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20:2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作為家電行業市值和營收的前三名,美的集團、海爾智家和格力電器(下稱「美的、海爾、格力」)這三大白電巨頭的成績單以及公司動向一直是外界觀察家電行業的重要窗口。
截至8月29日晚間,白電三巨頭上半年成績單全部披露。但不同於三家今年Q1的收入和歸母淨利潤都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整個上半年白電三巨頭成績分化明顯。這背后,伴隨着國補政策刺激以及激烈的行業競爭,它們在家電主業以及B端多元化等戰場正進行着不同較量。
三巨頭成績分化
上半年,白電三巨頭成績分化明顯。
美的整體營收和歸母淨利潤依然最高。財報顯示,當期其營收約為2511億元,同比增長15.6%,歸母淨利潤超過260億元,同比增長25%。海爾上半年約1565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二,同比增長超過10%,120.3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少於格力,但也同比增長了15.6%。
白電三巨頭中,只有格力今年上半年營收出現下滑,973.2億元的營收同比下降約2.5%,144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近2%,在三巨頭中增速也最慢。但需要提及的是,格力上半年歸母淨利率14.7%,在白電三巨頭中依然最高,約比美的高出4.35個百分點,比海爾高出7個百分點。
在年中分紅方面,格力電器已在財報中表態今年年中不分紅,美的則宣佈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5元(含税),合計現金分紅總額接近38億元,海爾則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69元(含税),擬派發分紅金額25億元。
需要提及的是,不只是上半年成績單出現分化,白電三巨頭的接班路徑看起來也並不相同。
8月29日,美的宣佈聘任48歲的王建國擔任公司執行總裁。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美的此前並未設立過這一職務。公告簡歷顯示,王建國於1999年加入美的,曾任冰箱事業部總經理、美的國際總裁、智能家居事業羣總裁等職務。資深家電產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本報記者分析認為,這一任命是美的集團董事長、總裁方洪波「60歲退休」計劃邁出的堅實一步,1967年出生的方洪波,本屆美的集團董事長任期到2027年7月1日,屆時正好60歲。財報顯示,目前方洪波以1.53%的持股比例位列美的第五大股東。
作為對比,生於1966年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今年已經59歲,但他2021年11月才正式擔任上述職務。今年71歲的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董明珠的接班話題,相對更加引人關注。今年5月,格力電器宣佈聘任49歲的張偉擔任公司總裁,他同樣是1999年便加入格力的老將。目前董明珠以1.8%的持股比例,位列格力第六大股東。
空調市場競爭激烈
白電三巨頭今年中報業績分化的原因之一在於家電業務,而對於格力來説,更具體的原因就在於空調。儘管都有着國補等刺激手段,但白電三巨頭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的表現各不相同。
財報顯示,上半年美的智能家居收入1672億元,同比增長13.31%,格力消費電器板塊當期收入約763億元,同比下降超5%,海爾空氣能源解決方案當期實現收入329.78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家用空調產業收入增長超10%。
有業內人士在跟本報記者交流時認為,格力消費電器收入下降,源於二季度空調市場的低價競爭蠶食了其手中掌握的中高端市場份額。格力也在財報中指出,上半年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家用空調市場競爭持續升溫,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二季度家用空調線上2100元以下的低端機銷量佔比首次超過50%,中高端需求承壓。
不過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祕書長張劍鋒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雖然不同品牌吃到的國補紅利各有差異,但這並不是造成白電三巨頭財報差異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在今年空調大市增長下,不同品牌表現差異的最主要因素,還是來自於行業內部品牌競爭加劇。
近日格力與小米關於空調的口水仗就是一個明顯例證。張劍鋒認為,隨着小米空調加入,對空調市場原有市場結構造成很大沖擊,格力、海爾、美的等頭部品牌的用户都產生了一定分流,特別是美的和格力的市場份額也都小於從前。此外,他還認為,格力的盈利能力被削弱還來自於美的和海爾近年來在空調領域的積極防守以及適當的市場反擊。
據奧維雲網數據,今年第34周格力在線上渠道以23.13%份額位居第一,美的以21.63%位居第二,小米位居第三,份額為13.31%。而在2023年第34周,格力當時在線上渠道佔據28.56%的份額,美的以21.55%的份額位居第二,小米位居第五,份額只有6.5%。
張劍鋒還對本報記者表示,格力消費電器收入下降也有其內部原因:渠道策略變化對格力的銷售帶來影響,特別是線上直播帶貨對格力傳統的線下渠道價格體系可能會造成衝擊。
集體發力B端市場
造成白電三巨頭年中業績分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隨着國內家電市場進入存量競爭,B端市場收入成為家電企業們的收入增長引擎,轉型速度決定了它們的增長速度。
白電三巨頭中,美的先后在A股收購了科陸電子、萬東醫療、合康新能等公司,其B端收入佔比也最高。今年上半年,包括新能源與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其他業務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合計收入645.4億元,同比增長近21%,佔據美的當期總收入的25.7%。
美的集團投資者關係總監兼董事會祕書高書8月26日在接受《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除了C端業務的出海,B端業務也是美的未來的增長方向,「我們去年整個B端的收入超過一千億元,在中國A股資本市場能夠單獨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收入超過一千億的也並不多,我認為我們B端每個業務板塊都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的方向。」她當天還重點提及了機器人以及能源這兩大B端戰略。而在8月27日,美的旗下智慧物流公司安得智聯還向港交所首次遞交上市申請。
海爾上半年裝備部品及渠道綜合服務收入187.2億元,同比增長近35%,約佔當期總收入的12%。有望成為海爾系第8家上市公司的日日順也在去年11月終止上市,重新迴歸海爾智家。
格力在B端市場的進展最引人關注,據記者瞭解,格力此前已控股了其上游從事製冷元器件等業務的盾安環境。此外,其還分別入股了供應商海立股份、新疆眾和以及從事半導體業務的聞泰科技。
但格力電器的B端收入目前在白電三巨頭中最低。財報顯示,消費電器今年上半年依然佔據格力總營收的78.38%,而工業製品及綠色能源、智能裝備和其他主營合計收入112.15億元,只佔據格力總收入的11.52%。這其中,工業製品和綠色能源約佔據格力一成收入,同比增長17%,智能裝備3.14億元的收入也同比增長近21%。
對於家電企業向B端市場的轉型,周爰諮詢合夥人楊思亮對記者表示,眼下挖掘家電C端市場的增量難度變大,但B端市場還有不小的增量空間,同時B端渠道利潤空間也遠高於C端,但他同時也認為,B端市場對於品牌地位和影響以及產品溢價能力等要求並不低。
8月29日,白電三巨頭在8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股價走勢也各不相同。格力電器收於42.6元,跌5.88%,總市值2386.2億元;海爾智家股價收於26.26元,漲1%,總市值2464億元;美的集團股價收於73.71元,漲0.29%,總市值約56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