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TCL、光峰、創維、水晶光電、豪威集團等27家車載顯示、LED、投影等顯示企業2025半年財報匯總

2025-08-31 13:03

    截止到8月31日,各大上市公司絕大部分已經按要求披露2025年上半年財報,屏顯時代網之前已經發布了多期匯總推文,今天推送最后一批上半年財報匯總文章。本文匯總了TCL電子、TCL科技、創維集團、華顯光電、信利國際等面板/電視企業;光峰科技、水晶光電等投影/xR/車載顯示企業;偉志控股、晶科電子、元亨光電、新亞勝、勤上股份、成電光信等LED企業;豪威集團、富滿微等顯示芯片企業;宇瞳光學、中潤光學、騰景科技等顯示光學企業;德龍激光、英諾激光、華海清科、易天股份、聯得裝備、凱格精機、海目星、凌雲光、炬光科技等顯示裝備與材料企業。下面是27家顯示閒逛企業財報匯總一覽表: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所匯總的27家顯示企業上半年業績整體表現可圈可點。營業收入方面絕大部分企業實現了同比增加,僅6家同比減少。其中,12家企業增幅超過20%,接近半數。總營收超過20億的有6家。歸母淨利潤方面,實現盈利的有21家,虧損的僅6家;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的有13家,超過半數。

TCL科技上半年營業收入856 億元,同比增長6.7%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6 億元,同比增長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8.8 億元,同比增長89.3%;實現經營現金流273 億元,同比增長115.9%。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67.7%,較上一報告期末增加2.78 個百分點;期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265.6 億元。鑑於公司本年度新增投資較大,且預期貸款利息較低,公司資產負債率有所提高,但公司會管理資產負債率在合理的區間。

    報告期內,TCL 華星實現營業收入504.3 億元,同比增長14.4%;淨利潤43.2 億元,同比增長74.0%;歸屬TCL 科技股東淨利潤26.3 億元,同比增加51%。TCL 華星發揮規模和效率效益優勢,持續優化業務和產品結構,經營業績大幅提升,在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

    公司保持在TV 和商顯等大尺寸產品領域的競爭優勢,市佔率24%,同比增加4 個百分點,綜合競爭力和EBITDA 利潤率全球領先。在LCD 中小尺寸產品領域,競爭力快速提高:報告期內,顯示器銷量同比增長18%;NB 銷量同比增長71%;車載銷量同比增長61%;手機銷量同比增長51%;專顯市場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完成對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和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將其整合命名為t11,產能達180k/月。自二季度起,此次收購對公司經營業績的貢獻正逐步提升。同期,公司還完成廣州t9 項目二期建設工作。t9 與t11 將形成良好的產業協同效應,增強公司在中小尺寸的業務規模和競爭力、優化產品結構,為公司LCD 業務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公司OLED 業務領域(t4,G6 代線)持續增長,銷量同比提升8.7%;營收同比增長9.2%。柔性OLED 手機出貨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四,摺疊產品市場出貨穩居全球前三,穿戴產品實現規模化量產出貨。目前,t4 工廠產能稼動率、項目投入產出及EBITDA 率均保持國內行業領先。

    報告期內,公司順利完成G5.5 印刷OLED 生產線(t12)的建設,產能正在從3k/月提升至9k/月。t12 項目在生產工藝、效率和產品質量等方面持續優化。在此基礎上,公司正積極推進高世代印刷OLED 項目的產業化進程,有信心在下一代OLED 產業及相關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光峰科技 2025 上半年:營收9.61 億元,影院業務整體發展穩健,不斷調整車載業務的市場策略

    當前,公司正處於全面推進戰略落地和業務轉型的關鍵期,階段性業績有所承壓,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9.61 億元,歸母淨利潤為 - 1.31 億元,上年同期為 1090.96 萬元;扣非歸母淨利潤 - 4618.18 萬元,上年同期為 1347.93 萬元。報告期內銷售回款增加,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表現轉好,為公司穩健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2025 年是公司核心技術向上遊突破關鍵的一年。一方面,公司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積極調整業務發展,持續夯實影院和專顯等高毛利、優現金流業務的優勢競爭地位,不斷調整車載業務的市場策略,避免無效內卷和無序競爭,同時優化家用產品的技術路線和功能;另一方面,公司在加緊向激光產業上游突破打造核心器件,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前沿領域的投入,通過上游核心器件的突破,推動公司在AR 眼鏡、機器人等新賽道、大賽道的業務佈局。

    訂單及合作穩步推進,聚焦高價值車載光學業務。在車載業務的市場策略制定中,公司更注重平臺化技術所帶來的靈活性與風險防控能力,通過優化產品及技術佈局,向更加穩定的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轉型,以適應行業的快速變化。業務模式方面,公司將聚焦智能座艙、動態地面投影(DGP)、ALL-in-ONE 全能彩色激光大燈三大核心業務線。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影院業務整體發展穩健,實現營業收入2.88 億元,同比增長7.48%,持續為公司貢獻穩定現金流。報告期內,公司快速完善VLED LED 電影屏產品線,持續實現降本優化,並在國內外市場積極推廣VLED LED Cinema 放映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安裝41 塊LED 屏幕,其中新增屏幕市佔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報告期內,公司產品應用於大阪世博會的中國館、柬埔寨館和非洲加蓬館,以近百台激光工程投影設備突破物理展陳邊界,完成十余個展項的光影呈現任務,標誌着公司專業顯示業務憑藉領先的技術積累及過硬的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創維集團:營收362.64億,同增 20.3%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創維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362.64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 301.53 億元顯著提升 20.3%,創歷史同期新高。​盈利方面,集團上半年實現毛利 44.68 億元,稅后利潤 3.65 億元,歸母淨利潤125百萬元,同比下降67.4%。基本每股收益為 0.0566 元。

