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周展訊|想看西夏文物與豐子愷畫作的得抓緊了

2025-08-31 08:32

澎湃新聞獲悉,一些展出頗久的特展近日將陸續閉幕,其中包括上海歷史博物館的西夏文物精品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阿爾瓦羅·西扎的檔案展、上海程十發美術館的豐子愷藝術展,以及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古希臘藝術與生活展。

河北博物院新展「玉韞古國」展現良渚文明早期國家特徵和文化精髓。寧波博物館也有一場「玉見五千年」良渚文化特展正在進行,展出127組良渚文化玉器、石器、陶器等精品。

在海外,「法國現代藝術」展正在美國舉行,涵蓋莫奈、馬蒂斯等大師代表作,呈現法國百年藝術變革。《樹下人物圖》(舊傳馬麟)正在日本藤田美術館展出。

上海

阿爾瓦羅·西扎的檔案(需購票)

展期:6月6日- 9月7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現年92歲的葡萄牙籍普利茲克獲獎建築師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是當代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這是迄今為止亞洲最大規模的西扎個人回顧展,展覽以九個版塊、逾800件展品構建了一張跨越時空的建築地形圖。

賀蘭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免預約)

展期:2025年4月29日- 9月14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一百余件來自寧夏的文物展品從不同角度展現西夏神祕而燦爛的歷史,也彰顯出遼宋夏金時期,西北地區各民族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認同和文化認同。

上海現代

展期:8月28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美術館

通過「紅色爛漫「、「摩都日常」、「海上新潮」 三大板塊的翔實敍事展現20世紀以來上海的文化嬗變,集中呈現木刻、宣傳畫、建築、設計、油畫、國畫、攝影、 電影、漫畫、音樂等多元媒介作品600余件(組)。

珠歸海上:莊萬里家族捐贈兩塗軒書畫展(免費)

展覽時間:8月20日——2026年4月1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三樓

展出由莊萬里先生捐贈的「兩塗軒」藏書畫,呈現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兩塗軒」陳列室改建,擴充展線后的新貌,包括宋代《秋山蕭寺圖卷》及董其昌行書手札九通卷等。

締造現代: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需購票預約)

展期:6月19日- 10月26日

地點:浦東美術館

作為奧賽博物館有史以來在華規模最大的展覽,呈現包括梵高《阿爾勒的卧室》《自畫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乾草堆》、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作品。

羅丹:現代雕塑的啟承(需購票)

展期: 2024年9月27日至2025年9月26日

地點:上海羅丹藝術中心(原上海世博會法國館)

展出106件羅丹原作,包括《思想者》《青銅時代》《夏娃》《巴爾扎克》《加萊義民》等6件法國羅丹博物館鎮館之寶。

人生短、藝術長——豐子愷藝術展

展期:8月8日-9月7日

地點:上海程十發美術館

精心遴選豐子愷先生書畫作品、重要文獻資料近200件,分為「詩意之心」「赤子之心」「悲憫之心」「愛國之心」四個板塊,展示豐子愷先生書畫藝術的詩意、諧趣與哲理。

「巨刃椽筆獨稱雄」——鄧散木的藝術世界

展期:8月6日- 9月14日

地點:上海海派藝術館

作為海派藝術大家,鄧散木先生(1898—1963)在其故鄉上海塵封極久,展覽除呈現鄧散木藝術館的藏品外,還呈現了海派藝術館多方徵集的大量鄧散木先生書法、篆刻、手稿、文獻及其生前實物等。

聞香探路:館藏劉海粟花鳥作品研究展

展期:2025年8月28日 - 2026年7月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分三個單元,從早期「臨摹古畫以承文脈」的根基培育,到「靜物寫生以練觀察」的科學訓練,再到「寫意花鳥以達性靈」的自由表達,串聯起上海美專教學理念的演進軌跡,彰顯劉海粟學貫中西、守正創新的教育智慧。

