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1 17:44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裘翔 楊家驥等
我們重點分析了9月值得關注的重點事件和配置線索。
第一,美聯儲可能的降息有望強化弱美元的環境,這將對原本就持續處於強勢的資源品產生新一輪催化,尤其是貴金屬和銅,可能再度加速有色板塊的行情。
第二,隨着蘋果和META在9月發佈會的陸續召開,蘋果的端側AI、META的AR眼鏡可能會帶來新一輪更可持續的端側設備和端側AI生態產業趨勢,接力當下熱炒的雲測AI,消費電子板塊尤其是果鏈值得關注。
第三,我們認為反內卷會逐步隱現出三條線索,一是過去2年資本開支強度大且有邊際縮減跡象的行業,二是已經出現行業自律/政策落地跡象的行業,三是供給在內反內卷、需求在外出利潤,依靠配額持續提升利潤率的行業。
第四,閲兵帶來的裝備展示可能會加強中國軍貿出口的預期,軍工板塊短期看起來偏事件驅動,但實際上閲兵后的對外軍貿進展才是真正打開市場預期空間的關鍵。
第五,9月創新葯催化事件料將明顯增多,同時近期的科技切換也出清了此前囤積在板塊當中追逐趨勢的短錢,創新葯在此輪調整后有望繼續上行。
配置上,9月建議繼續聚焦資源、創新葯、消費電子、化工、遊戲和軍工。
此前Jackson Hole會議上鮑威爾態度軟化,9月美聯儲如果兑現降息,可能開啟新一輪趨勢性政策調整,這也標誌着中美政策周期再次同步,給中國留下了更大的貨幣政策靈活調整的空間。降息本身對全球定價的大宗商品,尤其是貴金屬和銅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催化,中長期也會刺激全球工業品/資源品的需求。但降息並不是資源股行情的本質驅動力,資源更本質的驅動力還是供給受限。在全球更復雜的地緣形勢和各國追求自主和戰略安全的背景下,供給衝擊的頻次也在增加,比如今年以來剛果金管控鈷,近期印尼開始管控鎳,今年中國對稀土更嚴格的管控等等。本質上,稀缺資源不應該被賤賣,當一國對稀缺資源有足夠強的管控力和份額時,甚至可以作為撬動地緣話語權的工具。此外,我們也看到一些大國開始有意識地做戰略資源品的儲備,比如近期美國地質勘探局又建議將6種金屬納入戰略資源儲備,美國國防部計劃增加鈷的戰略儲備。
此次蘋果秋季發佈會,我們的關注重點在AI的引入以及軟硬結合,市場目前對於蘋果AI的進展和潛力仍然有所低估。蘋果在端側AI領域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全鏈路整合能力,當前蘋果AI已經構建出「端側硬件+自研模型+開發者生態」的協同體系,即便在此前最弱的模型層面,蘋果與其他廠商的差距也在縮小,並且隨着大語言模型在能力上的天花板顯現,大廠逐步將重心轉向應用,蘋果的生態壁壘將成為其后發居上的優勢。如果9月9日的蘋果發佈會給出更多應用實例,可能會直接推動供應鏈環節的增量需求釋放,端側算力需求增長斜率料將超越雲側,果鏈迎來分階段投資機會。
短期關注果鏈估值修復,核心供應商有望受益;中期端側算力升級推動芯片、封裝、散熱及檢測設備需求增加;長期應用生態全面重構,開發者將從「對接用户」轉向「對接Agent」,生產力軟件和服務型應用可能成為新的贏家。9月META的AR眼鏡也很重要,硬件形式、軟硬結合、操作方式可能為行業帶來新的共識和標準。不過考慮到目前我們還找不到太多AR眼鏡應用變現的場景,用户積累和開發者生態形成還需要漫長的過程,目前仍然以主題型機會為主,產業鏈投資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光波導和MicroLED 等新技術方向。
反內卷經過了第一階段模糊的政策概念演繹,依靠肌肉記憶炒漲價的行情已經逐步迴歸平靜。接下來我們會重點關注三條線索:
1)線索一:只控擴產,優先看過去2年資本開支強度大,有縮減跡象的行業。建議關注新增產能放緩的「差等生」,主要是供需周期反轉的左側邏輯,反內卷疊加供給出清拐點前夕,估值位置通常不高,向上彈性大於向下風險,如功率半導體、鉀肥、合成樹脂、電解液等。