    上半年,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業額約人民幣28,290百萬元,同增24.6%。其中,智能家電業務佔中國大陸市場營業額的37.8%(去年同期:43.8%)、智能系統技術業務佔中國大陸市場營業額的9.3%(去年同期:11.5%)、新能源業務佔中國大陸市場營業額的48.7%(去年同期:39.7%)、現代服務業業務及其他佔余下的4.2%(去年同期:5.0%)。海外市場營業額為人民幣8,053百萬元,佔創維集團總營業額的22.2%,同增7.1%。

    報告期內,創維集團智能家電業務的營業額營收17,074百萬元;同增9.4%。其中,智能電視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業額錄得人民幣5,536百萬元;同增0.2%。智能電視產品於海外市場的營業額為人民幣4,100百萬元,同增3.8%。儘管電視產品銷量同比有所下降,創維集團憑藉靈活的市場策略和穩固的供應鏈體系,成功提升了電視產品毛利率和銷售單價,令銷售額同比有所增長。

TCL電子:營收同增20.4%,技術驅動與全球化戰略共振實現高質量增長​

    TCL 電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實現收入 547.8 億港元,同比增長 20.4%;經調整歸母淨利潤 10.6 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 62.0%,創下近年來同期最佳業績表現。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作為公司戰略核心的 Mini LED 電視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全球出貨量達 137 萬台,同比激增 176.1%,持續穩居全球首位,彰顯出技術創新與全球化佈局雙重驅動下的高質量發展成色。​

    2025 年上半年,TCL 電視全球出貨量達 1346 萬台,同比增長 7.6%,穩居全球品牌電視出貨量前二位置。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公司精準把握消費升級趨勢,持續推進產品結構優化。其中,大尺寸顯示業務表現尤為突出,實現收入 283.5 億港元,同比增長 9.4%,毛利率同比提升 0.5 個百分點至 15.9%,成為拉動整體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

    國內市場方面,受益於國家 "以舊換新" 政策的持續發力及公司中高端戰略的有效落地,TCL 電視出貨量實現穩健增長。上半年國內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 3.5%,其中 TCL 品牌電視出貨量同比增幅達 10.2%,零售量及零售額均位列市場前二。值得關注的是,Mini LED 電視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顯著提升,出貨量同比大幅增長 154.2%,佔比提升至 21.2%,較去年同期提高 12.6 個百分點,標誌着中高端產品已成為驅動國內業務增長的主力。​

    國際市場同樣表現強勁,上半年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 8.7%,其中 Mini LED 電視出貨量同比激增 196.8%,佔比提升至 7.7%。分區域看,新興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出貨量同比增幅達 18%,歐洲市場增長 13%,即使在面臨關税挑戰的北美市場,通過產品結構升級實現了平均售價(ASP)13% 的逆勢增長,彰顯出全球化佈局的韌性與活力。截至報告期末,TCL 海外產品營收已接近總營收的一半,全球化戰略成效持續顯現。​

華顯光電:營收激增72%,模組一體化戰略鑄就6倍淨利增長

    2025 年上半年,華顯光電(00334.HK)憑藉與 TCL 華星的面板模組一體化深度協同,實現了規模與利潤的雙重爆發。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31.71 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 72.2%;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達 5104 萬元,較去年同期激增 631.9%,每股基本盈利 2.43 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績單。​

    報告期內,華顯光電總銷量達 3370 萬片,同比大幅增長 70.0%,強勁的出貨表現直接帶動營收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值得關注的是,第二季度單季銷量達到 2040 萬片,環比第一季度大幅增長 54.4%。​

    在產品均價方面,受產品結構調整影響,公司整體銷售產品平均售價爲 96.9 元,同比小幅下降 3.9%。但得益於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攤薄效應,公司毛利率保持穩定在 3.7%,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營收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實現了盈利水平的同步提升。期內公司毛利達 1.18 億元,同比增長 70.0%,為淨利潤的大幅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中尺寸顯示模塊領域,公司重點佈局的平板類模組和商用顯示產品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受益於 "國補政策" 及品牌商促銷活動的雙重驅動,教育類平板市場需求旺盛,帶動公司平板類模組銷量同比激增 91.1%,達 430 萬片,營業額 7.427 億元,同比增長 71.3%。商用顯示產品表現更為搶眼,銷量同比增長超過 2.7 倍,達 170 萬台,營業額達 7.47 億元,成為公司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

信利國際 2025 上半年營收微降 5.7% 非手機業務構築抗周期防線​

    信利國際(00732.HK)上半年實現綜合營業淨額約 80.98 億港元,較 2024 年同期的 85.85 億港元同比下降 5.7%;實現公司擁有人應占期間溢利 1.41 億港元,同比減少 19.2%;基本每股盈利 4.49 港仙,董事會擬派中期息每股 5 港仙。儘管整體業績承壓,但公司非智能手機相關業務展現出較強韌性,6 月單月營業額同比增長 9.4%,呈現邊際改善跡象。​

    財報數據顯示,信利國際上半年毛利率為 7.9%,較 2024 年同期微降 0.2 個百分點,體現出在市場競爭加劇背景下的成本控制挑戰。​

    業務結構方面,智能手機相關產品業務成為業績拖累項,上半年銷售額按年減少 12.1%,這與全球消費電子需求疲軟的行業環境密切相關。相比之下,非智能手機相關產品業務(包括車載、工業、醫療及物聯網相關產品)表現出更強的抗周期能力,僅按年錄得 0.4% 的輕微減少,成為支撐公司業績的重要支柱。這種顯著的業務分化表明,信利國際近年來推進的業務多元化戰略正在逐步顯現成效,非消費電子領域已構築起一定的業績緩衝帶。​

豪威集團:營收139.40億元,同增15.49%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為139.4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5.49%。其中半導體設計業務產品銷售收入實現115.72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83.01%,較上年同期增加11.08%;公司半導體代理銷售業務實現收入23.14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16.60%,較上年同期增加41.73%。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團半導體設計業務中,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3.46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4.21%,較上年同期增加11.10%;公司顯示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5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3.30%,較上年同期減少2.60%;公司模擬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67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5.50%,較上年同期增加20.88%。

