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10:40
(來源:多肽學社)
「東軟」二字的含金量又雙叒叕上升了。
8月26日,東軟醫療官宣其新一代CT技術產品——NeuViz P10光子計數CT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這也是首臺獲批上市的國產光子計數CT。此前,全球範圍內只有西門子與GE的光子計數CT上市。
不過,與西門子、GE的「小探測器(≤4cm)」不同,東軟醫療自主研發的NeuViz P10則是全球第一臺探測器達到8cm的寬體光子計數CT,同時其探頭採用了能耗更低、性能更強的碲鋅鎘(CZT)材料。
簡言之,就是東軟將光子計數CT的性能邊界推向了新高度。
正如國家藥監局發佈的資訊所述,光子計數CT作為近十年來CT成像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是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的標誌性產品……。
從中國第一臺CT到全球第一臺寬體光子計數CT,跨越了28年曆程,東軟依然挺立在中國醫療裝備行業的潮頭浪尖。
如果説1997年東軟實現了國產CT「0」突破,是邯鄲學步者對產業巨頭市場壟斷的一次勇敢「say no」,而今東軟光子計數CT的成功上市,則是以引領者姿態將紅旗插在了全球CT產業的制高點上。
壹|十年問鼎
「國產首臺」的技術長征路
一個關於國產首臺光子計數CT的小插曲。
8月26日,除了東軟醫療外,聯影醫療也官宣獲得國家藥監局批覆其光子計數能譜CT上市的消息。
因此圍繞着誰是「國產首臺光子計數CT」,進而成爲了一個引發爭論的話題。
不過,按照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數據庫的公開信息,東軟醫療光子計數CT所獲註冊證編號為「國械注準20253061693」,較聯影醫療的產品更靠前,因此以編號規則與簽發順序看,藥監局是把「國內首臺」給了東軟醫療。
當然,光子計數CT的「國產首臺」,東軟醫療也授之無愧。
因為從2016年開始預研到最早推出樣機,到自主探測器模塊的成功研發,再到首幅人體圖像發佈,以及拿到創新通道審批時間和註冊遞交藥監局審批時間,NeuViz P10都是更早的那個。
與出生即是豪門的聯影醫療不同,東軟醫療雖誕生於學院派的東軟集團,但承襲了東軟歷來的「泥腿子」氣質,硬是從一無所有死磕出一條生路來。
回溯十年前,東軟開始佈局光子CT的時間點,彼時醫療裝備行業投資浪潮風起雲涌,但已投入醫療裝備領域近20年的東軟依舊是捉襟見肘。
即便在國產替代和醫療裝備新基建的浪潮下,東軟憑藉着各種「國產首臺」醫療設備叩開了本土和海外市場醫療機構的大門,只是始終在中低端市場徘徊還不足以反哺持續的研發投入。
分散此前的研發投向,重金投入到下一代CT技術,無疑是賭上身家性命搏一個並不確定的未來。畢竟,光子計數CT的核心技術彼時牢牢掌握在西門子等巨頭手中。
可創造了無法盡數的「國產首臺」,東軟與生俱來就是開拓者。傳統CT領域即便能做到更快、更強、更清晰,也不如在代表着未來技術方向的光子計數CT上做引領者來得痛快。
過去是怎麼拼出來的,未來也要一樣的拼出來。
十年之后,東軟先后攻克光子計數CT的數據產生、數據傳輸、圖像重建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拿下來諸多的相關發明專利。
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東軟的光子計數CT就沿着從核心材料、關鍵部件到整機系統的全鏈條自主可控的方向,步步為營,紮實推進。
而依託東軟過往在CT探測器、圖像重建算法等核心技術的積累,聯合國內頂尖科研院所、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東軟光子計數CT在關鍵技術創新上實現了領先。
比如最為核心的探測器上,碲鋅鎘(CZT)材料的應用對材料純度、晶體結構、信號處理等有着極高要求。從結果來看,NeuViz P10的碲鋅鎘探測器對光子捕獲效率、能量分辨率和穩定性水平上均實現了國際領先。
再如NeuViz P10的8cm寬體設計,能夠大幅提升掃描效率,在心臟等需要大範圍覆蓋的檢查以及急診、重症患者檢查上更具滿足臨牀需求的優勢。
無論超高清成像、超低輻射與對比劑用量、超高時間分辨率,還是多能量能譜成像、AI全流程賦能,在光子計數CT的五個關鍵創新維度上,東軟都做到了兼顧技術領先與臨牀需求滿足的平衡。
從「跟隨者」到「並行者」再到「開創者」的躍遷,東軟用一個個「國產首臺」鋪就的堅實臺階,終於攀上了產業巔峰。而這也正是整個中國醫療裝備發展史最好的精神寫照。
貳|系統之戰
自主創新的宏大敍事
新世代CT技術的創新突圍,東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置於中國科技創新體系、產業升級路徑與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宏大敍事之中,光子計數CT這種「國之重器」的成功上市,其意義早已超越了一臺醫療設備本身的價值。
完全可以説這是中國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標杆性成果,亦是中國科技創新生態的一場系統性勝利。
過往,我們常以「皇冠上的明珠」來形容光子計數CT之於醫學影像乃至整個醫療裝備領域的技術高度。
的確,光子計數CT涉及醫學影像、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諸多大類基礎學科。
