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17:29
8月29日的A股市場,賽道輪動的劇本格外清晰——前幾日強勢領跑的半導體芯片板塊,因寒武紀、東鑫半導體相繼發佈風險提示(寒武紀盤中跌超11%)驟然降温,而一度沉寂的鋰電賽道卻迎來「王者歸來」,其中「寧王」寧德時代的表現堪稱驚艷:盤中一度強勢上漲14%,市值同步大幅回升,如同給整個固態電池產業鏈注入一劑「強心針」,直接點燃板塊熱度。
當天,固態電池概念指數全天穩居漲幅前列,磷酸鐵鋰電池板塊同步走強。先導智能、杭可科技開盤即開啟衝高模式,短短半小時內便封死20cm漲停,板塊內近10只個股漲幅超10%,呈現出「集體狂歡」的態勢。更值得關注的是資金動向:固態電池板塊全天獲主力淨流入高達73億元,這種「用腳投票」的搶籌行為,絕非短期情緒推動——實際上,格隆匯研究院之前多次分析過固態電池將逐漸從題材階段走向產業現實,如今寧德時代帶頭上漲、板塊資金扎堆,正是這一判斷的持續驗證。
不少投資者疑惑,為何寧德時代一漲,整個固態電池板塊就隨之爆發?核心在於固態電池並非傳統液態電池的簡單升級,而是鋰電產業的「下一代革命技術」,而寧德時代作為行業龍頭,其動向直接錨定賽道價值。
與傳統液態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的核心突破在於用固態電解質完全替代電解液與隔膜,電極與電解質形成「固-固界面」。這一改變從根本上解決了液態電池的兩大痛點:
1.安全性拉滿:固態電解質不可燃,徹底消除電池起火、爆炸風險,對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場景而言,是「從0到1」的安全突破;
2.能量密度逼近極限:當前液態電池能量密度已接近物理瓶頸,而固態電池能輕松突破300Wh/kg,部分研發產品達400Wh/kg,意味着新能源汽車續航可再提升50%,機器人、無人機的續航焦慮也將大幅緩解。
寧德時代此次盤中大漲14%,正是市場對其固態電池佈局的認可。作為鋰電龍頭,寧德時代不僅在技術研發上領先,更將固態電池量產時間鎖定在2027-2030年,這種「龍頭帶頭落地」的確定性,讓資金看到了固態電池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清晰路徑——這與格隆匯研究院之前多次分析的「固態電池從題材走向產業現實」邏輯完全一致。
固態電池能在8月29日爆發,並非「突然起風」,而是政策、技術、需求長期蓄力的結果,這一點格隆匯研究院在過往分析中也多次強調:固態電池的產業落地,離不開政策引導與技術突破的雙重支撐。
1.政策「指路」:從鼓勵到定標準,產業有了「説明書」
早在2022年6月,工信部就將固態電池納入《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首次明確其為「高效儲能技術」;2025年4月發佈的《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更進了一步,提出「推動制定固態電池標準子體系」,加快全固態電池標準研製。
政策從「鼓勵」到「定標準」的轉變,意味着固態電池產業告別「各玩各的」階段,企業研發、生產、下游應用有了統一指引。也正因如此,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衞藍新能源等頭部企業纔敢放心押注,紛紛將量產時間定在2027-2030年,能量密度目標直指400Wh/kg——這正是格隆匯研究院此前判斷「固態電池走向產業現實」的重要依據。
2.技術「破局」:硫化物成主流,硫化鋰是關鍵壁壘
固態電池的性能核心取決於電解質,當前主流路線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種,其中硫化物電解質是「最優解」:室温下電導率最高,兼具優異的機械性能與延展性,能貼合電極實現高效離子傳導,被業內稱為「理論上最理想的固態電解質材料」。
而硫化物電解質的「命門」在於原材料硫化鋰。硫化鋰的純度直接決定電解質性能,目前主流製備工藝超5種,但從純度、安全性、成本綜合評估,「鋰硫化合工藝」表現最突出,已進入「工程驗證階段」,可實現小批量供應。對投資者而言,硫化鋰的「高壁壘」是核心看點——電池廠可自研硫化物電解質,但硫化鋰提純工藝複雜,很少有企業能突破,這就為掌握核心工藝的企業提供了「獨佔紅利」的機會。
固態電池的需求爆發,並非「遠在天邊」,而是已在新興領域率先落地。正如格隆匯研究院之前分析的「固態電池將從細分場景向主流市場滲透」,當前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已成為固態電池的「試驗田」。
這類新興應用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要求極高:當前機器人「續航短、電池重、低温性能衰減」的問題,只有固態電池能解決;潛水、航天等科研領域,也因固態電池的穩定性優先導入。根據SMM預測,2025年全固態電池滲透率僅0.1%(相當於「剛起步」),2030年將飆升至4%,2035年達9%;若聚焦消費類場景(如高端無人機、小型機器人),2030年滲透率甚至能突破12%。
這種「從0到1」的增長,正是固態電池賽道的最大魅力——就像10年前的液態鋰電池,現在佈局,就是抓住「下一代鋰電」的紅利期,這與格隆匯研究院之前多次強調的「固態電池產業現實化帶來的投資機會」高度契合。
8月29日73億主力淨流入,已明確釋放「資金將固態電池視為半導體調整后接替賽道」的信號。結合格隆匯研究院過往對固態電池的分析邏輯,佈局可圍繞「高壁壘、高確定性」兩條主線:
1.上游材料:盯緊硫化鋰「隱形冠軍」
硫化鋰是硫化物路線的「卡脖子」環節,且電池廠自研意願低,掌握「鋰硫化合工藝」、產品純度達標的企業,將直接受益於寧德時代等龍頭的量產需求,這類企業屬於「稀缺標的」,具備長期競爭力。
2.中游製造:選技術領先的設備與電池企業
固態電池生產需要專用設備,先導智能、杭可科技能快速封板,正是因其具備適配固態電池的生產線;電池端仍聚焦龍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在研發投入、量產規劃上的領先性,能確保其在賽道中佔據主導地位。
3.下游應用:跟蹤率先導入的新興領域
機器人、無人機等新興領域會先「嚐鮮」固態電池,相關產業鏈企業若率先採用固態電池,將形成差異化優勢,也會間接帶動固態電池需求放量,可結合下游量產節奏跟蹤機會。
寧德時代盤中漲14%、板塊73億資金搶籌,本質是固態電池「從題材走向產業現實」的階段性信號。正如格隆匯研究院之前多次分析的,當前固態電池已進入「政策鋪路、技術破局、資金進場」的關鍵階段,后續隨着成本下降、需求放量,賽道熱度還將持續升溫。
想獲取固態電池板塊的深度分析?想跟蹤寧德時代等龍頭的最新動態?
掃碼關注我們,專業港A市場研究團隊將以數據為基、邏輯為綱,幫你穿透市場波動,精準把握固態電池的投資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