    本報告期內,豪威集團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研發投入金額約為17.24億元,佔公司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收入的14.90%,較上年同期增長9.01%。公司持續穩定地加大在各產品領域的研發投入,為產品升級及新產品的研發提供充分的保障,公司產品競爭力穩步提升。

水晶光電:淨利增17%:汽車電子與AR/VR構建增長雙引擎

    水晶光電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30.20 億元,同比增長 13.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5.01 億元,同比增長 17.35%,基本每股收益 0.37 元,業績增速跑贏行業平均水平。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至 29.46%,較上年同期增長近 2 個百分點,淨利率達 16.81%,盈利質量持續優化,凸顯出核心業務的強勁盈利能力。​

    在業務結構方面,水晶光電三大成長曲線協同發力成效顯著。作為第一成長曲線的消費電子板塊表現穩健,實現收入 25.13 億元,同比增長 13%,佔總營收比重 84.19%,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其中薄膜光學業務通過深化與北美大客户的戰略合作,完成消費電子終端品類全覆蓋,高端濾光片成功拓展至車載、無人機等新場景,微棱鏡產品出貨量連續增長,市佔率提升近兩位數。​

    汽車電子(AR+)板塊成為第二成長曲線的核心增長極,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2.41 億元,同比激增 79.07%,業務佔比提升至 8%。該板塊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 16.79 個百分點至 25.24%,主要得益於公司成功拿下國內一流主機廠及合資品牌多個新項目訂單,尤其是 LCOS 技術路線 AR-HUD 項目的定點突破,標誌着在車載光學高端領域的競爭力顯著增強。​

    以 AR/VR 為核心的第三成長曲線加速佈局,公司在反射光波導、衍射光波導及光機技術領域實現多項關鍵突破,目前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據披露,光波導業務作為公司 "一號工程" 進展超預期,計劃年底完成 NPI 黃金線量產打通建設,隨着供應鏈成本下降與生態內容爆發,有望成為未來消費電子領域的新增長極。

    市場拓展方面呈現 "內外兼修" 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外銷收入達 11.98 億元,同比增長 14%,佔總營收比重 72.77%,歐洲和亞洲市場持續貢獻穩定增量。內銷表現更為亮眼,實現收入 7.75 億元,同比增長 19.66%,國內戰略大客户深度協同效應逐步顯現,有效對衝了部分地區市場波動風險。​

偉志控股:車規級LED背光模組全球市佔有率達 15%

    2025 年上半年,偉志控股(01305.HK)交出一份 「營收微降但利潤高增」 的中期成績單。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11.27 億港元,雖同比小幅下降 3.3%,但公司擁有人應占淨利潤達 2850.5 萬港元,同比顯著增長 18.93%,基本每股收益為 12.97 港仙,呈現出 「結構優化勝於規模擴張」 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業績亮點集中體現在覈心業務的強勁表現與盈利能力的持續改善。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 11.3% 大幅提升 3.5 個百分點至 14.8%,這一顯著變化主要得益於 LED 背光業務的戰略性聚焦。期內該業務實現收入 11.03 億港元,同比激增 22.6%,佔總營收比重高達 97.8%,成為驅動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

    在細分市場領域,偉志控股車規級 LED 背光模組全球市場佔有率已達 15%,穩居行業首位。高端產品收入佔比超 92%,其中車用中控屏及 HUD(抬頭顯示器)相關產品收入同比增幅均超 25%,充分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顯示需求升級。​

晶科電子:營業收入11.13 億元,汽車智能視覺成核心引擎​

    晶科電子(股票代碼:02551.HK)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11.13 億元,同比增長 3.9%,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實現毛利 1.67757 億元,儘管受戰略項目投入增加影響,上半年股東應占溢利為 1123.2 萬元,基本每股收益 0.02 元,但公司核心業務板塊表現亮眼,尤其是汽車智能視覺領域的車規級器件產品訂單實現大幅增長,為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晶科電子主營業務由汽車智能視覺、新型顯示、高端照明三大板塊構成,形成了多元化的業務佈局和較強的市場抗風險能力。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共同支撐公司整體營收穩定增長,展現出良好的業務韌性。​

    在各業務板塊中,汽車智能視覺業務成為最大增長亮點。報告期內,公司車規級器件和模組產品由於產品性能競爭力,量產項目增多使得相關產品銷售額大幅上升。儘管受汽車行業上半年競爭加劇影響,智能車燈產品業務收入下滑導致汽車智能視覺產品整體收入為 4.185 億元,同比下降 9.3%,但車規級器件產品訂單的大幅增長充分體現了產品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和增長潛力。目前,汽車智能視覺業務佔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已達到 37.6%,成為公司戰略發展的核心重心。​

    與此同時,新型顯示和高端照明兩大業務板塊保持良好穩健發展,構成公司業績的堅實基本盤。新型顯示業務表現尤為突出,實現收入 3.544 億元,同比增長 30.3%,主要得益於大尺寸電視機背光模組和 MiniLED 顯示技術的應用帶來利好,同時國家家電補貼政策延續,使得集團新型顯示產品訂單持續增加。該業務聚焦於直下式或側入式背光液晶電視的 LED 器件和模塊,受益於顯示技術升級和市場需求穩定;高端照明業務則在植物照明等細分領域持續滲透,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市場份額。三大業務板塊的協同發展,有效對衝了行業周期性波動風險,保障了公司整體經營的穩定性。​

    作為公司在汽車智能視覺領域的重要戰略舉措,領為視覺大灣區總部項目正在積極建設中,該項目總投資逾 24 億元,佔地面積約 72 畝,規劃建設智能視覺產品研發中心及數字化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后,將形成年產超過 70 萬套智能前燈系統、70 萬套智能尾燈系統及 20 萬臺車載 HUD 設備的產能規模,成為公司面向汽車智能視覺產品和系統業務板塊的總部。​

元亨光電:營收同增41.56%,淨利激增65%​

    2025 年上半年,元亨光電實現營業收入 4.47 億元,同比增長 41.56%;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4949.25 萬元,同比大幅增長 65.09%,營收與淨利潤實現雙位數高增,經營業績顯著優於預期。​