海上大觀——近現代海派書畫名家學術研究展

展期:2025年8月14日至2026年6月7日

地點:上海海派藝術館

聚焦1840至1949年間的海派書畫藝術,展出了包括吳昌碩、王一亭、錢慧安、錢瘦鐵等名家的標誌性作品,涵蓋金石筆法、寫意風格、文人畫意趣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海上春雲·唐雲藝術展

展期:7月31日-9月10日

地點:上海美術館

展覽共展出80余件唐雲作品與舊藏,分為「海上雅韻綻芳華」「筆墨逐浪繪新篇」「摹古鑑真映歲月」三大板塊,探索其如何以筆墨推動海派花鳥畫百年轉型。

天真多妙:高馬得在松蔭里

展期:8月15日-9月20日

地點:武康路376號二樓松蔭里藝術空間

展出畫家高馬得先生數十件戲曲人物畫及動物、山水、人物主題代表畫作。高馬得早年以漫畫成名,1980年調入江蘇省國畫院,自此專注戲曲人物畫創作,數十年筆耕不輟。他以筆繪戲,以戲傳情,《牡丹亭》更是畫了數十年,線如遊絲、淡色敷面,汪曾祺稱其「畫夢的人」。

一藝之成——陸儼少藝術綜合展

展期:8月23日-10月26日

地點:陸儼少藝術院

此次展覽是陸儼少藝術院建院以來展出藏品數量最多、展陳規模最大的一次,不僅聯合呈現陸儼少藝術院的鎮院之寶《毛澤東詞意圖》與《三峽圖》,還以陸儼少嘉定籍貫身份為線索,特別呈現與嘉定相關的系列作品。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上海)2024

展期:7月25日-10月8日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展覽以年度為單位,通過文獻和藝術作品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國藝術的現狀進行記錄、檢閲與展現,這也是年鑑展第六次落地上海。

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免預約)

展期:2025年7月9日-10月26日

地點:世博會博物館

本次展覽匯聚希臘境內14家文博機構的270件(套)藏品,包括金器、青銅器、陶器、雕塑等門類,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1世紀,系統呈現古希臘文明自史前到希臘化時代的社會和文化風貌。

華彩六盤: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免預約)

展期:2025年7月9日- 11月17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呈現三百余件來自六盤山下的精美文物,包括姚河塬西周遺址出土的卜骨,李賢墓出土的壁畫、凸釘玻璃碗、鎏金銀壺,以及隋唐史氏家族墓壁畫等。

龍騰中國:紅山文化古國文明特展(免預約)

展期:2025年6月26日- 10月8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此展是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覽聯合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等二十家博物館與考古機構,匯聚紅山考古百年成果及最新發現。

無羈之境:洛桑原生藝術收藏與他方視界(需購票)

展期:2025年7月12日-10月12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樓

匯集了52位藝術家的259件作品,在來自洛桑原生藝術收藏館的藏品之外,還包括4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展覽結合瑞士洛桑原生藝術收藏館自1976年創建以來的重要文獻、檔案與影像,這是杜布菲的原生藝術收藏在國內的首次展示。

楚風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

展期:6月15日- 10月8日

地點: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

本次展覽的文物主要來自安徽博物院、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和淮南市博物館,揭開了楚文化神祕的面紗,還介紹了春秋戰國時期被楚文化影響的其他文明。

露華濃深——大唐生活美學展

展期:6月18日- 10月18日

地點:奉賢區博物館

展覽遴選300余件精美文物,從大唐生活美學概念着手,以茶道、香道、粧容、禮儀、音樂、詩書等方面展示唐代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風貌。

「2025西班牙藝術季」高迪主題聯展(需購票)

展期:2025年5月23日- 10月8日

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需提前預約購票)

展期:2025年4月25日- 10月16日

地點:浦東美術館

呈現了陳逸飛各個時期風格迥異的創作。展覽以《開路先鋒》等紅色題材作品為起點,還包括《黃河頌》等經典之作。

重塑景觀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四)(需購票)

