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11:27
(來源:上觀新聞)
近日,一架東方航空公司A321客機由上海虹橋機場起飛,平穩降落在嘉興南湖機場的跑道上。
這是嘉興南湖機場迎來的首架民航客機,標誌着嘉興南湖機場順利完成驗證試飛。而驗證試飛是機場從建設階段轉入運營階段的重要環節,這也意味着,嘉興南湖機場離錨定2025年年底前正式通航的目標不遠了。
除了嘉興南湖機場,最近,長三角另外一個機場項目也備受矚目,那就是被稱為上海「第三機場」的南通新機場。根據天眼查最新工商登記信息,滬蘇南通新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於8月15日成立,註冊資本10億元,上海機場集團為控股方,持股51%;南通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9%,該公司將要投建運營的正是南通新機場。除該新公司成立外,南通新機場建設也處於「預可研報批階段」。
這幾年,長三角機場頻頻上新。
也是8月,蚌埠滕湖機場民航專業工程第二批竣工預驗收工作順利完成,目前正全力衝刺年內通航目標。該機場按照年旅客吞吐量18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萬噸規模設計建設;7月18日,麗水機場正式投用,按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000噸的規模設計;6月,亳州機場6月已通過驗證試飛,預計年內通航,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50噸的使用需求。而在今年2月,南京正式官宣步入「雙機場」時代,六合馬鞍機場的民用功能將適時啟用,自此,南京成為繼上海之后,長三角地區第二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早在2021年8月,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民航協同發展戰略規劃》中就提出,加快長三角區域民航協同發展,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羣。這幾年來,長三角各個城市也的確在朝着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如今,在江蘇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着9座民用機場,可以説密度極高。江蘇的「十三太保」中,也僅剩宿遷、鎮江、蘇州至今沒自己的機場,尤其是蘇州,頻頻因為和機場相關的熱梗衝上熱搜,被各方調侃。隨着麗水機場的通航,浙江省已經擁有了8座民用機場,安徽省則擁有6座民用機場。
為什麼長三角要建這麼多機場?有必要嗎?答案是,當然有。
一方面,長三角各個機場的吞吐量不斷上升,有的已經持續逼近設計上限。比如2024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超過3100萬人次,已經接近4000萬人次的設計上限,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情況也差不多。根據東部機場集團消息,今年前7個月南京機場客流量實現同比增長,執行率和客座率創歷史新高;其余6家成員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均達到兩位數。去年12月14日,無錫碩放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跨入千萬級機場行列。上海虹橋和浦東兩場的航班量也一直維持快速增長態勢。
另一方面,與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羣相比,長三角機場羣仍然有很大提升、發展空間。據新華社報道,2024年,大灣區7座機場(含香港、澳門)旅客總吞吐量突破2.14億人次,而隨着跑道的不斷擴建,粵港澳大灣區正成為全球機場跑道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與之相比,長三角機場羣202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突破2.87億人次,雖然總量大,但要知道,長三角可是擁有25座民用運輸機場。不僅如此,粵港澳大灣區機場還憑藉着強大的基礎設施,比如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緊密的海陸空聯運網絡「硬聯通」,非常具有競爭力。
爲了滿足更加高質量的發展需求,目前,長三角各地機場的擴建和新建已經提上日程。拿江蘇來説,目前,南京祿口機場三期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審批;淮安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取得進展,X2滑行道基本建成,航站樓樁基工程加速推進;鹽城機場飛行區等級提升工程有序實施。此外,徐州、常州、揚泰等機場的改擴建項目均按計劃穩步推進。而根據浙江《高水平建設民航強省 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行動方案(2024—2027年)》,杭州、寧波機場將實施四期擴建工程,温州機場實施三期擴建工程,義烏機場等中小機場改擴建工程也在同步推進。
當然,發揮長三角機場羣的作用,並不僅僅在於機場數量越來越多,密度越來越大,更在於定位清晰、協同運行、差異化經營,將規模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實現亞太門户複合航空樞紐、區域航空樞紐、支線機場交織成網,緊密協作。
目前長三角雖然機場很多,但是旅客吞吐量的兩極分化也很嚴重,上海浦東、虹橋、杭州蕭山和南京祿口機場承載了長三角區域大部分的旅客量,那麼在覈心樞紐機場資源緊張,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就更需要合理的配置,發揮中小機場的作用。
以往城市間習慣單打獨鬥,但在長三角一體化以后,長三角各大都市圈聯繫愈發緊密,機場的建設和發展也趨於協同。
長三角內部兩城市共同建設機場的例子已經不鮮見。比如蕪湖宣城、揚州泰州都共用一個機場。而這次上海與南通共建的南通新機場,也是要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更高水平的區域發展共同體。蘇州雖然沒有機場,但是有上海機場和無錫碩放機場的城市航站樓,長三角的異地候機樓不少,將機場的航空服務直接前置送到周邊城市的家門口,擴大了機場的有效輻射面。上海機場集團也已與蘇州、嘉興、合肥等城市簽訂「航空服務」戰略合作協議,重點推進虛擬航站樓、數字貨站等項目建設。
而從差異化發展的角度,嘉興南湖機場就是很好的例子。從地理位置來看,嘉興南湖機場被上海虹橋、浦東、杭州蕭山、寧波櫟社、無錫碩放這些大機場牢牢包圍,但與周邊機場相比,嘉興南湖機場的定位是「客貨並舉,以貨為主」,機場總共有56個機位,其中33個是專用貨機位。發展航空貨運,嘉興本地有優勢,洪合鎮與濮院鎮每年或將有數億件毛衫通過航空物流直抵海外,不僅如此,機場還鎖定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產品空運需求,採用「專業化樞紐+航空貨運航司」的運營模式,與圓通集團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嘉興全球航空物流樞紐。
而黃山屯溪國際機場、池州九華山機場,和剛剛通航的麗水機場都明確定位為旅遊支線機場,主要承接文旅消費客羣,為地方文旅發展助力。麗水機場通航以后,麗水文旅部門推出了「一張機票遊麗水」 系列優惠活動,覆蓋「吃住行遊購娛」全鏈條體驗。到今年12月底,遊客憑抵達麗水機票申領秀山麗水航空版的「文旅一卡通」,可以免費遊核心景區;憑機票還可以免費喝僑鄉咖啡、免費看浙BA球賽、免費抽取演唱會門票。
原標題:《長三角民航機場又又又上新,有必要建這麼多機場嗎?》
欄目主編:陳抒怡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劉暢