    作為元亨光電營收支柱的 LED 顯示屏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 3.75 億元,同比增長 43.66%,佔總營收比重高達 83.9%,成為驅動整體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這一板塊的快速增長得益於雙重因素:一方面,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成功開發多個新客户並深化原有合作關係,海外訂單量持續攀升;另一方面,國內市場需求穩步釋放,推動訂單量與出貨量同步上升,規模效應逐步顯現。​

    報告期內銷售毛利率達到 31.93%,銷售淨利率為 11.04%,較去年同期均有明顯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淨利潤增速(65.09%)顯著高於營收增速(41.56%),反映出公司在規模擴張的同時,成本控制能力持續增強。營業總成本與營業收入的比率為 89.53%,精細化管理成效顯著,有效支撐了盈利水平的提升。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達 4921.89 萬元,與淨利潤規模基本匹配,顯示業績增長具有堅實的現金流支撐,財務狀況健康穩健。​

    在市場佈局方面,元亨光電採取境內外市場協同發展策略。公司以境外銷售為主,採用直銷與非直銷相結合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對單一市場或客户的依賴風險。上半年海外市場需求的持續提升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公司通過深化客户需求挖掘、建立長效跟進機制等精細化營銷手段,成功把握全球 LED 顯示市場的增長機遇。這種全球化佈局不僅拓寬了收入來源,也增強了公司抵禦區域市場波動的能力。​

新亞勝 2025上半年財報:營收1.91 億元,結構優化凸顯增長韌性

    2025 年上半年,新亞勝實現營業總收入 1.91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 1.85 億元增長 2.88%;實現淨利潤 2306.54 萬元,較上年同期的 2447.16 萬元小幅下降 5.75%。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公司通過深耕核心業務、優化市場佈局和精準成本控制,展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同時加大研發投入為未來發展積蓄動能。​

    從業務結構來看,新亞勝上半年呈現出鮮明的 「雙軌發展」 特徵。核心業務顯示屏板塊保持穩定增長,其中户內顯示屏實現收入 5790.23 萬元,佔營業收入的 30.38%;户外顯示屏收入達 1.27 億元,佔比 66.86%,構成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值得關注的是,户外顯示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4.74%,但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 3.81 個百分點至 31.97%;户內顯示屏毛利率為 35.22%,同比下降 2.44 個百分點,反映出顯示器件行業整體面臨的盈利壓力。

    區域市場佈局方面,新亞勝境內外業務呈現顯著反差。境內市場表現亮眼,實現收入 2326.94 萬元,較上年同期激增 178.83%,主要得益於新客户開發成效顯著及新產品推出帶來的增量市場。儘管境內業務毛利率僅為 12.89%,同比下降 13.38 個百分點,但為未來市場拓展奠定了基礎。境外市場仍為主要營收來源,實現收入 1.67 億元,佔總收入的 87.79%,雖同比微降 5.42%,但保持了 36.28% 的較高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顯示出公司在國際市場的持續競爭力。

​勤上股份2025上半年財報:營收 2.63 億元,同增18.8%

    勤上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2.63 億元,同比增長 18.8%;但歸母淨利潤呈現虧損狀態,為 - 2812.30 萬元,同比下降 24.80%,呈現出營收增長與利潤下滑的背離態勢。

    從業務構成來看,勤上股份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呈現出顯著的集中化特徵。其中,户外庭院用品業務表現突出,佔總營收的 74.25%,成為公司當之無愧的核心業務板塊。户外照明業務佔比 18.99%,景觀亮化業務佔比 4.97%,顯示屏及其他業務佔比 1.78%,而室內照明業務佔比僅為 0.01%。與 2025 年一季度相比,户外庭院用品的佔比從 71.36% 進一步提升,顯示公司在業務聚焦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資源持續向優勢板塊集中。

    上半年銷售毛利率為 17.21%,銷售淨利率則為 - 10.68%。營業利潤虧損 3034.40 萬元,利潤總額虧損 3060.64 萬元,淨利潤虧損 2812.86 萬元。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單季業績表現弱於第一季度,上半年營業利潤同比降幅(-11.52%)較一季度(-4.73%)進一步擴大,反映出成本壓力在第二季度有所增加。儘管公司通過業務聚焦實現了營收增長,但成本控制未能同步跟進,導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出現。​

成電光信:營收利潤雙降

    成電光信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6919.52 萬元,較上年同期的 1.45 億元大幅下降 52.37%;歸母淨利潤由上年同期的盈利 2699.48 萬元轉為虧損 423.28 萬元,同比降幅達 115.68%。

    繼 2024 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 89.86% 的高速增長后,2025 年上半年營收回落至 2023 年同期水平下方(2023 年上半年營收為 7651.46 萬元)。淨利潤結束了連續三期半年報的增長態勢(2023H1 增長 38.63%,2024H1 增長 40.32%),首次出現虧損。扣非后歸母淨利潤虧損額更大,達到 495.03 萬元,同比降幅 119.1%。​

    報告期內毛利率為 36.13%,較上年同期的 46.25% 下降 10.12 個百分點,連續三期半年報呈下滑趨勢,較 2023 年上半年的 60.15% 已累計下降 24.02 個百分點。淨利率由上年同期的 18.58% 轉為 - 6.12%,同比下降 24.7 個百分點。

    從單季度表現看,二季度業績呈現一定改善跡象。2025 年第二季度毛利率為 34.74%,雖同比下降 6.21 個百分點,但環比一季度下降 4.77 個百分點,降幅收窄;淨利率為 - 0.77%,較一季度的 - 19.04% 大幅提升 18.27 個百分點,顯示公司在二季度採取的經營調整措施初見成效。​

    成電光信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中,特種顯示產品與網絡總線產品形成雙主業格局。報告期內,特種顯示產品佔比 54.32%,網絡總線產品佔比 45.38%,其他業務佔比僅 0.30%。