展期:2025年4月29日- 2026年10月18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

以全新的現代主義視角,重新審視自1906年至今的一百多年里的藝術演變軌跡和先鋒探索,邀請觀眾走過野獸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一眾重要藝術流派。

上海中國畫院成立65周年系列·筆貫山河——全國名家寫生作品邀請展

展期:2025年8月29日—9月14日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

本次展覽是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六十五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江南詩性:劉毅、鄭文、王客作品展

地點:芊荷藝術空間

展期:2025年8月30日—10月12日

此次展覽呈現了三位藝術家的40余幅畫作。劉毅的花鳥、鄭文的山水園林、王客的書法,三位參展藝術家背景不同,風格各異,但江南詩性卻是他們藝術共同的底色,彌散着獨特的魅力,也令傳統的中國書畫藝術在當下的數字時代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繪畫的維度:德克斯特·達爾伍德 、範·海諾斯 、趙剛

地點:里森畫廊上海空間(黃浦區虎丘路27 號2樓)

展期:2025年9月6日—10月25日

展覽呈現三位具象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創作穿梭於超寫實主義、抽象表現和想象的現實之間,既呈現了可見或可辨識的現實元素,同時又將物理和繪畫層面的感知相結合。三位藝術家都體現或承襲了西方藝術史核心的體系原則——採用瞭如風景畫、靜物畫和歷史繪畫的傳統,更通過打破這些既定的分類,開拓出融匯文學性、電影感和個人表達的實驗場域。

北京

「園説Ⅶ——南遷北返移珍永續」

展期:至11月16日

地點:北京頤和園博物館和德和園扮戲樓

聚焦1933年至1951年那段波瀾壯闊的國寶守護史,通過160件/套歷經戰火洗禮、輾轉萬里歸來的珍貴文物,首次以「文物自述」的創新方式,講述國寶南遷北返的壯舉。

「如是莫高」敦煌藝術大展

展期:2025年3月29日至10月28日

地點:北京展覽館

展覽以尖端數字技術結合傳統工藝,精準復刻了敦煌最具代表性的九座洞窟,涵蓋北魏至元代的藝術精華,其中多座在敦煌本地也屬不開放的特窟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賓藝術特展(需購票)

展期:2025年7月23日—2026年1月11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3、南4展廳

展覽將以92件油畫和素描作品,系統呈現繪畫巨匠伊利亞·列賓的藝術生涯,以其藝術創作之路為線索,為觀眾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本次展覽匯聚了俄羅斯兩大藝術機構珍藏,大規模呈現列賓藝術全貌。

宇宙考古:時空探索(需提前預約)

展期:2025年7月2日-10月12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

將宇宙中真實、分散、抽象的數據,通過數字裝置、互動體驗、動態雕塑和前瞻性設計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

看·見殷商(需購票)

展期:2025年5月19日- 10月12日

地點: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全景式呈現殷商文明的絢麗畫卷。展覽匯集全國27家文博單位338件(套)珍貴文物。

宋韻遼風:易縣大北城窖藏金銀器展

展期:7月12日- 9月15日

地點:北京大運河博物館(11號展廳)

本次展覽將匯聚約240件(套)文物,其中包含16件國家一級文物,系統展示1986年河北省易縣大北城村出土的窖藏金銀器。

美的多元:古希臘的藝術與生活(需購票)

展期:2024年11月6日- 2025年9月5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呈現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館藏279件文物,涵蓋陶器、青銅器、金器、玻璃器、壁畫、雕塑等類別。

江蘇

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

時間:7月31日-10月30日

地點:常熟博物館

呈現了來自15座城市、20家博物館共計160多件/套文物,包括首批出土的秦代短褐武士俑、被譽為「改寫東方藝術史的傑作」的青州佛教造像、宋代定窯白釉刻蓮紋龍首淨瓶等。

