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20:45
機場和貨運公司日子更好過。
截至今天,A股所有上市航空公司均披露了2025年半年報,民營上市航司均獲得了盈利,而國有三大航依然沒能扭虧。
記者梳理各家航司的財報發現,四家民營上市航司春秋航空(601021.SH),吉祥航空(603885.SH),海航控股(601221.SH)和華夏航空(002928.SZ)在上半年都獲得了盈利,其中淨利潤最高的是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11.69億元的淨利潤也令春秋航空成為上半年內地最賺錢的上市航司。
客運航司業績冰火兩重天
事實上在2023年和2024年,春秋已經連續兩年蟬聯內地賺錢的航空公司,2023年淨利潤22.57億元,2024年淨利潤22.73億元,連續兩年創公司開航以來新高。
相比之下,國有三大航中國國航(601111.SH),中國東航(600115.SH),南方航空(600029.SH)依然未能扭虧,上半年分別虧損18.06億元,14.41億元以及15.33億元。
航司之間的業績差異,與國際航線的恢復慢於預期,以及國內市場的持續內卷有關。今年上半年,民航國際客運航班同比2024年增長24.9%,同比2019年下降12%,意味着國際航班量依然未能滿血恢復到疫情前。
在國內航司中,三大航的國際航線佔比最多,受國際市場恢復緩慢的影響也就更大,相比之下,國際航線主要集中在日韓等周邊國家地區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民營航司,受到的影響就相對小些,而且春秋沒有寬體機,將運力調整到更優勢航線也有更多靈活性,並且調整速度也很快。
春秋航空在半年報中就提到,日本航線是公司國際市場長期以來盈利的重要支柱之一,公司上半年在日本航線的運力投放同比增長超116.8%,較2019年同期增長77.7%,國際市場航網結構的改善,對收益表現起到積極作用。
而對於歐美洲際航線無法滿血恢復的航司,則會將原本要執飛國際遠程航線的寬體機調回到國內市場「內卷」,也就影響了國內市場的票價水平。
從幾家上市航司披露的半年報來看,代表票價水平的客公里收益數據均同比下滑,三大航的國內航線收入也都同比下滑,即使是有低票價優勢的春秋航空,國內航線的客公里收益也同比下降4.8%。
收益下滑之下,成本控制能力就成了維持業績的關鍵,在這方面,以春秋為代表的民營航司們,相較國有航司就有更多優勢。
機場和貨運公司日子更好過
相比之下,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依靠飛機起降等收費的機場上市公司,業績表現更好些。
根據記者的統計,上半年7家機場上市公司中,有五家獲得了盈利,只有港股上市的美蘭空港和首都機場仍在虧損,其中首都機場自2020年開始已經連續五年虧損,累計虧損超百億。
這與北京大興機場2019年的投運不無關係。由於同樣定位國際樞紐機場,北京大興機場對首都機場的分流立竿見影。2019年前,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一直排名全國第一,但在大興機場投運第二年,疊加疫情影響,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開始跳水,到疫情后的2023年,旅客吞吐量仍比2019年時少一半。
如今,首都機場在旅客吞吐量排名上已經被上海和廣州趕超,今年上半年,上海機場和白雲機場也雙雙獲得了盈利,淨利潤排在機場上市公司的前兩位,並且分別同比增長28.14%和71.32%。而淨利潤漲幅最高的是深圳機場,同比增長79.13%。
同樣收穫盈利增長的還有貨運物流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國貨航(001391.SZ)和東航物流(601156.SH)分別賺了12.4億和12.89億,同比增長分別為86.15%和0.9%。此外,南航旗下的南航物流上半年淨利潤更是達到16.01億,成為南航業績的重要貢獻者。
目前,全球航空貨運需求整體仍呈增長態勢,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統計,上半年全球貨運噸公里(CTK)同比增長2.8%,其中亞太地區貨運需求增長顯著,同比增長8.4%。而在空運出口方面,上半年中國空運出口總貨量267.0萬噸,同比增長11.6%,我國國際航線貨郵運輸量和貨郵周轉量分別為203.7萬噸、151.6億 噸公里,達到近10年來新高,同比分別增長23.4%和20.9%。 這些都利好用全貨機飛洲際貨運航線的貨運物流公司。
不過,上半年美國關税政策頻繁調整、小額包裹豁免政策取消也在影響着空運承運人。從上半年的出口貨物增速來看,中國出口至歐洲、亞太、其他市場呈正增長,增速分別為15.4%、12.2%、22.2%,中國出口至北美市場則出現負增長,降幅為8.2%,這種趨勢或將在下半年延續。
不久前,國際航協就將2025年全年的貨郵運輸量展望,由2024年底預測的7,250萬噸,下調至6,900萬噸,增幅由此前的5.8%下調至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