富滿微:營收同比增26.42%,虧損幅度收窄​

    報告期,富滿微實現收入38,279.22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4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76.75 萬元,較上年同期減虧25.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974.73 萬元,較上年同期減虧13.10%。

    富滿微是一家致力於高性能、高品質模擬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研發、封裝、測試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產品包括LED 屏控制與驅動芯片、功率器件(MOSFET/IGBT)、MCU、快充協議芯片、5G 射頻前端分立芯片及模組芯片,以及各類ASIC 芯片。這些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家電行業,通信設備、工業控制等傳統領域,同時也深入物聯網、新能源、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製造及5G 通信等新興電子領域。

宇瞳光學:營收利潤雙增長,車載光學成新引擎​

    宇瞳光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14.16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 12.49 億元同比增長 13.38%;歸母淨利潤 1.08 億元,同比增長 27.19%,利潤增速顯著高於營收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盈利提升態勢。基本每股收益為 0.29 元。​

    在盈利能力方面,宇瞳光學上半年毛利率達到 24.71%,較上年同期提升 2.72 個百分點,顯示出產品競爭力的持續增強。其中第二季度毛利率環比進一步提升至 25.18%,同比上升 2.45 個百分點,單季度盈利能力改善趨勢明顯。儘管受成本結構調整影響,淨利率較上年同期微降 0.17 個百分點至 7.60%,但整體盈利質量仍保持在較高水平。​

    業務結構優化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支撐。作為公司核心業務的光學鏡頭製造業實現營收 13.30 億元,同比增長 12.77%,佔總營收比重超過 90%。在具體業務板塊中,傳統安防類業務保持穩定貢獻,而智能家居和車載類業務增長尤為突出,其中車載光學業務同比大增 37.78%,成為驅動公司增長的新引擎,充分體現了公司戰略佈局的前瞻性。​

    宇瞳光學在安防領域建立了較為堅實的市場領先地位,戰略佈局了車載鏡頭、車載HUD、激光雷達、智能車燈等智能駕駛領域,同時加大工業、視訊、紅外熱成像、攝影、投影光機、AR/VR 鏡頭等方面的投入和營銷。

    從戰略佈局看,公司正加快推進 "車載光學生產項目"" 多元化應用光學項目 " 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鞏固在車載光學、機器視覺等新興領域的佈局。上半年經營現金流的顯著改善,為公司持續推進產能擴張和技術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有助於公司把握汽車智能化帶來的車載光學市場機遇。

中潤光學:高清拍攝及顯示領域增速迅猛,同增274.61%

    報告期內,中潤光學實現營業總收入24,972.92 萬元,同比增長29.73%;實現利潤總額2,208.35 萬元,同比增長4.1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056.46 萬元,同比增長0.9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801.57 萬元,同比增長14.34%。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112,884.22 萬元,同比增長7.31%;歸屬於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85,727.01 萬元,同比下降0.39%。

    中潤光學業務領域的不斷豐富,產品品類也越來越多,公司具備全玻、玻塑、全塑等各種鏡片材質及其組合的產品研製能力,形成了以大倍率變焦為優勢,涵蓋中小倍率變焦和定焦的全類型產品線,並已經開發出了紅外熱成像鏡頭,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安防、智慧國防、無人機、掃地機器人、工業檢測、醫療檢測、投影顯示、視訊會議、智能駕駛、攝影攝像等眾多領域。

    報告期內,中潤光學圍繞既定的戰略方向,進一步加強了新產品、新技術應用轉化與市場推廣,在多個領域形成了系列化產品及核心技術積累,產品類型不斷豐富、應用領域不斷增加、客户質量不斷提升;各領域產品收入均呈增長趨勢,智慧監控及感知領域平穩增長,較上年同期增長20.14%;高清拍攝及顯示領域增速迅猛,較上年同期增長274.61%;智能檢測及識別領域增長明顯,較上年同期增長108.98%。

    報告期內,中潤光學研發投入為2,964.65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40%,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為11.87%。報告期內,公司累計申請專利12 件,其中發明專利12 件;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7 件,其中發明專利15 件。截至報告期期末,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70 件,其中發明專利137 件。

    報告期內,中潤光學立足核心技術,保持並加大研發投入,持續關注前沿技術發展和國家戰略,不斷實現技術突破,鞏固在技術上的競爭優勢,公司繼續在智慧安防、無人機、視訊交互等領域保持發展優勢,並在投影顯示、智能家居、智能駕駛、工業檢測、紅外熱成像、AIOT 等多個細分應用行業繼續拓展。​

騰景科技:營收、淨利雙增,AR智能眼鏡業務取得積極進展

    報告期內,騰景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26,287.72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2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658.88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4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462.4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68%。主要系:1、報告期內受益於AI算力需求驅動高速光通信元器件市場增長態勢,公司持續加強光通信領域業務開拓和產品交付,推動光通信領域收入增長;半導體設備等新興應用領域高端光學模組業務繼續保持高增長。2、報告期內,公司立足長遠發展和未來業績增長,持續加大關鍵領域業務佈局的研發投入力度,研發投入較上年同期增長30.71%。

    在垂直整合能力建設方面,騰景科技加快推進合肥控股子公司應用於高速光通信領域的部分晶體材料產品擴產,並在客户訂單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南京分公司開展的AR智能眼鏡近眼顯示光波導+光機模組業務在消費級市場的導入取得積極進展,並逐步開展產品量產交付;推進對控股子公司GouMax 的業務整合,實現在境內合資公司的高邁光通訊技術(福建)有限公司具備獨立生產GouMax 多型號光測試模塊/設備產品的能力;武漢全資子公司已完成高速光引擎生產試製線的建設,在光引擎封裝工藝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推動公司實現在光通信領域的技術能力延展、升級,為后續的業務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報告期內,騰景科技研發投入2,910.77 萬元,佔營業收入11.07%。公司繼續圍繞客户需求,緊跟高速光通信技術集成化演進趨勢、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趨勢、AR 眼鏡近眼顯示技術加速落地趨勢,積極進行光學光電子行業的技術研究和前瞻佈局,持續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加深、拓寬技術護城河,推動公司產品結構提質、價值含量提升。

