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超豪華品牌缺席 自主品牌激戰智能化

2025-09-01 00: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第二十八屆成都國際車展(以下簡稱「2025成都車展」)近日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風向標,本屆車展迎來顯著變化——保時捷、賓利、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集體缺席,過去豪車雲集的16號展館,如今已被新能源及科技企業全面佔據,且新能源品牌的展區面積同比擴大40%,創歷史新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自主品牌與新勢力的表現亮眼:小米汽車攜全陣容車型首秀,華為鴻蒙智行「五界」車型齊聚,智駕功能更下探至10萬—20萬元主流價格帶,加速技術普及。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電動化與智能化已成為車展新車發佈的核心焦點,技術落地速度持續加快。未來,傳統燃油車及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或將進一步被中國本土品牌擠壓,汽車行業正從「機械驅動」向「科技驅動」深度轉型,中國品牌有望在這一行業變革中佔據更關鍵的地位。

  多個超豪華品牌缺席

  車展,向來是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關鍵風向標,也是各大汽車品牌展示創新成果、塑造品牌形象的關鍵平臺。2025成都車展吸引近120個汽車品牌參展,展出車輛超過1600輛,再度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本屆成都車展的一大顯著變化是超豪華汽車品牌的集體缺席。曾集中展示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的16號展館,如今被小米、紅旗、廣汽本田、廣汽傳祺、寧德時代等一眾聚焦科技與新能源的企業佔據。官方資料顯示,本屆成都車展上,新能源品牌展區面積較去年擴大40%,創歷史新高。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超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的銷量壓力與戰略調整。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國內進口汽車銷量為18萬輛,同比下滑33%。以保時捷為例,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由2021年的9.57萬輛下滑至去年的5.69萬輛。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其中中國市場銷量僅為9471輛,同比下跌42%。其實,包括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等一眾超豪華品牌中國市場銷量均呈現下滑局面,同樣面臨類似挑戰。

  除銷量下滑外,超豪華品牌還處於電動化轉型的回調期。今年2月,法拉利宣佈將在10月9日的資本市場日上推出品牌首款純電動車型,並有望在今年底前或明年上市。但隨后,法拉利又推迟了該車型的發佈計劃,改為明年春季全球首發,預計明年10月向首批客户交付。

  法拉利並非唯一推迟電動化進程的跑車製造商。去年12月,大眾集團旗下蘭博基尼品牌宣佈,首款純電動車將從2028年推迟至2029年推出,瑪莎拉蒂則已終止MC20電動跑車的研發計劃。除超豪華品牌外,雷克薩斯、捷豹路虎等主流豪華車企也同樣缺席本屆成都車展。顯然,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下,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結構正逐漸發生轉變。

  自主品牌下沉智駕

  與超豪華品牌的缺席形成對比的是,自主品牌及造車新勢力正大幅擴充展臺規模,並帶來眾多新車型及前沿技術。

  首次參展的小米汽車拿下近1000平方米的展位,並攜全陣容車型亮相。其中,小米SU7 Ultra紐北限量版的全球首次展出引發關注。3號館內,華為鴻蒙智行旗下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界」車型首次齊聚,現場銷售人員介紹稱,「8月25日剛公佈預售價的尚界H5,新車開售1小時‘小訂’量便突破2.5萬輛」。

  此外,多款自主品牌重磅車型也在2025成都車展亮相。例如,極氪首款超級電混旗艦SUV極氪9X正式開啟預售、吉利中國星全新改款車型——星越L全新東方曜在成都車展首秀、全球首批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4和鴻蒙座艙5的嵐圖知音亮相。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本屆成都車展的新車發現,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座艙等配置成為新車「標配」,並且呈現出技術下沉趨勢,越來越多車型將智駕功能下探至10萬—20萬元的主流價格帶。

  本屆成都車展中,比亞迪旗下品牌佔據整個9號館,並在展區設置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動態演示區;一汽豐田13萬元級新能源汽車bZ5搭載Toyota 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融合Momenta 5.0城區輔助駕駛與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統,支持L2級城區輔助駕駛;北京越野帶來的10萬元級超大空間混動方盒子BJ30旅行家,預售價爲10.29萬—13.99萬元,獨家搭載「旅行越野三大件」,包括四驅系統、能量中鎖以及多種越野駕駛模式。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表示,目前新能源車型和智能技術已成為新車發佈的焦點,技術普及速度加快。中國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佈局逐漸領先,國際品牌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未來,傳統燃油車和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可能進一步被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自主品牌侵蝕,行業競爭將從「品牌溢價」轉向「技術實力」。

  周迪進一步表示,中國自主品牌有望憑藉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優勢加速出海,與國際品牌在全球市場展開競爭。總體來看,汽車行業正從「機械驅動」轉向「科技驅動」,中國品牌或將在這一變革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高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