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新質生產力重塑價值座標——從中信股份半年報看「國企航母」新突破

2025-08-30 17:09

(來源:中信建投基金)

八月北京,暑消秋立。528米的中信大廈巍然屹立。8月29日,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之一的中信股份,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折射出這艘總資產超過12萬億元的「國企航母」轉型新突破。

上半年,中信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687.60億元,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312.28億元,金融子公司利潤全面提升,主要實業子公司業績向上向好,綜合優勢進一步放大。

金融領航,實業報國。近年來,中信股份更加聚焦實體經濟,整合全牌照、全周期金融資源,引金融活水蓄能量、潤創新、育新質,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悄然重塑自身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座標。

中信大廈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中信大廈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金融「強核」:

握指成拳打造服務新優勢

2025年5月,寧德時代在港交所上市,集資410億港元,創下多項IPO市場紀錄,中信旗下的中信建投證券為保薦機構。2018年6月,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保薦機構也是中信建投證券。

「今年恰是我們服務寧德時代的第十年。」中信建投證券寧德時代港股IPO團隊的負責人張帥説。十年光陰,見證了寧德時代從羽翼初豐到登頂全球的高歌猛進,也記錄着中信守護寧德時代茁壯成長的深情厚誼。

2015年,成立僅4年就躋身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前三名的寧德時代,處於產能擴張的前夜,急需發展資金。

然而,此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尚未爆發,少有投資者能看清寧德時代的潛力。中信建投證券秉持長期陪伴的服務理念,協助寧德時代完成私募融資、盡調規範、員工持股等多項工作,與公司建立了深厚穩定的信任關係,並由此開始了長期的全方位的資本市場戰略合作。

2022年3月,整合中信金融資源的中信金控成立,寧德時代成為戰略客户。中信銀行、中信保誠人壽、中信建投資本、中信金租等金融類公司,紛紛加入到支持寧德時代發展的「合唱」中,累計協助其完成綜合融資超過千億元。

寧德時代的故事是中信聚合全牌照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動縮影。中信股份擁有強大的金融資源,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租賃等業態齊全,金融在中信的資產佔比超過九成,貢獻了九成的利潤。近年來,中信推進金融「強核」,做強做優金融,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向新質生產力。

——識於微時,守於經年。儘早發現優質企業,全周期服務助其穿越「死亡之谷」。創新具有高投入、高回報和高度不確定性,科創企業的發展往往是九死一生、贏家通吃,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精準識別對接是關鍵。

「中信建投證券攜手寧德時代絕非偶然,靠的是中信完備的價值發掘體系。」中信金控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朱立羣説,中信是智庫先行,建立潛力企業名單庫和前沿技術研究專家庫,深度挖掘那些處於較早階段、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

——山不見我,我去就山。化被動為主動,想方設法破除創新型中小企業貸款難題。科創企業普遍具有「兩高一輕」的特徵,即高風險、高收益、輕資產,這與銀行過去「重資產、低風險」抵押放款模式不相符合,需要在信貸邏輯上加以突破。

此前,中國EDA龍頭企業上海合見工業軟件集團有限公司在大量研發資金投入時期,急需資金補充,中信銀行基於對半導體板塊的深入理解,為企業提供了8億元授信額度支持,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握指成拳,力出一孔。「股貸債保」聯動,全牌照金融資源支持「硬科技」企業成長。全牌照不意味着一哄而上,而是將金融資源聚合起來,各司其職、各展所長,根據客户需求進行精準「滴灌」。

以國產醫療影像巨頭聯影醫療為例,在「股」方面,中信證券協助其完成A輪股權融資,並作為牽頭保薦機構,助力企業完成科創板IPO。在「貸」方面,中信銀行提供綜合授信。在「債」方面,中信證券與中信銀行助力聯影醫療大股東聯影集團發行全國首單醫療行業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公司債。在「保」方面,中信保誠人壽與聯影醫療達成企業團體保險合作。

截至2025年6月末,中信聚合「股貸債保」全鏈條能力,服務前六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和前八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超1.41萬家、覆蓋率超92%。

金融「強核」趨穩。上半年中信金融板塊質效提升,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人民幣283.84億元,同比增長1.8%;中信的銀行業務淨利潤增速延續向好態勢;證券業務境內股權、債券承銷份額領跑同業。

實業「星鏈」:

向新向質構建產業新生態

當金融活水奔涌向「實」,中信股份的實業板塊正以「星鏈」工程為牽引,在廣袤的產業星空密織創新之網。

——「探星」未來,搶佔新質生產力新賽道。今年8月,一架無人駕駛的2噸級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在南海上空劃出歷史性航跡。它從深圳陸地起飛,穿越150公里洶涌海面,穩穩降落在惠州19-3海上石油平臺。

這次試驗創下全球首次大型eVTOL海上石油平臺飛行紀錄,刷新了低空經濟在海洋場景的應用邊界,也體現出飛行保障方——中信海直在低空經濟領域強大的競爭力。

中國低空經濟正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亞洲最大直升機隊運營商,中信海直是我國通用航空行業首家上市公司,40年飛行時間累計超50萬小時,有望競逐低空經濟的引領者。

中信高度重視低空經濟,想方設法整合資源,幫助中信海直推進產業化佈局。目前,中信海直開通了深圳灣城市海景飛行體驗,實現「深圳-珠海」「舟山-東極島」航線常態化運營;開啟了阿勒泰空遊包機新項目,運營滑雪活動、雪具運輸領域飛行保障。