德龍激光:營收微增、毛利穩定、現金流改善

    德龍激光(股票代碼:688170)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 2.85 億元,同比增長 2.49%;公司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3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40%。儘管歸母淨利潤出現 1548.44 萬元虧損,同比下降 56.92%,但公司核心業務毛利率保持穩定,經營性現金流實現顯著改善,展現出在行業調整期的運營韌性。

    分產品看,精密激光加工設備銷售收入2.05 億元,同比增長1.72%,佔主營收入的72.34%。公司長期聚焦半導體、電子、新能源及面板顯示四個下游應用方向。半導體相關激光加工設備實現銷售收入0.86 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9.54%,主要因為成熟產品銷量減少,新產品下游客户擴產具有周期性;

    電子領域激光加工設備實現銷售收入0.66 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0.53%,公司面向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推出的玻璃、陶瓷、FPC 等激光加工設備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去年訂單在今年轉化;新能源領域實現銷售收入0.36 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9%;

    面板顯示激光加工設備實現銷售收入0.17 億元,主要為柔性OLED、LCD 顯示等領域產品。激光器對外銷售實現收入2,332.47 萬元,同比增長47.98%,主要是固體超快激光器中的皮秒激光器收入增長95.08%。激光器對外銷售收入中,納秒激光器銷售收入佔比18.60%,皮秒、飛秒及可調脈寬等激光器銷售收入佔比81.40%。

    德龍激光通過多年的研發積累,掌握了LCD 和OLED 顯示面板激光切割技術,該技術是主要針對OLED 薄膜材料、蓋板玻璃、偏光膜、PET、PI 等多層複合材料的激光切割技術,通過不同膜層材料的特性選擇不同波長、脈寬、能量的激光參數實現半切、全切及選擇性切割功能。該技術集合了自動上下料、視覺定位、AOI 檢測分選、MES 信息交互等智能化功能,可以根據客户顯示面板生產製程和廠房規劃提供定製化設計。依託於該核心技術形成了全自動偏光片激光切割設備、全自動柔性OLED 模組激光精切設備等系列產品。

    目前,「巨量轉移技術」和「巨量檢測修復技術」是Micro LED 產業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公司已經在相關技術領域做了技術儲備,自2022 年獲得首個客户訂單后,公司積極進行產品推廣,現已獲得多家頭部廠商訂單並獲得驗證通過。

英諾激光:營收淨利齊升,盈利質量顯著改善​

    英諾激光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2.1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3.03%,營業收入已連續八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歸母淨利潤 847.93 萬元,同比大幅增長 230.06%,實現營收與淨利潤的雙重增長,呈現出顯著的盈利改善態勢。

    2024 年,英諾激光已完成對若干新業務的佈局工作,形成了「以激光器為核心,以激光解決方案為觸角,涵蓋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新一代顯示和生物醫學等多元下游行業」的業務佈局,多元下游行業開始競相貢獻增量。今年以來,公司秉持「堅定信心、提升業績、分享成長」的經營策略,發揮「技術和產品能力」而佔領先機;增強「市場開拓能力」以放大效用;鍛造「團隊和管理能力」來提升效益;推進AI 賦能產品設計和日常管理。

    多年來,英諾激光立足領先的激光器引領的「光源+光學/運控/視覺+工藝」平臺能力,只做瞄準客户「痛點」需求的事,只做為行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事,只做立足自身激光器優勢的事。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強化激光器的領先優勢,「解鎖」下游行業的「痛點」需求,不斷提升激光技術的滲透率。同時,公司以激光器和激光模組兩類產品深耕下游行業,以創新的解決方案助力客户「提質、增效、降本」。在Micro LED 領域率先提出建設巨量轉移工藝線和採用固體激光技術路線等思路。

    報告期內,激光器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3,056.58 萬元,同比下降9.05%;激光模組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為5,855.84 萬元,同比增長235.14%。

華海清科:營收破19億,核心設備量產驅動業績增長

    報告期內,華海清科實現營業收入19.50 億元,同比增長30.2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5 億元,同比增長16.8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60 億元,同比增長達25.02%。同時公司持續優化生產、管理等內外資源配置,規範設計、研發、製造、客服等全流程管理,深化精益運營,強勁發展動能。

    持續推進新產品新工藝開發,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一方面基於現有產品CMP 產品、離子注入產品面向更先進製程工藝和功能需求不斷進行更新迭代,另一方面積極佈局減薄裝備、劃切裝備、邊拋裝備等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拓展,為客户提供3D IC全流程解決方案,滿足當下AI 芯片、HBM(高帶寬存儲器)堆疊封裝、Chiplet(芯粒)異構集成等前沿技術領域的迫切需求。

    華海清科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基於現有產品持續的迭代升級,積極佈局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拓展,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2.46 億元,同比增長40.44%,全面佈局CMP、減薄、劃切、邊拋、離子注入和濕法等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00 件,軟件著作權39 件。

易天股份:營收增92%、淨利扭虧暴增189%!

