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今年23家中央企業「一把手」調整,有什麼規律?

2025-08-31 10:14

(來源:能源知庫)

  至8月29日,全華強任中國一重集團總經理。截至2025年8月底,今年共有23家中央企業的"一把手"(董事長或總經理)發生了變動。中央企業100家8個月調整23家調整幅度是很大的。

     一個自然規律,是1963年至1966年是中國生育高峰,這些人現在是62歲至61歲。按説,中央企業「一把手」可以干到63歲。現在正處於退休高潮,也是中央企業「一把手」換任的高潮。估計,今后兩年仍然處在變動高潮。同時,副職調整的也進入高潮。

    調整體現了推動央企優化領導班子結構、促進干部交流、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思路。2025年中央企業"一把手"的調整,展現了 "有序流動、注重實績、優化結構、推動發展"  的總體思路。

           中央企業「一把手」調整路徑

    我們通過以代表性人物與變動來看,調整路徑,研究特點

    第一類是跨企業平級調動的,在不同央企之間交流任職,促進經驗與資源的流動。周心懷(中海油總經理→中石油總經理) 程福波(兵器工業→航空工業董事長)

第二類是同行業調整。鄒磊從 中國大唐集團 原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出任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

    第二類是由政轉企的,從政府或國資委等部門調任至企業,帶來政策視角和宏觀管理經驗苟坪(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中國星網董事長)。    

    第三類是,內部晉升提拔的,在原企業或系統內由總經理升任董事長,或由副職提拔為正職,保證戰略延續。呂智強(中國一重總經理→董事長)、莊乾志(中國再保總裁→董事長)。再如何書平由總經理→董事長)。     

朱華榮由長安汽車董事長→新成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

         中央企業「一把手」調整特點和趨勢

    這些人事調整,反映出一些共同的特點和趨勢:

    在這100家中央企業之間,「一把手」聯動調整,跨企業履新是最常見的調整方式之一。

    1、干部交流常態化:企業之間、政企之間的人才流動增多。這有助於促進不同管理理念和優秀經驗的交流,也可能利於推動戰略性重組和資源整合。像石油系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間資深高管的調任就時有發生。

      廖家生,曾任國務院國資委財務監督與績效評價局副局長。下去多年了,很重視國企理論研究。在中國物流集團總經理任上調到中國節能當董事長。

    2、 注重實踐經驗和專業背景:新任命的領導絕大多數都具有相關領域的深厚專業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例如,新任中石油總經理的周心懷,就是一位擁有深厚石油地質學術背景和卓越勘探實踐成果的正高級工程師,曾在渤海灣盆地有突出的找油貢獻。    

   3、選拔更年輕的干部:新調整的領導干部中,「70后」甚至「75后」的身影開始增多。中國星網的新董事長苟坪是1973年出生的。這説明中央企業在干部年輕化方面也在持續推進。苟坪曾任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局長、科技創新局局長等,后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在當科技局長時,正是抓新質生產力的時候,地位顯赫,很是引人注意。 

    4、原業務範圍調整。中國兵器原黨組書記、董事長程福波調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董事長。程福波曾經任成都飛機董事長,后來任中國商用飛機副總經理。經過陝西省廣東省兵器工業,是個分量很重的角色新。最早是在中國航空干了很久。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原董事長宋海良出任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董事長2012年9月,他出任中國交通總裁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董事長,這次重返「老東家」。

    5、 內部提拔與戰略延續:許多企業選擇從內部或系統內提拔一把手(如總經理升任董事長)。今年調整,有8 家中央企業由總經理轉任董事長的,比例較大。這有助於保持企業發展戰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特別是對於那些處於關鍵轉型期或重大項目實施期的企業。 這種現象,很為企業歡迎。有些單位,新董事長上來,對過去的項目不感興趣,也不反對,只是不表態,下面就難辦了。  

   6、按級提拔:由總經理升任董事長,黨委副書記任總經理。如全華強去是由華潤集團黨委副書記職務調整上來。 

          中央企業「一把手」調整釋放的信號

  因為今年調整的特別集中, 從這些調整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國家對中央企業發展的某些考量:

   優化領導班子結構。旨在通過干部交流、年輕干部任用等方式,提升領導班子的整體活力和戰鬥力。

    促進產業協同與整合:特別是在相關產業領域(如裝備製造、能源等)的企業間進行干部交流,可能意在加強產業協同和戰略合作。

    強化公司治理與風險控制: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和多領域工作背景的干部調動,可能有助於提升企業的治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

    推動創新與數字化轉型:一些新任命的高管具有科技或相關行業背景,這或許預示着企業將更注重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

     另外,有一個跡象,在前幾年,中央企業大量「一把手」甚至是副職成批進入省副職崗位,類似江蘇、山東這樣大省的副省長、組織部長都是從中央企業副職上來的,有的在總經理崗位上很短時間過渡一下。自從新組織部長上任后,便很少有這種現象了。

不過,今年有副省長來當央企董事長的,很特別吉林省原副省長李國強出任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他1967年9月生的,才58歲,還能干五年,當過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這是背景。

   還有一個現象,有幾家央企負責人是出事的,「一把手」空缺了幾個月。這次,也補缺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