從拙政園到《長物志》(購票后即免預約)

展期:7月1日- 10月26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以《長物志》中春夏秋冬四時雅事為線索,結合館藏文物、沉浸式場景展示與互動體驗。重點展品有王蒙《竹石圖》、沈周《花鳥冊》《岸波圖卷》等。

從拙政園到《莫奈花園》

展期:7月15日-10月23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覽匯集國內外13家公立機構、160余件珍品,中國藝術史名家趙孟頫、文徵明等將在蘇州「相遇」印象派名家克勞德·莫奈。

涼州——文化想象與歷史真實

展期:2025年7月25日—11月23日

地點:蘇州吳文化博物館(第一特展廳)

展出來自武威、酒泉、敦煌等地6家文博機構的181套272件珍貴文物,涵蓋新石器時代至元代的豐富遺存。

「新月與薔薇——伊朗文明的千年經緯」特展(需提前預約併購票)

展期:2025年7月2日-11月16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聚焦伊朗文明發展史上12個重要的王朝,展覽匯聚了來自伊朗境內五家文博機構的151件(套)展品,涵蓋陶器、金屬器、玻璃器、紡織品及細密畫等豐富門類。

吳作人比利時歲月作品與文獻系列展

展期:2025年7月5日 - 2026年4月12日

地點:吳作人藝術館

浙江

浙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年系列展

展期:8月12日-10月8日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現生態文明建設的藝術表達,呈現傳統文化在不同藝術行動中的實踐。

蓮開八方:犍陀羅藝術與亞洲文明

展期:2025年5月9日 - 待定

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展出超過150件犍陀羅及其它亞洲文明藝術文物。

玉見五千年:良渚文化特展

展期:2025年7月12日- 10月12日

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西特展館

展出127組良渚文化玉器、石器、陶器等精品,代表文物有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琮、玉梳背、玉璜、石錛等等。

吉金萬里——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特展(需購票)

展期:2025年7月22日-10月19日

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東特展館

展覽匯集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地區的17家文物單位共計165件(套)文物精品,以被稱為「吉金」的青銅器為中心,同時展示玉器、金器、陶器等多種類型文物。

大唐盛世 法門珍寶——唐代文物精品特展

展期:6月24日- 10月10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

展覽集結全國7家文博單位,精選金銀器、祕色瓷、琉璃器、絲織品等百余件瑰寶,再現盛唐氣象。

「家山回望——温州美術館藏朱維明捐贈作品展」

展期:持續至9月21日

地點:温州美術館

展出朱維明先生捐贈作品165件(含詩抄文稿、摺頁等),其中版畫作品133件,皆為極具藝術價值、橫跨其創作生涯的個人創作。

河北

「玉韞古國」良渚文化展

展期:2025年8月23日 - 11月30日

地點:河北博物院

本次展覽將呈現超過210件(套)良渚文化文物,以及40余件(套)河北博物院藏品,系統展現良渚文明早期國家特徵和文化精髓。

雲南

從西南夷到益州郡——戰國秦漢時期的雲南

展期:2025年7月15日—10月19日

地點 :雲南省博物館一樓第一、二臨展廳

匯集雲南各地區20家文物收藏機構的藏品。展出文物約470件(套),超過40%為首次公開展出,類型涵蓋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簡牘、封泥、金器、寶玉石等,時代跨越戰國至東漢的500余年歷史。

廣東

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

展期:2025年7月26日—11月23日

地點:深圳南山博物館二層二號專題展廳

205件/套珍貴展品,包括80余件文物真跡、60余幅壁畫臨摹品、4件彩塑臨摹品。1:1數字化復原6大特級保護洞窟。14件國家一級文物,如北涼石塔、回鶻文木活字等。沉浸式互動體驗。