    報告期內,易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3.04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 1.58 億元大幅增長 92.41%;歸母淨利潤 2996.56 萬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較上年同期的 - 3400 萬元增長 189.19%;扣非淨利潤 2860.11 萬元,同比增長 184.55%,業績呈現全面爆發式增長態勢。​

    易天股份優化資源配置,深化與戰略客户的合作,加大新客户拓展力度;構建全流程服務體系,以技術服務滿足客户多樣化需求及生產難題。依託先進技術、穩定的產品質量、優質品牌和良好服務,從市場銷售網絡建設開始,橫向拓展海外市場空間。公司通過國際化與差異化市場拓展並進,核心客户訂單額、海外市場出貨量均實現增長。

    在LCD 顯示設備領域,中大尺寸模組組裝設備的整線技術能力優勢凸顯。易天股份推出88 寸、100 寸及130 寸清洗偏貼脱泡整線,已具備130 寸以下整線組裝能力,持續推進整線技術升級,並向更大尺寸整線製造能力突破。報告期內,公司首條110 寸RTP 卷材偏貼整線方案完成關鍵階段交付並獲客户認可;大尺寸RTP 及配套半自動返修設備取得了包括三利譜、華星光電等客户訂單。公司大尺寸LCD 模組設備出貨量持續保持業界領先,隨着國內面板廠商在海外拓展建廠,公司獲得了華星光電、藍思科技、無錫夏普、璨宇光電等客户的海外訂單。

    在柔性OLED 顯示設備領域,易天股份推出了超高精度的偏光片貼附設備、柔性OLED 面板製作工藝所需膜材貼附設備(如OCA 貼合設備、取后覆膜設備、支撐膜等設備),獲得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等客户訂單。報告期內,公司獲得京東方第8.6 代AMOLED 生產線項目訂單,柔性OLED 覆膜設備已在合肥維信諾相關產線完成驗證。

    在VR/AR/MR 顯示領域,易天股份推出的VR/AR/MR 製造工藝中所需膜材製造的覆膜、清洗、偏貼、自動化檢測配套等設備,獲得了京東方、視涯科技、歌爾股份、蕪湖微顯、夢顯科技、青島虛擬顯示等客户訂單,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份額。

    在Mini/Micro LED 設備領域,新型模壓覆膜設備完成交付。微組半導體深化與客户京東方、惠科股份、兆馳晶顯、鴻利顯示、聚飛光電、雷曼光電、洲明科技等眾多新型顯示行業客户的合作,持續獲得客户訂單。易天半導體加大MiniLED 巨量轉移設備的研發與推廣,積極展開與行業龍頭客户的合作,通過深入的技術交流,獲得客户對技術路線的認可並打樣。

聯得裝備:新型顯示、智能座艙等四大業務板塊均實現技術突破與訂單落地

    報告期內,聯得裝備實現營業收入 6.37 億元,雖同比下降 5.34%,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 2.3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61.07%,主要得益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減少,運營效率顯著提升。現金流的強勁增長不僅反映出公司回款能力與成本控制能力的優化,更為后續業務拓展與研發投入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撐。

    報告期內,聯得裝備主要從事新型半導體顯示智能裝備、汽車智能座艙系統裝備、半導體封測設備、新能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綁定設備、貼合設備、偏貼設備、覆膜設備、檢測設備、大尺寸/超大尺寸TV 模組整線設備、移動終端自動化設備、汽車智能座艙系統組裝設備、超精密點膠及3D 點膠設備、Mini/Micro LED 芯片分選設備、擴晶設備、真空貼膜設備、巨量轉移設備、高精度拼接設備、半導體倒裝設備、固晶設備、AOI 檢測設備、引線框架貼膜設備、鈣鈦礦光伏塗布/VCD/HP 等設備、鋰電池模切疊片設備、電芯裝配段及Pack 段整線自動化設備。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支出4,739.82 萬元,佔營業收入7.44%。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研發人員385 人,佔公司總體員工數量的27.61%。在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優秀技術人才的推動下,公司產品製造水平、研發創新能力一直居於國內同行業的前列。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已獲得授權專利290 項,其中有73 項發明專利,199 項實用新型專利,18 項外觀設計專利,並已獲得軟件著作權189 項。

    聯得裝備在TFT-LCD 顯示、OLED 顯示、Micro-OLED 顯示和Mini/Micro LED 新型顯示領域的生產設備研發佈局廣闊,是國內領先的顯示領域裝備製造商,基本覆蓋了主要的生產工藝流程,分別有綁定設備、貼合設備、AOI 檢測設備、貼膜/覆膜設備、偏貼設備、精密點膠設備。在Mini/Micro LED 領域,已經推出芯片分選設備、芯片擴晶設備、檢測設備、真空貼膜設備、芯片巨量轉移設備、高精度拼接設備等。在未來的發展中,公司將繼續加強自身在新型半導體顯示裝備領域的技術儲備,在保持公司在后段設備研發中的優勢的同時,繼續積極開拓顯示中前段設備的研發,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力度,支撐該業務的快速成長。

    聯得裝備在汽車智能座艙系統行業的佈局逐漸在訂單中變現,特別是公司與國外大客户的深度合作,實現了設備在歐洲、東南亞、北美的落地。公司的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向世界展現了強勁的中國「智造」力量。爲了更好地服務海外客户,公司在羅馬尼亞設立子公司(LIANDE EQUIPMENT S.R.L)服務公司在歐洲的業務,並建立了諸多海外網點,為國外客户提供專業高效服務。公司憑藉卓越的設備性能、先進的技術水平、精湛的工藝設計、強大的交期掌控能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獲得了海外大客户的廣泛認可,增強了客户粘性。

凱格精機:營收同增26.22%,淨利潤同比激增144%

    報告期內,凱格精機實現營業收入45,361.81萬元,同比增長26.2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714.20萬元,同比增長144.1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317.31萬元,同比增長163.55%;公司產品綜合毛利率為41.86%,同比增加9.58個百分點;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為0.63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2.31%。

    報告期內,錫膏印刷設備實現營業收入29,198.89萬元,同比增長53.56%,主要原因系人工智能投資規模增加、AI服務器需求的增長、消費電子需求回暖、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等帶來PCBA 中SMT設備需求的增長。點膠設備實現營業收入6,049.74萬元,同比增長26.31%,主要系技術的沉澱、產品的升級增強了點膠設備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充分發揮在電子裝聯行業的品牌影響力及客户協同效應,市場佔有率得到穩步提升。封裝設備實現營業收入5,917.62萬元,同比下降38.85%,行業需求放緩的同時部分產品暫未滿足驗收條件,對當期收入有一定影響。柔性自動化設備實現營業收入2,451.18萬元,同比增長71.33%,公司800G光模塊自動化組裝線體被全球知名客户認可,報告期內進一步推出1.6T光模塊自動化組裝產品線。

