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07:30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潘亮
機器人賽道的爆火,正吸引越來越多車企跨界佈局。近日,長安汽車旗下辰致集團在「十五五」科技規劃中明確將機器人納入重大項目,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執行官靳玉志也公開表示自動駕駛平臺能力將向具身智能延伸,而小鵬汽車更是宣佈人形機器人明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截至目前,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已有超20家國內外車企披露機器人業務進展。行業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8700億元。資本市場早已聞風而動——近一年機器人板塊漲幅超過120%。車企短期雖難以靠機器人盈利,但提前卡位未來萬億級市場,已成為一場不能缺席的戰略競賽。
長安跨界創新
「機器人將是我們‘十五五’期間重點發力的新領域。」8月26日,中國長安旗下辰致集團管理層在「十五五」科技規劃研討會上透露。據介紹,辰致集團將以動力底盤一體化共性技術為基石,構建汽車、機器人、摩托車跨界創新技術能力,打造完整的架構集成設計核心技術能力。
「我們正在推進智能底盤域控、多功能輪轂驅動、協作機器人等重點項目。」該管理層表示,辰致集團將聯合開發團隊,打造一體化動力底盤集成技術平臺,為機器人等新產業賦能。這意味着,長安不僅將機器人視為技術延伸方向,更將其納入集團重大戰略規劃,擬通過跨界創新開闢新增長極。
華為小鵬競速
「自動駕駛是平臺能力,未來會走向具身智能。」近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執行官靳玉志在公開場合直言,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將從乘用車延伸至物流車、Robotaxi等場景,最終落地機器人領域。靳玉志強調,自動駕駛所需的數據、算法、算力等能力,與機器人高度協同,華為正通過技術複用降低研發成本,加速機器人商業化進程。
而小鵬汽車的步伐更為激進。「我們的目標是在2026年下半年實現人形機器人量產。」8月26日,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透露,小鵬兩年前已全資併購機器人業務,通過整合資源解決小型企業生存難題,目前集成進展順利。據悉,小鵬人形機器人量產后將達到準L4級別,支持語言手勢交互、自主運動和學習功能,避免「遙控型」低級自動化。何小鵬坦言:「機器人技術比汽車更廣更難,但我們必須搶佔先機。」
各路資本熱捧
據記者統計,目前已有超20家車企進軍機器人賽道,包括小米、上汽、廣汽、賽力斯、比亞迪、豐田、特斯拉等。業內人士分析,車企的佈局邏輯有兩點:一是產業協同效應,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硬件、軟件生態可直接或間接應用於機器人;二是市場潛力驅動,機器人作為萬億級風口產業,能吸引資本市場關注。
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中國電子學會預測,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700億元;7月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融資24起,其中23起來自國內,總額超70億元。資本市場同樣火熱,截至8月29日,A股機器人板塊近一年漲幅超過120%。
「車企現在難以從機器人產業獲利,但佈局未來是關鍵一步棋。」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隨着長安、華為、小鵬等頭部企業加速推進,機器人賽道正從「概念熱」邁向「落地潮」,一場關於技術、資本與市場的競賽已然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