2)線索二:已經出現行業自律/政策落地跡象的行業。建議關注政策干預落地的「中等生」,通常是即使沒有反內卷也已經走出拐點的行業,並且反內卷政策和提價已經逐步開始落地,特徵是需求/格局健康且供給已明確改善,如碳酸鋰、快遞、煤炭等。
3)線索三:供給在內反內卷,需求在外出利潤。建議關注向內反內卷、向外出利潤的「優等生」,反內卷之前就已經走出景氣周期的好行業,中國在全球佔主導份額,通過反內捲進一步向全球要利潤,景氣向上趨勢有望持續增強,如鎢、鈷、稀土、製冷劑、磷化工、電解鋁等。
軍工板塊在這一輪行情當中從漲幅來看其實相對滯后,至少相比於其催化事件的強度和密度,板塊的表現並不算亮眼。無論是閲兵還是「十五五規劃」,如果軍工板塊的下游需求還是僅僅源於國內的軍事裝備需求增長,那麼收入增長斜率最快的階段早已過去,而利潤率的抬升空間相對有限。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中證軍工行業營收增速同比僅有+1.1%(2024年為+2.1%、25Q1為-9.9%、25Q2為+10.0%)。軍工板塊要打開長期預期空間,投資邏輯必須要由「國內訂單驅動」向「國際市場與新興產業空間拓展」轉型。軍貿出口的放量是利潤率和成長性的核心突破口,市場必須要看到更多實例驗證。根據SIPRI數據,2019~23年我國武器出口佔全球軍貿的5.8%,其中近六成銷往巴基斯坦,軍貿收入多元化程度不夠高。此外,衞星通信、低空經濟、深海裝備等細分方向則代表了產業的戰略成長空間。因此,我們認為9月3日的閲兵並不是催化事件的兑現,而恰恰是軍工板塊長期邏輯的開始。
從當前行情的板塊輪動來看,創新葯板塊近期表現出顯著的滯漲特徵。前期強勢走勢吸引了大量趨勢型資金進行無差異買入,尤其體現在A股市場,不少小市值醫藥企業的炒作本質上屬於資金接力行為,而在近期科技板塊形成更強的動量情形下,創新葯板塊一定程度上承受了短線熱錢的流出壓力。全市場基金此前追逐港股創新葯的行為也加劇了波動。根據公募基金公佈的季報,對於合同約定港股持股上限在20%~50%的產品,25Q2實際港股持倉總市值為4206億元,環比多增263億元,港股佔總股票市值的佔比(整體法)從25Q1的28.8%提升至25Q2的30.4%,進一步偏離其基準水平的18.4%,二季度增配的很大一部分倉位就在港股創新葯。當然,隨着A股算力板塊和科創板塊持續虹吸大量短線趨勢型資金,近期創新葯板塊也經歷了一輪調整,這種調整更多是資金層面的因素導致,而非估值或者行業邏輯發生變化。隨着中報季結束,9月料將有更多催化因素出現,加之近期調整出清短線投機資金,創新葯的配置價值有望重新顯現。
我們依然建議聚焦在有真實利潤兑現或者強產業趨勢的行業,重點關注資源、創新葯、遊戲和軍工,如果用ETF去表達,上述行業對應的是有色ETF和稀有金屬ETF(聚焦稀土和能源金屬)、恆生創新葯ETF(聚焦在大的製藥公司而非小盤股炒作)、遊戲ETF和軍工龍頭ETF。
中長期視角,我們重點提示關注供給在內、需求增長在外,中國已經或有希望有持續定價能力的行業,從短期的利潤兑現度的角度來看,我們建議關注稀土、鈷、鎢、磷化工、農藥、氟化工、光伏逆變器等方向,如果用ETF去表達,可以考慮化工ETF。此外,9月份有密集的消費電子產品發佈會,並且中國的AI應用有很大概率要靠C端用户和端側設備去帶動(而不是北美企業服務市場基於token使用的高額付費),我們也提示關注消費電子,重點關注果鏈在9月9日蘋果秋季發佈會后的重估機會。
風險因素
中美科技、貿易、金融領域摩擦加劇;國內政策力度、實施效果或經濟復甦不及預期;海內外宏觀流動性超預期收緊;俄烏、中東地區衝突進一步升級;我國房地產庫存消化不及預期。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8月31日發佈的《A股策略聚焦20250831—9月的幾個配置線索》報告,分析師:裘翔 楊家驥 高玉森 劉春彤 張銘楷 陳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