    報告期內,淨利潤同比增長較快,主要原因系營業收入的增長及綜合毛利率的提升。高毛利率業務收入結構佔比的提升對綜合毛利率的提升有積極影響,基板複雜度提高和高價值PCB組裝需求的增長對錫膏印刷設備的穩定性、精度、智能化有更高的要求,從而增加高端設備的需求。公司產品綜合毛利率為41.86%,同比增加9.58個百分點。

    產品佈局方面,凱格精機堅定落實「共享技術平臺+多產品+多領域」的研發佈局,實現產品從單個「單項冠軍」邁向多個「單項冠軍」的戰略。依託公司研發中心,錫膏印刷設備不斷鞏固單項冠軍的市場地位,提升高端市場及高精密印刷市場的佔有率;封裝設備事業部推出GD-S20系列固晶設備,產品適用於Mini LED商用顯示領域,滿足COB/MIP/COG三種主流技術路線,固晶UPH 240K/H-270K/H,設備集成多層軌道、自動對位、低功耗焊頭等技術,幫助客户實現降本增效目標;點膠機的競爭力大幅提升,產品推陳出新,市場佔有率穩步增長,同時推出了塗覆機,正在進行市場推廣;先進封裝領域推出「印刷+植球+檢測+補球」的整線設備並在報告期內實現了銷售;柔性自動化事業部推出1.6T光模塊自動化組裝產品線。

海目星:營收16.64億元,同降30.50%

    2025 年上半年海目星實現營業收入 16.64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30.50%;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 - 7.08 億元,同比下降 565.6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淨利潤為 - 7.18 億元,同比下降 660.97%。基本每股收益為 - 2.91 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 - 24.65%,反映出公司上半年整體經營承壓明顯。​

    報告期內,v高度重視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聚焦激光及自動化領域前沿技術,在多款核心設備及多項關鍵工藝上持續取得的突破。如在新型顯示領域,公司持續推進Micro LED 關鍵技術攻關:巨量轉移設備實現高速定位、精準對位及激光工藝突破,巨量焊接設備完成G2.5 代面板開發並實現小批量量產,激光修復設備攻克芯片去除、焊盤整平、芯片焊接等關鍵技術瓶頸;同時攜手福州大學研製出國內首款晶圓級非接觸電致發光檢測樣機FED-NCEL,突破Micro LED 巨量檢測技術瓶頸,填補行業空白。

    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海目星擁有多項與激光光學及自動化相關的核心技術,截至2025 年6月30 日,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102 件,授權軟件著作權413 件。2025 年上半年新增獲得授權專利188 件,授權軟件著作權13 件。

凌雲光:營收增長 25.73%,戰略聚焦 AI + 視覺成效顯著

    2025 年上半年,凌雲光聚焦「AI+視覺」賦能多行業智能製造及具身智能應用場景,產品佈局與市場拓展取得較好進展。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3.68 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5.73%,業務結構持續向好。受益於公司產品的AI 能力的持續提升,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利潤總額0.94 億元,同比提升30.59%,歸母淨利潤提升10.10%。公司在智能製造、具身智能、下一代光通信佈局將對業務產生持續性影響,對公司中長期業務發展起引領作用。

    將技術優勢升級為智能化能力突出的新品,顯著提升產品競爭力,提升公司在多行業的市場佔有率;併購JAI 后的協同效應及海外戰略拓展影響,境外收入實現1.65 億收入,同比增長64%,海外戰略持續推進實施;規模效應初步顯現,費用增速低於收入增速。受非經營性收入下滑影響,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96 億元,同比增長10.10%。

    在報告期內,凌雲光在多行業取得了較好的業務進展:消費電子產業在OLED 加速落地與AI 技術持續突破的雙重驅動下,保持温和復甦狀態。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5.83 億元,同比增長49%;視覺系統方面,依託領先的AI 算法,在保持既有優勢份額的基礎上,緊貼客户對品質升級和操作簡易化的需求,推出一系列創新型視覺系統,贏得頭部客户廣泛認可。在設備端,公司抓住OLED 新一輪周期,並緊扣客户「提質增效」的質量升級需求。以自研相機與AI 深度耦合,在屏幕點燈環節實現替人增效的價值躍遷,實現了份額的提升;公司憑藉技術優勢鎖定外觀檢測制高點,市佔率穩居外觀檢測賽道前列。公司最新發布的屏幕外觀檢測設備可較好滿足客户最嚴苛的標準,充分彰顯了公司硬核的技術創新能力與行業引領地位。

    展望未來,AI 算法在消費電子、印刷包裝、新能源等領域的持續落地,使公司「視覺+AI」方案的跨行業領先優勢更加突出;具身智能的新賽道佈局與JAI 的深度協同,將進一步放大增長動能,對公司中長期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炬光科技:營收增長 26.2%,戰略轉型顯效單季實現盈利

    報告期內,炬光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9,276.61 萬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38,973.1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94.07 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收窄317.85萬元,二季度單季度實現盈利701.39 萬元;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297,028.76 萬元,較期初增長0.8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14,463.85 萬元,較期初增長1.55%。

    炬光科技主營業務收入按照上游、中游業務及全球光子工藝和製造服務業務劃分,2025 年上半年,上游收入為25,975.15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82%;中游收入為9,625.37 萬元,較同期下降5.59%;全球光子工藝和製造服務收入為3,372.64 萬元,為新興業務板塊持續貢獻收入。

    汽車應用中游模組2025 年上半年實現收入5,023.82 萬元,同比增長25.34%。該增長主要來自汽車投影照明應用的持續放量,公司此前獲得的歐洲某車企項目進入實施階段,並繼續推動與歐洲知名Tier1 客户的合作落地,年內已獲得兩個MLA 車載投影項目的正式定點函,未來將為公司汽車應用業務提供持續增量支撐。

    新型顯示業務方面,炬光科技完成一套國內客户激光剝離系統交付,mini-LED 直顯激光修復系統實現持續交付,新產品升級並送樣驗證,預計將於三季度開始貢獻新增收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