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專家學者共議「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講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故事」

2025-08-31 09:11

「過去,斯諾面對‘紅區封鎖令’毅然前行,走進窯洞,用親身經歷代替道聽途説。」8月30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上,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綱表示,「今天,我們希望有更多國際友人懷着衝破反華‘政治正確’和‘寒蟬效應’的勇氣,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走出‘新時代斯諾之路’。」

抗日戰爭時期,包括美國著名作家和進步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內的一大批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向世界介紹了真實的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積極貢獻。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同時也是斯諾誕辰120周年之際,研討會通過主旨演講、主旨發言、專題分享等形式,全面回顧斯諾等國際友人在抗戰國際傳播中作出的重要貢獻,探討如何講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故事,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研討會現場。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攝

研討會現場。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攝

北大計劃在2026年組織中外青年重走斯諾路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何光彩在致辭中指出,埃德加·斯諾在延安所寫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向世界客觀報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堅決鬥爭。這一經典著作后來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人民打開了瞭解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真實情況的窗口,在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斯諾先生用他的筆和鏡頭向世界説明真實的中國,架設心靈相通的橋樑是永恆的使命。」何光彩表示,北京大學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自199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和弘揚斯諾精神。該中心持續開展斯諾文獻整理和學術研究,翻譯出版《埃德加·斯諾:向世界見證中國》等叢書,定期舉辦斯諾國際研討會,並開設《國際傳播與中國形象》《重讀經典,重新發現中國》等課程。今年5月,在斯諾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上,北大聯合全球16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國際友人研究聯盟,並計劃在2026年組織中外青年重走斯諾路。

「在當今世界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顯得尤為重要。」何光彩表示,北大將繼續發揮學術研究、人文交流的優勢,傳承斯諾精神,推動更多溝通中外的平臺建設,培養更多致力於國際傳播的青年人才,創新國際傳播方式,向世界講好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故事,講好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

共同的故事、情感,是國際傳播的「通用語言」

研討會上,回顧抗戰歷史,面向埃德加·斯諾、約翰·拉貝、馬海德、柯魯克、路易·艾黎、漢斯·米勒等國際友人的后人,王綱説,「回望這些國際友人的身影,我們能學到什麼?我想,是對人間温情的守護,對歷史真相的敬畏,對文明差異的尊重,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堅信。」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綱在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主辦方 供圖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綱在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主辦方 供圖

王綱表示,今天,我們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探討東方主戰場的內核與價值,重申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貢獻,強調反法西斯力量的國際合作,這是對正確二戰史觀的堅守與弘揚,這是對戰后國際秩序和公平正義的堅定捍衞。講述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故事,就是要以歷史為筆、以正義為墨,傳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讓「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真理穿越時空,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與共同擔當。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再硝煙瀰漫,但仍面臨新的‘認知戰場’,有一些人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的影響力,卻又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中國。有西方國家的朋友説,他們國內出現了一些以遏制中國發展為‘政治正確’的輿論,引發涉華‘寒蟬效應’。有效的傳播永遠需要‘走進現場’。過去,斯諾面對‘紅區封鎖令’毅然前行,走進窯洞,用親身經歷代替道聽途説。今天,我們希望有更多國際友人懷着衝破反華‘政治正確’和‘寒蟬效應’的勇氣,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走出‘新時代斯諾之路’。」王綱説。

王綱指出,講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故事,我們要有打破偏見的勇氣;講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故事,我們要有踏遍青山的篤行;講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故事,我們要相信人民的力量;講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故事,我們要有雙向奔赴的共情。共同的故事、共同的情感,是國際傳播的「通用語言」。

「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用不迴避困難、不掩飾問題的坦誠,讓國際友人看到中國革命的真實底色——不是‘完美的神話’,而是‘在困境中前行的力量’。今天的中國依然有許多‘成長的煩惱’,我們無意為中國故事加上‘完美’的濾鏡。世界從來不是靠‘完美’連接,而是靠‘真實’。敢於展示不完美,纔是真正的自信。」王綱説,「我們真誠歡迎國際友人帶着客觀視角,向世界展現我們發展中的真實細節,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鮮活、立體的中國,讓中國故事在真誠的對話中更加深入人心。」

「新時代斯諾」全球媒體採訪計劃等項目正式啟動

現場參加研討會的,既有涉及國際傳播、斯諾研究等領域的國內外人士,也有中央媒體代表、高校師生。

「他向全世界介紹了真實的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指出他們將帶領中國走向昌盛。在那個時候,能看出這一點的人,應該具有多麼敏鋭的洞察力。」會上,在講到埃德加·斯諾冒着生命危險進入陝北蘇區、寫下《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時,北大博雅講席教授錢乘旦説道。

錢乘旦認為,這説明斯諾有強大的正義感,以及穿透歷史迷霧、明辨時代正確方向的認知力。他指出,當下世界上仍有許多人對中國不瞭解,而有些人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有意識地歪曲中國。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態,就一定要講好中國故事,要站在受眾的角度上來考慮講什麼和怎麼講,用受眾喜愛的形式做宣傳。

北大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主任孫華表示,斯諾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國際主義,他向世界所作的真實報道成為一個跨越時空的見證,讓我們更加體會到斯諾精神的永恆價值。孫華表示,在人文交流中,有着共同記憶的人物一直是構建平臺的主線,因為歷史不會忘記那些為人類的和平與友誼作出貢獻的人,而這需要代代重複、順時應勢地將人文交流活動推陳出新。

美國友人斯諾的侄子埃瑞克·福斯特,英國友人戴維·柯魯克之子、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主席柯馬凱,德國友人約翰·拉貝孫子托馬斯·拉貝,以及第一個加入新中國國籍的外國人馬海德之子周幼馬,在研討會上回顧了祖輩為中國抗戰所作出的努力,並分享了自己所感知的鮮活的中國。

「斯諾國際學者」等項目啟動現場。

研討會上,「斯諾國際學者」項目、「國際友人研究」數據庫建設項目、「新時代斯諾」全球媒體採訪計劃項目正式啟動。其中,「斯諾國際學者」項目每年選擇1-2名在國際文化交流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海外學術界、媒體界等專業人士,以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為駐地平臺,從事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國際傳播活動。「國際友人研究」數據庫建設項目,依託國內外國際友人研究機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國際友人開展深入研究和展示傳播。「新時代斯諾」全球媒體採訪計劃項目每年設定特定主題,組織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和專業人士來華採訪交流,培養知華友華的新時代斯諾和傳播力量。

專家學者在研討會專題分享環節作分享。主辦方 供圖

專家學者在研討會專題分享環節作分享。主辦方 供圖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大學、中國日報社、CGTN、中宣部國際傳播局主辦,北大社會科學部、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北大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北大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北大融媒體中心承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