我負丹青:吳冠中藝術展

展期:5月30日 - 9月7日

地點:深圳美術館

共呈現吳冠中的60余件油畫、彩墨等作品和相關文獻,回顧吳冠中的藝術成就與貢獻。

熠熠其輝:夏商周禮樂文化展

展期:2025年7月5日 - 10月12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以中原出土的夏、商、周三代的禮器為核心,通過253件陶器、玉石器、青銅器等展品,呈現燦爛輝煌的中原禮樂文化。

重慶

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

展期:2025年6月18日- 2026年1月5日

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敦煌莫高窟與大足石刻兩項世界文化遺產首次聯展,展現佛教藝術在中國的本土化演變。

四川

遠方的邂逅:意大利都靈現當代美術館館藏展

展期:8月8日 - 11月16日

地點:成都市美術館A區

本次展覽匯集意大利都靈現當代美術館藏7國51位藝術家的66件作品,代表藝術家包括巴勃羅·畢加索、克勞德·莫奈、奧古斯特·雷諾阿、亨利·馬蒂斯、喬治·莫蘭迪、古斯塔夫·庫爾貝、保羅·克利、薩爾瓦多·達利等。

湖北

融在楚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展

展期:4月27日 - 10月

地點:湖北省博物館

共匯集湖北省內收藏的150件(套)文物,包含玉器、陶器、簡牘、書畫等門類。「盤龍城綠松石鑲金飾」是東亞地區所見最早綠松石與黃金結合的器物。

天津

商邑百工——三千年前的中國製造

展期:8月23日-11月23日

地點:天津博物館

河南

煥麗莊嚴——法門寺與盛唐文物特展

展期:6月12日- 10月11日

地點:洛陽博物館二樓

由洛陽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攜手共創,2025年度「博物館里讀中國」主題展覽推介項目。

雨林祕境:墨西哥瑪雅文明展

展期:5月28日 - 10月8日

地點:河南博物院

本次展覽聚焦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公元250-公元900年),呈現來自墨西哥4家博物館的209件(套)文物,涵蓋陶器、石刻、玉器、塑像、壁畫、建築構件等多種類型,其中90%為首次在中國展出。

湖南

不盡長江滾滾來——長江與中華文明展

展期:6月14日- 10月12日

地點: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

講述長江之於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匯聚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三星堆文化等200余件(套)重磅文物。

甘肅

鋼鐵與榮耀:歐洲騎士盔甲與文化展

展期:2025年7月8日 - 11月8日

地點:甘肅省博物館

本次展覽由甘肅省博物館和意大利都靈王宮博物館合作舉辦,共呈現140件(套)文物,涵蓋騎士鎧甲、頭盔、胸衣、盾牌、武器和畫作。

西北風來 塞柳長青:甘肅魏晉畫像磚特展

展期:7月26日 - 10月19日

地點:長沙博物館

以魏晉畫像磚為核心,通過164件(套)文物解讀古人的出行、宴飲、農牧、服飾、娛樂等內容,反映河西地區農牧業開發和多元文化交流互鑑的歷史。

遇見龐貝:永恆之城

展期:7月8日 - 11月2日

地點:湖南博物院

通過130件(套)濕壁畫、雕塑、銅器等文物和場景復原,展示有着600多年建城史的龐貝古城和古代羅馬生活。

佛光金影——院藏曆代金銅佛像藝術

展期:2025年6月12日- 2026年5月19日

地點:湖南博物院湘博三樓專題三廳

展覽聚焦湖南博物院藏百余件金銅佛造像精品,展覽共分四個部分,展現魏晉以來一千余年間經典的佛教造像風格與藝術流派。

廈門

藝文長存——豐子愷藝文圖書特展

展期:2025.08.28—11.09

地點:廈門市豐子愷美育館

香港

莫卧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

展期:2025年8月6日至2026年2月23日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陝西

俑見大唐——長安荔枝路中的盛世風華

展期:8月19日-9月18日

地點: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

以館藏彩繪侍女俑的視角尋找「李善德」原型,用講故事、提問題的方式重現鮮為人知的「大唐特快專線」——荔枝路,並從宮廷民間、水陸交通、社會經濟發展等不同角度多元呈現其背后的盛唐氣象。

