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09:02
8月27日晚,華盛鋰電(688353.SH)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72.02%;歸母淨利潤虧損7273.89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已由去年同期的8967萬元收窄至7851萬元。
從營收規模來看,華盛鋰電業績表現亮眼。2025年上半年主營收入同比增長72.02%,主要得益於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公司電解液添加劑產品的銷售數量顯著提升。這一增長反映了行業對鋰電池材料核心添加劑的持續旺盛需求,也印證了華盛鋰電在細分領域的市場地位。
報告期內,公司始終專注於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堅持以產品創新為核心、服務客户為導向,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與技術迭代強化市場地位。
目前,行業仍處於周期底部,落后產能出清與需求增長的疊加效應有望推動行業逐步回暖;當前電解液添加劑價格仍處於底部區間,行業供需結構仍在調整優化中。隨着行業落后產能逐步出清及下游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電解液添加劑市場有望逐步走出周期底部,迎來新一輪增長。在此過程中,成本控制與技術迭代能力將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公司在全力推進「年產20萬噸低能耗高性能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一期5萬噸)」、「新建年產500噸LiDFOB、2000噸MMDS項目」以及「年產3000噸雙氟磺酰亞胺鋰項目」的建設工作。公司正全力以赴,力求這些項目早日完工並釋放產能,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和業績提升提供堅實支撐。在這些項目中,「新建年產500噸LiDFOB、2000噸MMDS項目」已於2025年8月開始試生產,為公司在電解液添加劑領域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鞏固技術領先地位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后續項目的順利推進積累了寶貴經驗。LiDFOB和MMDS作為高性能電解液添加劑,對於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具有關鍵作用。項目的順利試產,不僅驗證了公司技術的成熟度和生產能力的可靠性,也預示着未來將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對高性能鋰電池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為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開闢新的增長點。
作為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領域的技術驅動型企業,華盛鋰電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始終是其發展的核心動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2327.78萬元,同比增長22.13%。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39項,其中包括88項發明專利和51項實用新型專利,展現了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豐碩成果。
公司憑藉強大的科研實力,在電解液添加劑領域不斷深耕細作。在2025年上半年,正式推出HSI003、S1521、S1522三款電解液添加劑,在行業內引發了廣泛關注。
HSI003作為正負極成膜添加劑,創新採用多極成膜機制,適配三元/鈷酸鋰體系,實測可大幅提升高倍率循環性能、顯著優化常温循環壽命且高温存儲無衰減,還能通過優化SEI/CEI膜結構緩解正極結構退化與負極析鋰問題;S1521/S1522作為原位除水除酸添加劑,突破傳統「初始除酸」侷限,可循環過程原位抑制HF生成與水分殘留,並通過動態調控界面微環境抑制DCIR增長,延長電池服役壽命。這三款添加劑的推出,是公司針對高電壓下的界面反應調控、雜質抑制等核心需求而精心打造的差異化解決方案。這不僅展現了公司在電解液添加劑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更為行業提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技術瓶頸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公司持續深耕主營業務降本空間,依託公司總部研究院牽頭組建的研發團隊,成功攻克VC、FEC新型工藝流程,實現成本大幅下降;同時,公司持續完善現有添加劑產品矩陣,打通新型電解液添加劑(MMDS、LiDFOB、LiFSI)及新型粘結劑(PAA、SBR)等產品的工藝流程,推動其儘快實現投產見效。
以公司總部研究院、華贏新能源負極研究院為科技創新核心平臺,持續探索鈉離子電池、半固體電池、固態電池等新一代電池領域的添加劑及電解質前沿技術,成功突破固態電池電解質及硫化鋰生產工藝關鍵技術,持續強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及技術領先地位,進而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盈利能力與品牌影響力。不僅為公司未來技術升級預留了充足的迭代空間,更為應對客户需求變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