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1 11:18
(來源:劉潤)
2015年,國務院發佈了文件:《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10年過去,中國商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拼多多、美團、字節跳動這些巨頭,像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浪潮之下,有人從日結工變成電商賣家;有人從素人變成千萬粉絲的帶貨主播;還有人拿到了翻番,甚至10倍的薪水,財富自由。
2025年8月,國務院再次發佈了文件:《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
這次,變化會更大。因為,如果説「互聯網+」讓效率提升了3倍,那「人工智能+」,可能會把這個數字,變成10倍。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這次,10年一遇的機會真的來了。
上周,我們發佈了一篇文章,解讀了文件「說了什麼」,放在了文末的推薦閲讀,歡迎你來看。但很多讀者都説,不盡興。於是前幾天,我也特地開了場直播,聊了聊這份文件背后具體的趨勢和機會。這篇文章,就總結了這次直播的精華。
與你分享。
01
2027年,普及率超過70%。2030年,90%
文件里, 有兩組數字,非常醒目: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的應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應用普及率超過90%。
很多文件,會寫「爭取實現」、「努力達到」。但這次沒有。這意味着,這不是一個遙遠的規劃,而是截止日期清楚的軍令狀。它會迅速拆分成各級政府、國央企的KPI,立刻執行。
那麼,這個「應用普及率」的目標,對我們又意味着什麼?
它意味着,戰略的重心,或許已經從技術研發,轉向了應用落地。
它意味着未來兩三年,那些能在一個場景里,用一個「小東西」解決具體問題的商業化應用,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但是,仔細看看這個目標。2027年,離現在還有不到3年。
為什麼要這麼急?
02
這不僅僅是技術戰,更是一場國運戰
AI競爭,本質上已經成爲了一場「國運之戰」。
目前,這場戰爭發生在兩個層面。
第一個,是基礎科學層面。
看文件原文:
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科研範式,加速從0到1的重大科學發現。
AI,是一項能改變其他所有技術的技術。誰率先實現了通用人工智能(AGI),誰就有可能用AI,去解決能源、新葯、新材料這些問題,給所有產業帶來巨大的效率升級。
最近,英偉達被監管這件事,就是這場較量的縮影。
爲了鎖死我們的AI發展,美國不讓英偉達賣芯片。但黃仁勛也着急,説我海外的生意蠻大,賣性能差一些的芯片好不好?美國同意了。但我們又有新的擔心,你的芯片,會不會有后門?
但只在技術本身發力,還不夠。還有個戰場,更隱蔽,但同樣重要。
第二個層面,就是:規則和話語權。
看文件原文:
支持聯合國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發揮主要渠道作用,幫助全球南方國家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彌合全球智能鴻溝。
這句話,太聰明瞭。
未來的AI,一定會全球普及。但是,當AI需要做判斷的時候,它會怎麼選擇,就要看它的價值觀了。
有的國家的價值觀,比較偏集體主義,但也有的國家,偏個人主義。如果最先進的AI,都是用美國的價值觀訓練出來的,那麼,它輸出的所有內容,制定的所有規則,都會帶着美國的烙印。
那怎麼辦?
首先,支持聯合國,讓聯合國成為裁判。讓美國從「裁判」,變回「玩家」。然后,團結一些可以團結的力量。比如,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當我們的標準和價值觀,被更多國家接受,離制定規則就不遠了。
兩個戰場,都要打,也都要贏。理解了。
那麼,怎麼打?
俗話説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打勝仗,得先做好基礎設施。文件里,就着重提到了四個:
算力。數據。人才。資本。
我們一個個説。
03
把「鏟子」,賣給算力中心
首先,是算力。
AI之所以聰明,首先是因為背后有無數台超級計算機,在拼命地算。這些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就是算力。可算力很貴,訓練一個大模型,成本動不動就要上億。
怎麼辦?看原文:
優化國家智算資源佈局,完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創新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運營模式,鼓勵發展標準化、可擴展的算力雲服務,推動智能算力供給普惠易用、經濟高效、綠色安全。
國家的計劃,是像建電網一樣建算力網絡,讓使用AI的成本大幅降低。這樣,場景纔會爆發出來。就像流量足夠便宜,我們才能在地鐵里毫無顧忌地刷短視頻。
那麼,機會在哪里?