吉金·中國——中國青銅文明的興起與繁榮

展期:5月18日-11月17日

地點:陝西曆史博物館

聚焦中國青銅文明的發展脈絡,通過三大單元、341件(套)來自全國51家文博單位的文物,系統呈現了夏商周三代青銅文明的興起、繁榮及其對中華禮樂基因的塑造。

海外

米勒:土地上的生活

展期:8月7日-10月19日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呈現《晚禱》《播種者》等代表作,以此展現其筆下的勞動者形象。

中銀膠囊塔的百種生活

展期:2025年7月10日 - 2026年7月12日

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中銀膠囊塔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1934-2007)設計,1972年在東京銀座區竣工,是世界上第一座膠囊模塊式高層建築,每個房間面積為10平方米。展覽以中銀膠囊塔「A1305」號模塊為核心展品,結合圖紙、模型、照片、電影及相關物品。

賈斯·德·布芳莊園的塞尚

展期:2025年6月28日—10月12日

地點:格拉內博物館

展出約130幅塞尚作品,包括油畫、素描、水彩畫,涵蓋其藝術生涯不同階段。探索塞尚在 Jas de Bouffan莊園(1859-1899年居住地)的創作歷程,包括其早期作品與成熟期風格演變。

「醉」主題展:醉中天趣

展期:2025年7月1日 - 9月30日

地點:日本藤田美術館

本次展覽將呈現用於盛酒的觥、罐,用於飲酒的杯、碗,以及描繪嗜酒高士與妖怪的畫作等,探討追求醉中天趣的酒文化。

瑞典國立博物館素描收藏展: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

展期:2025年7月1日 - 9月28日

地點: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重點展品包括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編着辮子的年輕女性肖像》、倫勃朗《基督被捕》、安尼巴萊·卡拉奇《畫家洛多維科·卡迪的肖像》等。

開館30周年紀念展:日常編舞

展期:8月23日 - 11月24日

地點: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呈現約30位(組)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當代藝術家和團體的作品,以及參與式的現場演出和工作坊。

歌川廣重:旅途

展期:5月1日 - 9月7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開放的眼界:印象派畫家卡米耶·畢沙羅

展期:2025年6月14日- 9月28日

地點:德國巴貝里尼博物館

匯集來自約50個海內外機構及收藏家的超過100件作品,包括風景畫、城市景物畫、靜物畫、人物畫等,帶領遊客概覽丹麥裔法國印象派畫家卡米耶·畢沙羅的藝術生涯及其作品中的社會烏托邦意象。

法國現代藝術:從莫奈到馬蒂斯(1850-1950)

展期:2025年8月6日-2026年1月4日

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哈恩美術館

此次展覽匯集布魯克林博物館珍藏的58件藝術珍品,涵蓋莫奈、馬蒂斯等大師代表作,系統呈現法國百年藝術變革。

往復來回:羅賽爾、提香、塞尚

展期:2025年4月26日 - 2026年4月25日

地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梵高:魯林家族肖像

展期:3月30日- 9月7日

地點: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FA

首次呈現梵高為郵差約瑟夫·魯林一家創作的14幅肖像作品,含3幅素描和11幅油畫。

激進!女藝術家們與現代主義1910-1959

展期:6月18日- 10月12日

地點:美景宮博物館,維也納

展覽展出來自22個國家的7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探討了女性藝術家如何深刻地參與塑造現代主義的故事。從抽象到具象、超現實主義到公開激進主義,展覽旨在突出每位藝術家的個性,彰顯女藝術家為現代主義的多樣性開闢新的視角。

金石學:古代實物遺存和文物研究

展期:3月12日 - 9月15日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通過有關青銅器和碑石銘文的研究,結合文物、書法、繪畫藏品和文獻資料,闡述金石學對中國藝術發展的重要性和影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