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行業景氣度顯著回暖 中國稀土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2.38%

2025-08-30 08:05

轉自:上海證券報

新華財經上海8月30日電 8月29日晚,中國稀土披露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8.75億元,同比增長62.38%;實現歸母淨利潤1.62億元,扭虧為盈,去年同期公司淨利潤為虧損2.44億元。

受市場價格、行業政策、業績預期等多重利好因素催化,近期A股稀土永磁板塊行情持續火熱。中國稀土今日開盤后直線漲停,實現兩連板,報收58.32元,成交額52.01億元,換手率8.54%。

此外,當日盤后,廣晟有色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深化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集中度,公司股東廣東稀土集團與中國稀土集團近期簽署了《無償劃轉協議》,擬將其持有公司6208.5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8.45%)股份無償劃轉至中國稀土集團。

中國稀土集團是由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稀土資產重組整合,並引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兩家科技型企業組建而成,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的股權多元化中央企業。集團擁有中國稀土、廣晟有色2家上市公司。

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達107.91%

中國稀土表示,報告期內稀土市場行情整體上漲,公司強化市場研判,有效把握稀土產品價格回升契機,調整營銷策略,實現銷售同比增長;公司推動生產工藝和生產過程優化升級,持續提質增效。同時,公司根據會計準則要求對部分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進行衝回,對利潤產生正向影響。

分產品來看,稀土氧化物營收為11.9億元,同比增長85.99%;稀土金屬及合金營收為6.74億元,同比增長37.42%。

今年以來,中國稀土股價表現亮眼。從年初的28.05元/股上漲至58.32元/股,漲幅達107.91%。截至29日收盤,中國稀土總市值619億元。

繼續整合資源

8月29日盤后,廣晟有色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深化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集中度,公司股東廣東稀土集團與中國稀土集團近期簽署了《無償劃轉協議》,擬將其持有公司6208.5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8.45%)股份無償劃轉至中國稀土集團。

此次無償劃轉前,廣東稀土集團持有公司股份1.2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8.45%),為公司控股股東,中國稀土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東稀土集團間接持有公司股份1.29億股,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次無償劃轉后,廣東稀土集團持有公司股份6728.7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20%),仍為公司控股股東;中國稀土集團直接持有廣晟有色6208.5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8.45%),通過廣東稀土集團間接持有廣晟有色6728.7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20%)。

8月29日晚,廣晟有色披露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77億元,同比減少47.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49.87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3.02億元,扭虧為盈;基本每股收益0.22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9元。

稀土行業景氣度正顯著回暖

除中國稀土外,多家稀土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均實現超預期增長,反映出稀土行業景氣度正顯著回暖。其中,北方稀土實現淨利潤9.3億元,同比增長1951.52%;金力永磁寧波韻升五礦發展的淨利潤同比增幅均超100%;盛和資源中科三環、廣晟有色均實現扭虧為盈。

有分析人士指出,稀土企業業績的大幅增長驗證了行業的盈利拐點,政策調控優化了供給格局,利好中長期價格企穩;稀土價格上漲和磁材排產延長期凸顯了需求的韌性,支撐板塊景氣度提升。

政策層面,稀土供給端進一步收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日前發佈《稀土開採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簡稱 《暫行辦法》),其中明確,國家對稀土開採(含稀土礦產品等)和對通過開採、進口以及加工其他礦物所得的各類稀土礦產品(含獨居石精礦)的冶煉分離實行總量調控管理。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暫行辦法》落地,標誌稀士行業供給側改革大幕正式拉開。7月磁材出口量大增,出口后續仍有較大恢復空間,疊加季節性旺季尚未到來,價格繼續看漲。

稀土價格的持續走高,也增加了市場對稀土行業前景的樂觀預期。8月以來,稀土主要品種價格平均上漲超過10萬元/噸。長江有色數據顯示,2025年8月28日,金屬釹均價突破77.75萬元/噸,單日上漲1萬元;氧化釹更是以63.75萬元/噸的價格刷新階段新高。

中國銀河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華立表示,國內永磁行業需求旺盛,部分磁材企業排產已延至10月中旬。同時,我國進一步加強對稀土供應端的管控,下游需求提升推動稀土價格持續上漲。2025年三季度,稀土永磁企業有望在量價齊升的推動下進一步釋放業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