最直接的機會,可能是去給算力中心「賣鏟子」。
比如,建基站、鋪光纜。
未來的算力中心,主力軍可能是三大運營商這樣的國家隊。當他們拿到大量的錢,去建基站、鋪光纜、買服務器的時候,作為服務商,這就是你的機會。
比如,做軟件。
全國這麼多算力中心,要解決這麼多計算任務,如何把算力高效地調度起來?怎麼給用户精準計費?這些,可能都需要軟件,系統管理。
還有,圍繞算力中心,做節能、降耗、碳排放。
AI計算是電老虎,它最耗能的地方還不是「算」,而是「散熱」。芯片高速運轉,會產生巨大的熱量。這也是國家,提出東數西算的重要原因。既然西部更涼爽,電費更便宜,那就在這里多建數據中心,處理來自東部的計算任務。
前段時間,微軟花了17億美元,干了件讓很多人看不懂的事:買排泄物,然后把它埋到千米深的地下。為什麼?因為AI計算過於耗電,產生了巨大的碳排放。爲了抵消掉碳排放,微軟只好選了這種方式。
這背后,都是未被滿足的需求,和巨大的機會。
主角不好當,但給主角搭台,也沒那麼難。
04
你的數據,也能幫助你賺錢了
AI要變聰明,就要學習海量數據。
可數據分佈在各個公司行業手里,怎麼辦?
看文件:
完善適配人工智能發展的數據產權和版權制度,推動公共財政資助項目形成的版權內容依法合規開放。鼓勵探索基於價值貢獻度的數據成本補償、收益分成等方式……
國家的解法,是把數據變成可流通資產。保護你私有數據的擁有權,建立數據交易所,給買賣數據提供場所。
換句話説,以后通過數據,你就能賺錢了。
怎麼賺?
首先,是你自己的數據。
比如,你開了一家夫妻老婆店。
你手里,有周邊社區居民的消費數據,大家都在周五晚上買啤酒,周一早上買牛奶。以后,你就可以把這些數據,在脱敏的前提下,賣給想開便利店的公司。
比如,你是做家裝設計的公司。
你電腦里,有海量的沙發、牀、桌子等家俱的3D模型。你就可以搭建成千上萬個包含椅子、沙發、桌子的模擬場景,幫助訓練家務機器人。機器人在里邊跑,摔倒,學習。1天,就能獲得之前1年的訓練數據。
接着,是別人的數據。
國家出錢做的項目,積累的數據,比如氣象數據、交通數據等等,在脱敏后會依法開放。舉個例子,你可以加工地鐵站出口的進出數據,做一張「商業熱力圖」。標記各時段的人流量,然后把使用權,賣給星巴克、瑞幸。
或者,你還可以做數據服務商,幫助那些擁有數據,但不知道怎麼利用的公司,清洗、打包、最終交易這些數據。這也是機會。
數據,正在成為一種真實的、可交易的資產。
05
未來最貴的人才,可能不是會編程的
想發展AI,還是要靠人。
看原文:
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完善學科專業佈局……支持企業規範用好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引才留才用才。
目前的AI領域,很缺人,但缺的不再是「碼農」了。
我已經有很多年沒寫過代碼了。但前段時間,我只花了不到5分鍾,就讓AI幫我寫了一個小程序,幫助我們的視頻團隊,校對字幕里的錯別字。
編程,正在逐漸從手藝,變成對話技巧。
我們缺的,是能給AI下指令、能設計模型、能理解底層邏輯的人。
這一切能力的基石,是數學。
英偉達的芯片之所以厲害,是因為它特別擅長同時算很多東西,而這種並行計算的底層知識,就是大學里讓很多人頭疼的「線性代數」,再細一點,就是「矩陣乘法」等等計算。
所以,如果你問我,孩子未來應該學習什麼專業?我的第一個建議,還是:學數學。一個數學基礎紮實的孩子,可能會比只會寫代碼的孩子,有更廣闊的天地。
未來,會有大量的人需要學習如何使用AI。那麼,去做AI應用的培訓,教大家怎麼用好AI工具,培養AI思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經驗,AI可以瞬間學會。但提出一個好問題,纔是人類最寶貴的價值。
06
「耐心資本」的方向,往往是最值得跟隨的方向
算力、數據、人才,國家都給瞭解決方案。
可是,錢從哪來?畢竟,商業界里的風險投資,通常沒什麼耐心。
因為它手里的錢,大部分不是自己的,而是背后投資人的。一個7年生命的基金,到期了,就得把錢還回去。所以,A輪投資結束之后,你就得想辦法讓公司看起來足夠好,讓B輪接盤。接着,是C輪……
所以,纔有許多創業者,會去做短期內讓數據好看的事情。比如,燒錢換用户。
可是,做AI芯片,做基礎研究,可能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個年。
怎麼辦?看文件:
……發展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完善風險分擔和投資退出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政府採購等政策作用……
國家,會引導那些更有耐心的錢,比如保險資金、國有資本,進入到這個領域。
我曾經問過小米的天使投資人,晨興資本一個問題:最后小米上市,你們的投資翻了800多倍。你們怎麼這麼有耐心?