中信海直負責人説,集團的「探星」計劃,正助力公司向低空經濟一體化綜合服務商轉型。

——「造星」尖端,鍛造新興產業領軍標杆。中國鋼產量世界第一,但仍然在高端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等特種鋼領域遭遇瓶頸。中信泰富特鋼致力於在特種新材料上填補國內空白,爭當產業鏈安全的保障者。

中信泰富特鋼旗下興澄特鋼「燈塔工廠」運營管控大廳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中信泰富特鋼旗下興澄特鋼「燈塔工廠」運營管控大廳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江蘇江陰,在中信泰富特鋼旗下興澄特鋼的生產車間,智能水冷系統正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調節水温,確保直徑25毫米的纜索鋼温度均勻性誤差不超過±2℃。這條全球特鋼行業首家「燈塔工廠」的產線,每天可生產2000噸高強度纜索鋼,用於眾多國家級工程。

中信泰富特鋼總裁羅元東説,憑藉「特鋼是科技煉成的」硬核邏輯,從2018年研發出疲勞壽命遠超德日同類產品的XCS-3#軸承鋼,到2023年實現超大直徑盾構機主軸承用鋼突破,再到2024年連鑄合金圓坯連續第5次刷新世界最大直徑紀錄,中信泰富特鋼不斷用科技突破技術壁壘。

——「煥星」智造,重塑傳統產業競爭力。一個鋁車輪能「跑多遠」?中信戴卡的答案是37年專注於此,實現銷量連續17年位居全球第一,並建設兩座全球鋁車輪行業燈塔工廠,成為世界級汽車零部件生產商。

中信戴卡「燈塔工廠」生產現場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從1988年引入中國首條鋁車輪產線,到如今在全球擁有30家基地,中信戴卡以「輕量化」技術重塑行業。其戴卡鴻葉車輪減重15%,超輕碳纖維車輪提升續航能力,一體化壓鑄技術將98個零件合而爲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信戴卡董事長、總經理朱志華説,技術讓生產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實現效率與質量雙躍升。「十五五」期間,中信戴卡計劃投入數十億元研發,讓「中國智造」的燈塔之光持續閃耀。

從南海eVTOL展翼,到軸承鋼填補空白,再到點亮燈塔工廠,中信「星鏈」以科技為紐帶,串聯起未來探索、尖端攻堅與傳統煥新的三重奏,為中國製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注入澎湃動能。

實業「星鏈」向新。上半年,中信實業板塊通過整合優化、資本運作、科技賦能等方式,經營持續向好,產業韌性不斷增強。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四大板塊分別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人民幣4.58億元、51.84億元、1.45億元和18.75億元。

重塑座標:

乘數效應凸顯估值新空間

自2014年8月在港整體上市以來,中信股份業績穩步增長,股價表現可圈可點。作為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之一,中信股份2021年以來累計漲幅超過180%,今年以來上漲超過25%。種種跡象顯示,資本市場正在重估中信股份。

——金融和實業的乘數效應加速釋放。當前,全球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外部風險挑戰增加,中國正以科技創新和資本賦能為雙翼,穿越風雨、飛向未來。這給支持科技發展的金融企業帶來巨大機會。

基於對實業的深刻理解,近年來,中信股份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在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形成獨特優勢。

以AI為例,在科研層面,今年3月,中信在香港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開展聯合攻關;在金融層面,加快構建與AI發展適配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將資金鍊通過「股貸債保」聯動,精準嵌入AI產業鏈、創新鏈;在產業方面,推動AI從場景應用拓展到產業躍遷。中信銀行研發「倉頡」大模型,全面賦能業務開展。中信農業旗下華智生物運用AI自主研發液相育種芯片,解決育種基因檢測難題……

「金融與實業不是簡單的加減法,如果運用得當,就能釋放指數級的乘數效應。」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怡華説,中信擁有的獨特協同優勢,構成其區別於純金融或純實業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力和稀缺價值內核。

——重視市值管理推動企業價值提升。市值,是資本市場刻畫企業價值的重要座標之一。中信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和市值管理工作,正通過多維度、系統化的改革,推動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雙重提升。

2024年,中信股份開展了中高級管理人員自費購股,發佈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面向所有上市子公司開展市值管理考覈,積極探索央國企市值管理改革路徑。

為回饋股東、共享成果,中信股份在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的同時,還公佈了中期分紅的計劃——董事會建議派發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20元,較去年中期每股股息提高人民幣0.01元,分紅總額為人民幣58.18億元。

——中國核心資產迎來價值重估。作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香港資本市場發揮着「內引外聯」的關鍵作用,吸引國際投資者積極參與。不斷增強的全球吸引力,正在加快中國資產價值重估進程。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價值發現正經歷深刻變革:蜜雪冰城港股IPO認購倍數5125倍,認購金額達到1.77萬億港元,刷新港股市場歷史紀錄;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出現估值倒掛,打破H股估值折價魔咒……

金融「強核」與實業「星鏈」交融互促,中信這艘「國企航母」正以新質生產力為羅盤,駛向全球價值鏈的更高座標。在《財富》新近公佈的2025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中信列第62位,排名連續第7年上升。

中信股份董事長奚國華説,當前中信進入戰略機遇期、動能轉換期、改革攻堅期交織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以創新破冰引領改革突圍,把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全面創新作為重大戰略任務,大力推進理念、模式、技術、機制等創新,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本報記者 彭勇 張勤峰 張冬晴 趙白執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