),創1970年代滯脹以來最快擴張。

1.3%:美國近四個季度勞動生產率增速,較2020年代1.8%、2010年代1.2%、2000年代2.7%及1990年代2.2%顯著放緩。

-1.3%:截至2025年1月美國國債10年滾動回報率,創歷史最大虧損...與2009年2月美股(當時滾動回報率-3.4%,為1939年以來最差)和2018年6月大宗商品(當時-7.7%,為1933年以來最差)的「羞辱時刻」入場點相似。

7.2萬億美元:這是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創紀錄的「場外現金」水平。

9914點:過去100年14輪美股牛市的平均漲幅為177%,平均持續59個月;若能達到這一均值水平,標普500指數將於2027年9月見頂於9914點。

5.3倍:當前標普500指數市淨率為1946年以來最高,同時27.4倍的遠期市盈率在過去125年中僅在2%的時間段被超越。

4403:美國上市ETF數量現已超越美國股票數量(納斯達克上市股票為4142只)。

63%:這是1881年美國鐵路股市值佔美股總市值比重。作為對比,當前「AI十大巨頭」佔美股總市值39%,1972年「漂亮50」佔標普指數的40%、1989年日本股市佔全球股市45%、2000年科技股佔標普指數40%。

8.1%:過去三個月美國大學畢業生平均失業率,較2024年12月的4.0%急劇上升,創2021年7月以來最高。

2倍:人工智能到2030年將使全球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翻倍(相當於日本全國耗電量)…美國電價過去12個月上漲6.3%。

55%:這是「美股七巨頭」資本支出佔經營現金流比重,較2012年的20%大幅上升。

40%:這是中國居民消費佔GDP比重,預計將向更高水平再平衡…對比德國(50%)、日本(55%)、法國(58%)、英國(61%)和美國(68%)。

71%:儘管過去五年大幅上漲了330%,但日本銀行股仍較1987年曆史高點下跌71%(以美元計)。

1975年:這是美國上次實現貿易順差的年份…當前15%的美國有效進口關税税率已創1937年以來最高。

33%:1967年以來美元5輪熊市平均峰值至谷底跌幅——美元自2025年1月峰值以來已下跌了11%。

0.3%:美銀7月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加密貨幣佔資產管理規模(AUM)的平均配置比重,同項調查顯示黃金佔機構資產管理規模d 2.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