他們説,這是因為,很多錢都是從美國的大學基金、社保基金里融來的,這些錢不追求短期暴利,只希望穩定地增值。
這對普通人來説,是一個很重要的路標。
因為,耐心資本流向哪里,就説明國家在未來十年,最看好哪里。你可能不會創業,但你可以跟隨,去加入那些被投資的公司,或者,為這些公司提供服務。
過去,我們都在看風口。但現在,我們可能需要學會看水流,會流向哪里。
07
AI最近的爆發場景,在工業
好了。現在,基礎設施搭好了。那麼,AI積蓄的能量,會先在哪個領域爆發?
答案是:工業。
文件里提到:
推動工業全要素智能聯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
美國的人均GDP是我們的7倍,這並不意味着美國人比我們勤勞七倍。而是我們創造財富的效率,也就是「生產力」,還有提升空間。
那麼,如何提高GDP?
在農業、工業、服務業里,工業的生產效率最高。所以國家這次,也打算通過AI,再次提高工業生產效率。
從最開始的產品設計,到中間的測試、大規模生產,最后到運營服務,AI要滲透到每一個環節里去。
這就勢必,會推動「生產服務業」的發展。
什麼是生產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是專門爲了「生產」服務的行業。某種意義上,我們的戰略諮詢業務,也算生產服務業。因為我們的目的,也是幫助企業提高效率。我們平時熟悉的服務業,比如餐飲、旅遊,這些服務是爲了讓生活更美好,就是生活性服務業。
所以,你或許可以試着,做工業領域的AI解決方案。比如,幫紡織廠做AI質檢,幫化工廠做AI流程優化。
這可能,就是未來幾年,離賺錢最近的機會之一。
08
當新的抖音和美團崛起,記得上車
改造舊世界,固然重要。但一場革命的真正魅力,在於創造新世界。
沒有移動互聯網之前,你根本想象不到,抖音、美團這種東西。
淘寶,是從電腦「移民」到手機上的。一開始你可能還會覺得,手機這麼小,怎麼買東西?但抖音美團不是移民,它們是基於手機的特性,「長」出來的全新物種。
這就叫:移動互聯網原生。
而這次的文件,也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智能原生。
大力發展智能原生技術、產品和服務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底層架構和運行邏輯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業,探索全新商業模式,催生智能原生新業態。
不要只想着,用AI怎麼優化你已經有的業務,而是想想,有了AI,會不會出現一些我們今天,根本想象不到的商業模式?
它一定不是今天某個APP的AI版本,而是一個,你從來沒見過的新物種。
而進入這樣快速發展的組織,哪怕只是做會計,職業發展也會更穩定,機會也會更多。就像當年,阿里的司機,都拿到了公司的股票一樣。
對於普通人來説,上對車,比什麼都重要。
09
找到一個具體場景,用智能體解決一個具體問題
嗯。創造下一個抖音,聽起來還是太遠。
那麼,有沒有一個機會,是我現在馬上能抓住的?
有的,那就是:智能體。
看文件:
……發展「模型即服務」、「智能體即服務」等,打造人工智能應用服務鏈……
什麼是智能體?
說白了,就是AI助手的進化版。它不光能和你聊天,還能幫你干活,就像一個數字員工。比如,你要去福建5日遊,問它如何規劃。它不會只給你一堆搜索結果,它會自己分析、查航班、比價酒店,最后給你一個完整的方案。
明確發展「智能體即服務」,就意味着,未來會有更多更好用的數字員工出現。
那麼,機會在哪里?
對我們每個人來説,如何高效地管理AI員工,成了必修課。
當你還在手動整理表格、寫會議紀要的時候,你的同事可能已經讓他的三位AI員工,完成了數據分析,報告撰寫,甚至PPT都做好了。
而對於創業者來説,機會就在於,找到具體場景,解決具體問題。
比如,專門幫律師做交付PPT的「AI律師助理」;或者,專門幫營銷做調研的「AI市場助理」。
過去,我們學習使用工具。但未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管理團隊了。
最后的話
好了。關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我們就聊到這里。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又一個10年周期的大幕,已經拉開。
第一次工業革命,我們錯過了。第二次,我們也錯過了。第三次,我們奮起直追,用了幾十年,跑完了別人200年才跑完的路。
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第一次,和所有人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很多人認為,2027年,通用人工智能(AGI)會到來。這意味着,未來的兩三年,其實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窗口。所以這份文件,不是一份普通的行業指導意見。它更像一聲發令槍。
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這場仗,必須打,也必須贏。
這,就是我們面前的那條馬拉河。馬拉河,是每年七八月份,數百萬只角馬、斑馬、羚羊大遷徙,需要跨越的那條河。哪怕,河里全是鱷魚和河馬。
河對岸,是豐茂的水草。而渡河本身,則充滿挑戰。
而我們,別無選擇。
參考資料:
1、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2、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