但在破解高端醫療裝備「卡脖子」的語境之下,我們看到的是東軟全面掌握了CT球管、高壓發生器、探測器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同時帶動了一批材料、零部件的本土供應商的成長。
而在軟件生態上,東軟聯合華為、騰訊打造「雲影像」平臺,實現「拍片-診斷-手術」全鏈路數字化,開闢全新的醫療影像服務模式。值得一提的還有東軟光子計數CT的操作系統全面兼容鴻蒙、歐拉等國產操作系統。
事實上,目前光子計數CT能夠全產業鏈自主可控的國家,全球範圍內唯中國獨有。
醫療設備的市場競爭力不止於軟硬件上的優劣之分,還在於產品研發與臨牀需求的深度對接。NeuViz P10光子計數CT可以説是「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的成果。
爲了確保新技術的轉化應用,東軟醫療與北京協和醫院、四川華西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等頂級三甲醫院,共同探索光子計數CT在諸多複雜病種上的應用潛力。
之所以説國產光子計數CT的誕生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還在於醫療裝備產業的高端局,離不開「新型舉國體制」的系統化支撐。
回溯2021年末,工信部聯合國家衞健委等十部門發佈《「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將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列為紅點發展領域,大力推動「國產替代」,着力解決「卡脖子」難題……。
2024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又聯合發佈《高端醫療裝備應用示範工程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快突破光子計數CT等前沿技術,推動國產高端醫療裝備的臨牀應用。
爲了鼓勵醫療器械研發創新,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國家藥監局還特別設立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通過創新機制大幅縮短了審批時間。東軟NeuViz P10恰是國產影像設備中最先進入這一「綠色通道」光子計數CT。
在2025年這個「十四五」收官年份的時間窗上,光子計數CT為代表的國產高端醫療影像產品能夠嶄露頭角,絕非一兩家企業能力所及的,它是國家戰略指引、產業政策支撐、創新制度護航、產學研醫融合的系統性成果。
叁|改寫格局
全球市場的中國力量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鋪墊了良久的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落筆在「國產首臺」光子計數CT上,我們看到的是中國醫療裝備從「量變」到「質變」,從「製造」到「創造」的氣質轉變。
按已安裝系統總數計,歷史裝機量已達50000余台的東軟醫療是中國最大的CT製造商,也是中國最大的CT出口商。
而這一次,東軟光子計數CT的成功上市無疑會改寫全球高端醫療裝備市場的競爭格局,GPS不再是絕對的壟斷者、領先者。
儘管西門子醫療是全球首個推出商業化光子計數CT的企業,但就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等關鍵技術指標上,東軟NeuViz P10拔高了標準,更具效率優勢。
從技術路線看,GE醫療目前仍在臨牀試驗階段的光子計數CT主要聚焦於AI算法整合,飛利浦則選擇了雙層探測器光譜CT的技術路線,相比之下NeuViz P10的技術路線更為領先。
展望接下來東軟等本土品牌與GPS在光子計數CT市場的正面競爭,可以預見的是挾核心技術、關鍵部件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東軟的光子計數CT先天就具備成本優勢,一旦採用高性價比產品的市場拓展策略,很容易轉化為競爭優勢。
對於用户而言市場選擇更多了,東軟高性價比的光子計數CT壓低了應用門檻,使得更多醫療機構用得起這種高端醫療設備。
東軟光子計數CT對碲鋅鎘材料進行了創新優化,探測器功耗降低了70%,設備壽命延長至十年以上,單台年運維成本能夠節省百萬之多,同樣為醫療機構降低了設備應用的成本負擔。
高性價比的產品策略不僅能提升國內市場的光子計數CT的普及率,也會是東軟進一步提升海外市場銷售份額的利器。
目前,東軟醫療CT已出口120多個國家,2024年海外營收增長45%,國際市場份額已達15%。隨着NeuViz P10光子計數CT加入全球市場競爭,東軟將為更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帶來高端技術普惠,幫助各個國家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可及性。
實際上,這些年來東軟一直探索「全球研發+區域應用+本地服務」的模式,與歐美、東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醫療機構和企業合作,不僅輸出產品,更協同構建適應當地需求的臨牀培訓、售后支持和聯合研發體系。
跨越28年的歷程,如今的東軟正在將中國醫療裝備的創新崛起與世界分享。
完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涉及數據信源來自市場公開信息或作者認為權威可信的第三方機構;本文海報設計為《多肽鏈》原創設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