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不分紅的格力,到底在急什麼?

2025-08-30 13:4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陸玖商業評論)

事情要從半個月前説起。

8月16日一早,小米的盧偉冰轉發了一條博主@曉春哥XCG的微博,微博內容是一條奧維雲網的截圖,數據顯示,小米空調線上銷量市佔率首次超過格力,僅次於美的,位居第二,全渠道市場份額則排第三。

三天后,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發微反擊,他提供的截圖顯示,格力7月市佔率為16.41%,高於小米的13.5%。

作為被當槍使的一方,「曉春哥XCG」迅速表態稱,「是奧維更改了數據羅盤的統計口徑。」但到目前為止,沒人承認這件事。

「統計學的魅力時刻」只能改變數據的統計口徑,但在絕對的增量面前,很難改變大局。這里的「大局」,是小米空調已擠進全渠道市場前三的客觀現實。

其中,美的以26.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格力17.2%位居第二,小米13.7%位居第三,海爾11.6%位居第四,奧克斯8.8%位居第五。

在前五名廠商里,小米則是唯一一個同比增速超過50%的選手。作為對比,開炮小米的格力,同比份額則減少了16.9%。要知道,這可是空調銷售的傳統旺季。小米在白電領域的進擊,甚至讓格力走到了小米的「輿論主戰場」,可見其承壓的嚴重程度。

從格力8月28日最新發布的2025半年報,或許可見一斑。

01 「核心科技」,賣不動了?

格力上半年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核心消費電器業務的疲軟。該業務主要以空調等白電為主,營收762.79億元,同比下滑5.09%,佔據了公司主營收入的近八成。

大家電作為地產行業的下游行業,近年地產行業的開工率已經回滾到十幾年前的水準,傳導下游的白電行業,沒有新增的大蛋糕,中高端需求首先承壓。放眼線上市場,2100元以下的低端機銷量佔比首次超過50%。

格力固然可以有「品質潔癖」,他們可以拒絕價格戰,但消費者會自己決策。隨着消費日益「降級」,市場似乎正在被性價比更高的品牌蠶食。

即使如此,格力電器的歸母淨利潤仍然錄得144.12億元,同比增長1.9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淨利潤為139.46億元,同比增長0.59%。這是淨利潤的「面子」。背后的「里子」則是,格力的「降本增效」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其一是降期間費用。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為109.6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2.58億元;期間費用率為11.27%,同比下降1.99個百分點;銷售費用則同比大幅減少23.46%,管理費用減少4.83%,財務費用減少34.02%。

與此同時,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0.92%,格力在控制總體費用的同時,仍在堅持技術投入。但正如此前所言,一般技術投入是需要在市場上獲取溢價,或者降低產品成本。但在市場整體「消費降級」的前景之下,技術投入的邊際收益正在逐步遞減。而在一貫「掌握核心科技」的口號下,一旦降低技術投入,反而會受到市場的質疑。

即使如此操作,格力也以此儲備了相當規模的「彈藥」——經營活動的現金流淨額達283.2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53.06%,同時現金儲備也來到了1223.71億的規模。

大幅提升現金流水平的緣由不難猜到,此前幾年,董明珠啟用王自如展開渠道改革,通過壓縮渠道層級和優化經銷商預付模式等手段,有效做到了回籠資金和去庫存,其存貨周轉天數降至58天,較此前降低9天。

不得不説,如今迴歸自媒體的王自如,留下的「政治遺產」仍然在發力。

需要指出的是,格力的短期借款也達到572億元。屬於典型的「存貸雙高」,其淨資產收益率會遭到拖累。

在此情形下,格力也中斷了從2018年到2024年報連續13個報告期的分紅,「公司計劃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對比去年同期,一向以高分紅著稱的格力曾於2024年中期推出「每10股派10元」的慷慨分紅方案,不免讓人擔憂,其他的競爭對手,到底對格力造成了多大的「危機感」。

資本市場的反應則很簡單,是5字開頭的一字跌停。

02 誰是格力最大的敵人

跌停的邏輯不難理解,首先是不分紅,其次是今年夏季的氣温非常高,加之國補,理論是銷售旺季。格力的收入應該是上漲的,但格力交出了一份截然相反的成績單,市場勢必不會給出積極指引。

即使拿出傳統競爭對手,格力的成績也是「不太夠看」的。

譬如美的集團的上半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523億元,同比增長15.7%,實現歸母淨利潤260億元,同比增長25%;每10股派發人民幣5元。

海爾智家的上半年總營收,則達到1564.94億元,同比增長10.2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0.33億元,同比增長15.59%,每10股派發人民幣2.69元。

雖然從利潤率來看,格力仍然是效率最高的,為14.81%,海爾7.68%,美的10.3%,但資本市場並不只看基本面。中長期來看,消費水平不會「升級」,在空調高端機方面,消費者有美的、海爾,在中低端中選擇了小米等空調,從而造成了格力的營收下降,業績下滑。

在這個基礎上,甚至半路殺出了小米,這或許是格力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小米空調市佔率達到15.32%,同比增長4.78%;同時,格力空調市佔率23.62%,同比減少0.17%。

更大的核心問題在於,空調之於小米,只是「捎帶手」做的智能家居,別人的主戰場在手機和汽車,格力雖然也有自己的多元化業務,比如手機,但所有多元化業務,在近年來的業務佔比並不能支撐起格力的大局。

從這個角度來説,格力最大的敵人,不在於微博上的小米,而是在如今的時代轉折面前,踟躕不前的自己。在微博跟小米比營銷,也抵不過小米在中低端市場的「蠶食」。或許格力把注意力放在這部分市場上,在能夠守住的市場上「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讓更多的投資者和股東買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